柯望的“渴望”

岳家嘴立交桥位于武汉市徐东大街和中北路交界处,曾是武汉城区通行能力最强的立交桥,江城六大“堵点”之一。桥的东边,就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综合大楼。

我叫柯望,是国网湖北电力实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疫情发生的这段日子,我和同事们每天都守在这里,渴望看到疫情过后的车水马龙,渴望感受到胜利之后的人间烟火。

5000公里的坚持

我曾期待这里的8点不再堵车,却没想到,它以这种方式实现了。

出门,右拐,上高架,到汉口不过十来分钟。我从未想过,这条路可以如此通畅。去保电一线送防护物资、为离退休老同志送药、到黄陂蔬菜基地拖菜……这一个月来,这条路我已经跑了上百趟。

封城来得太突然,我们措手不及。封城初期,公司的防护物资严重不足,电网调度离不开人,抗疫保电更需要指挥,一线人员的防护怎么办?最困难的时候,整个大楼一瓶完整的酒精都找不到。

办法总比困难多。同事们集思广益,想方设法筹集物资。我想了一个笨办法,在淘宝、京东上找卖口罩和消毒液的商家,然后一家一家打电话、发信息,询问是否在武汉有仓库?如果有,我们自己开车去提货。两天时间,询问了数百家店铺,我的嗓子都哑了,但收获是可喜的。

为了筹集防护物资,一个月来,我跑遍了江城,跑过江夏、蔡甸、东西湖、黄陂、东湖高新和沌口,甚至还跑去鄂州、咸宁赤壁、黄冈溪水等地区,车辆驾驶记录显示,行程达到5000多公里。

关键时刻,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组织下,在23家兄弟单位的大力帮扶下,源源不断的“弹药”和“粮草”,及时运送到湖北。

运输、卸货、入库、登记、制表……每一天都忙得汗流浃背,肩膀磨红了,手蹭破了皮,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大伙都干劲十足,因为有充足的防疫物资做保障,我们就离防疫胜利更近了一步。

最让我感动的,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运输车辆到达时,我前去迎接,一位小伙子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汶川地震的时候你们第一个来,现在湖北有难,我们连夜发车,开了一宿给你们送物资来啦!”

爱,不仅是守望相助,更是共克时艰。

20000步的坚守

我曾期待每天能抽出时间去东湖绿道散散步,却没想到,绿道没去成,步数却达标了。

封城影响的不只是生产,还有生活。

一天送完物资回来,董事长杨红兵召集我们开会:“现在是疫情最严峻的特殊时刻,公司职工家属和一些退休老同志们面临生活困难,我们身为党员,关键时刻必须能够顶得上、扛得住!”

说干就干,第二天,我们实业公司党员服务队80余人出发了。我们利用空余时间,对职工小区和徐东嘉园、岳家嘴小区进行了全面消杀,并以志愿者形式,深入参与职工小区值守、巡逻、采买、配送等服务工作,有效填补了小区物业人员无法返岗的不足。

为解决退休老同志常用药品断档的燃眉之急,我和同事们克服交通受阻、小区封闭、人手紧张等重重困难,东奔西走,四处寻找,先后为近100名老人送去200余种近1500盒“救命药”。

在汉单位值班人员、困难职工、退休人员,只要有需要防护物资的,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安排配送。只要是跟防疫相关的事,就都是我们该干的、要干的事。等一天的工作结束,通常都是晚上8、9点。

同事统计了一下,这一个月来,我们人均出勤25天以上。日均2万步,微信运动里步数前三名,全是我们服务队的!

1001号“出城令”

我曾想过不用上班的日子,却没想到,离开岗位让人如此难受。

武汉封城的时候,我并不在武汉。1月23日,我在襄阳市丈母娘家吃年饭。

收到消息后,我左思右想,还是跟家人表示,我想回去,我得回去,我必须回去。我是武汉的一员、也是公司的一员,关键时刻,我不能退缩,我必须尽一份力。

家人分外理解也支持,但回来的路并不顺利,因为襄阳也封城了。我跑了许多部门,先后在居委会、街道办、公安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指挥部开具证明,终于拿到了许可,第1001个离开了襄阳。

与我一同“逆行”的,还有我的哥哥,他是协和骨科医院博士,受命紧急支援A5方舱医院重症保障战区,是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先锋。

我当不了先锋,那至少要当好抗疫的后盾,为一线的先锋解决后顾之忧。2月2日返岗之后,我一天也没有休息过,走路用跑的,说话用喊的,吃饭用扒的,虽然每天都忙得停不下来,但每一天都是如此充实。因为我知道,我们越忙,战胜疫情的日子就会越早到来。

我渴望,我亲爱的同事们都能够返岗。

我期待着门前的马路再次拥堵;

我期待着武汉的街头再度喧闹;

我期待着绿道的鲜花没有错过;

我是柯望,我渴望春暖花开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