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有好生之德,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從我做起

文|靜賢

野生動物身上,存在大量未知病毒和寄生物,據統計數據,人類近百分之八十的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可以說人類在食用野生動物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為健康埋下了隱患。這次疫情人類敲響了警鐘,尤其給國人帶來深刻教訓。

在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了閉幕式,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這意味著我國在野生保護方面,進入了一個新里程。根據《決定》,除了家畜家禽,所有陸生野生動物都將不能再食用,人工養殖的也不行。“一刀切”的野生動物保護新規,讓很多相關領域的從業者深感突然。

上天有好生之德,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從我做起

對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決定,我是贊同的。雖然會影響到不少從事野生動物養殖和相關產業,但長痛不如短痛,以屠戮野生動物來獲得經濟利益的行為畢竟是短視的,終將無以為繼,何況還會為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呢,是時候徹底杜絕這種追求短期經濟效益而又最終得不償失的行為了,此次立法就是新的開始。

但從制度確立到有效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吃野味有著眾多群眾基礎的環境下,能否更好執行真正的落實決定,現在回答還為時尚早。並且,食用還是拒絕食用野味,僅僅靠制度還是不夠,若想真正的起的好的效果,還需要從國人的自覺開始。

上天有好生之德,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從我做起

幾年前,有一場“要不要吃狗肉”的討論引得人們爭相關注,主張不能吃狗肉的一方認為,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是與人類密切相處的動物,殺之不忍人要有同情之心。主張殺狗吃狗肉的另一方則認為,吃狗肉不是一天兩天的行為,是從古至今的傳統,古人能吃,為什麼今天就不能吃?

當時小編就寫過一篇文章,反駁所謂吃狗肉是文化習俗的這一理由,其中也說到:不是所有的傳統都值得傳承,有些傳統的陋習與現代社會早已格格不入,必須革除。何況乎,吃狗肉只是一種地方性習俗,即便在古代,也不是什麼能登大雅之堂的行為。

上天有好生之德,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從我做起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很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觀念下的古人,深知“天有好生之德”,不會對自然界過度索取,更不會對動物趕盡殺絕。比如孔子就說: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綱,就是用大繩子編織的網,可以直接用來阻斷水流,相當於把水圍起來。孔子也會釣魚,但不會結網捉魚,因為那樣會把魚一網打盡,不仁。在今天看來,過速索取、趕盡殺絕的捕獵行為,也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戈不射宿”,就是說孔子從不用弓箭射殺歸巢棲息的鳥。人有家,鳥有巢,不射歸巢之鳥,是對萬物存有一份基本的悲憫心表現。在古代,生產力低下,加上農耕技術的落後,經常會導致食物短缺,採集捕獵就是生活物質的補充行為,即便如此,也會把握一個度,不會過度捕殺,深諳與萬物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

上天有好生之德,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從我做起

在今日,物質極大豐富,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已經不需要通過屠殺野生動物來滿足生存需要,任何毒殺野生動物行為,都只是一種滿足人類私慾的不友好行為。人的慾壑難填,必須加以約束,而這次新的野生動物保護制度的建立,就是從規則上進行約束的舉措。

當然,禁止捕獵、拒絕野味需要制度,更需要培植人內心的善意和愛

,唯有內心的這份覺知產生了,才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之時,國人應從自己做起,為之呼籲,為之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