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腐敗最終讓輝煌也變成失敗


托爾斯泰:腐敗最終讓輝煌也變成失敗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裡,有著上帝的眼光,像觀察蜂巢、蟻穴一樣,觀察了一段歷史,一個人類社會。正如小說名稱揭示,他落筆於戰爭與和平交替的人類故事,但最讓人震撼的,是這交替的階段,特別是他寫莫斯科的陷落之後。

這一群可怕而強悍的法國軍隊,一進入這座富裕舒適又空虛的東方之都,情形就完全轉變了。托爾斯泰是這樣形容的:

“一隻猴子把爪子伸進細頸瓶裡,抓了一把核桃,卻不肯鬆開拳頭,唯恐失去抓到的東西,結果毀了自己。法軍也是這樣,在離開莫斯科時非毀滅不可,因為他們揹著搶劫到的東西又不肯放棄,就像猴子不肯放棄核桃。”

這些軍人,此時,已經失去了軍人的面貌,不再是軍人。


托爾斯泰:腐敗最終讓輝煌也變成失敗


托爾斯泰說,法軍每個團進入民宅十分鐘後,就不再有一名士兵或軍官了。

面對沒有約束的世界,他們任意作為。

他們既可搶奪,吃喝,調戲女人,他們佔據好的房子,又認為隔壁還有更好的房子。他們為爭奪貴重物品打架,又貪婪地認為沒被佔領的房子裡,還有更多的財富。

“莫斯科已沒有居民,士兵像水滲進沙子一樣滲進城裡。他們最先進入克里姆林宮,又像星光那樣無法阻擋地射向四面八方。”

這時,發生了莫斯科大火。不同的歷史學家,有的把大火的原因歸為俄羅斯人的野蠻愛國心,有的認為是法國人的殘暴行為。但托爾斯泰認為,焚燬莫斯科的這場火災,並不是少數人造成,是無可避免的。

因為居民都已撤走,再無人對它負責。而入駐的法國人,隨意燒火做飯,沒有責任感的,燃起篝火、爐灶,這注定了它會毀於火災。

就像一堆刨花,連續有火星落下,它非焚燬不可。


托爾斯泰:腐敗最終讓輝煌也變成失敗


在一團混亂之中,軍隊腐化,真正的士兵消失了。佔領者從勝利者,變成了失敗者。他們敗給了這種面對財富時的貪婪和沒有控制。

拿破崙最終意識到了腐化消磨了他的常勝之師,但意識到也並無用處。腐敗,不僅作用於士兵,也作用於將軍,乃至一軍領袖。

沒有約束力的軍隊,不成其為軍隊,只是烏合之眾。

最後,法軍只能從莫斯科撤走。

曾經無往不利的創造奇蹟的軍隊,經過現在變成了亡命之徒。


托爾斯泰:腐敗最終讓輝煌也變成失敗


“這支軍隊在任何地方都不能恢復元氣。……這支軍隊的士兵和長官一起逃跑,自己也不知道往哪裡去,一心只想(從拿破崙到每個士兵)儘快擺脫這種雖不明確、但人人都意識到的絕境。”

我們平時只知“兵敗如山倒”,但怎麼敗,怎麼倒,我們並不清楚,大量的歷史作品、文學作品,也沒能力說清楚。托爾斯泰以上帝似的目光,從細節,到全局,為我們一一呈現。

《戰爭與和平》裡,有兩場潰敗驚心動魄,一場是莫斯科大撤離,一座瑰麗的大城,傾刻成為死寂之城,一場就是入駐莫斯科的法軍,在這座城市裡,腐化墮落,失去了軍隊應有的精神和靈魂,最終潰不成軍。

我認為,這第二場潰敗更讓人震驚。從取得勝利,轉向失敗潰逃,速度相當快。沒有制度約束,貪婪與狂妄會帶來失控,滅亡也會緊隨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