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滅亡時有1100萬領土,明朝僅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嗎?

蔓藤的幻想


以歷史的長鏡頭看,疆域從來就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而是隨著王朝盛衰不斷變化的,這是必須把握的第一點。

通常情況來說,王朝強大時,疆域即向外拓展;王朝衰落時,疆域往往向內收縮。但又一點,基本盤大體是不變的。

從秦漢以來,歷史上中國的基本盤由黃河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到明朝時確定所謂“十八省”概念,大體在350萬平方公里,這個是確定的。

事實上,在清末中山黨徒們鬧革命時,也是嚷嚷著恢復明朝故地“十八省”而已,剩餘的要麼不要,要麼送給金主日本人,可見當時是沒有960概念的。

這種思潮的影響,以致武昌起義時,打出的旗幟即“十八星旗”,十八星者,即十八省也。這大概也反應了清末革命黨的所謂明朝疆域概念吧。

所幸的是,革命黨在辛亥年和1913年一再被袁世凱大總統挫敗並一舉蕩平,其與日本人相勾結的裂國陰謀遂化為泡影矣。此中華之幸!

一般來說,對於疆域問題,很多人會把到達、臣服與有效控制相混淆。如西漢之西域都護府,其實只是武裝使館,並不能說明西域歸於漢朝。

試想,就西域都護府這麼點兵力,自保尚且不虞,哪裡有能力去控制如此大的西域面積呢?

之後唐朝的情況,也是如此。這些類似於西域、遼東之類的邊緣地區,並不能算是有效控制,也就不能算是領土。

即便是西南地區,之前的大理國等,在元朝之前,其實也同樣不能算領土,因為大理國等並不受中原政權的管轄,即便臣服,也只是表面意義上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其實漢唐宋這類典型的中原政權,其實際控制的疆域連18省都沒有。有些地圖炮在地圖上亂畫,甚至把阿留申群島都劃入某朝疆域,實在令人笑掉大牙。

如果地圖開疆可以如此這般,何不越過蒙古草原,將整個西伯利亞乃至北極圈也劃入古代中國的疆域?如果這樣亂來,月球何嘗不是自古以來的中國領土?胡鬧嘛。

在之前各朝中,元朝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朝代,但說到其疆域,其實也很難確證,因為攻下並不等於控制,征服也不等於佔領,很多地域其實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包括在元朝才南下的西南地區,即原大理國的雲貴,即使被元朝征服,其實當地土司仍舊勢力強大,到了明清兩朝仍舊需要進一步征服治理。

或者說,直到清朝雍正年間,雲貴等西南地區才徹底被納入中央政權管轄範圍之內。而在之前,仍舊是土司們的天下。

類似的情況,包括金川(民國之西康省)等地,也是如此,都是在乾隆時期才真正拿下並加以治理的。

從以上敘述可知,一些明粉們動輒將西南、西藏、遼東、蒙古、西域等地劃拉到自己疆域範疇的做法,固然可親可佩,但同樣是至愚至蠢。

事實上,這些區域,最終都是在清朝才被納入有效的管轄之下,即便如此,如蒙古、西藏也並不是完全的直接治理,而是地方自治權非常大的概念。

但總體來說,清朝將滿洲(東北)作為陪嫁首次帶入了中國範疇,如西域、青海、臺灣都是以武力征服的方式,西南地區是在明朝基礎上進步廢除土司加入直接管轄,如外蒙古是通過結盟方式納入有效控制,西藏是通過駐藏大臣加以間接控制,這1100萬平方公里,總體是有效控制,但具體看,控制程度也是有別的。

但不管怎麼說,清朝是切切實實的把這1100萬平方公里納入了大清帝國的範疇,這是國內外學者都公認的歷史事實,無可辯駁。

當然,應該指出的是,原明朝或者說之前傳統王朝把控的350萬平方公里是基本盤,也集中了古代中國最主要的人口。

此外需要重點指出的是,清朝最大的貢獻並不在於疆域,而在於人口的激增。所謂守土有民,有民才有土,無民則必無土,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沒有這4.5億人,在近代這種險惡的國際環境下,能不能保住這960萬,恐怕還是疑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