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情看薪酬體系重要性(航空公司)

某年的航班上

在我剛回公司的某一年的某個夏天,我國遭遇了一場大範圍的降雨,造成了大面積的延誤。

本來就很頭疼的時候,剛巧不巧,一架飛機突然在外站故障了,最終公司決定:調機過去拉客!

調機之後,本來執飛航班的那架飛機當天要是能修好就調機飛回去,要是當天修不好就第二天再回去,機組就地計劃外過夜。

考慮到機組的執勤期,外站維修能力等等各方面不確定因素,公司決定在派過去拉客的那架飛機上直接再配一組乘務組。

結果沒想到的是,當這架飛機和新來的機組拉著所有乘客飛走之後,原本執行這架航班的飛機沒過多久居然奇蹟般的修好了!於是公司決定讓他們也儘快飛回去。

然而所有的旅客都被拉走了,難道只能空機回?

這個時候,救世主出現了,我的一個同學剛好那天買了優惠票(當時我們還沒下飛行部,不能加機組),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慢悠悠的上了飛機。

在他登機的那一刻,乘務組對他致以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就差撒花了。

我同學沒見過這麼大的陣仗,面對身邊簇擁著整整一組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以及帥小夥),又驚又喜的同時一時卻摸不著頭腦,不斷反思自己家族是不是有什麼突然被曝光的隱秘的皇室血統。

再加上是公司自己人,在整個乘務組的簇擁下,他最終毫不客氣的坐進了頭等艙,一路上鶯歌燕舞好不快活,恰似人間仙境。

要知道,員工優惠票可是當時公司裡所有機票裡面地位最低的,甚至有的時候到了登機口都上不去,今天突然變成了私人專機,自然心裡美滋滋。

後來問了當時的乘務組才知道,要是當時飛機上沒有乘客的話,他們調機回基地,是沒有小時費的,只能算是免費坐飛機,甚至有人加機組都不算,必須要有旅客身份的人在飛機上他們這一趟才有收入。

所以,即便你使用的是級別最低的員工優惠票,你的身份也是旅客,你在飛機上,他們就有收入。

我同學這才恍然大悟,自己竟然在無意中當了一回財神爺。

這是我第一次對於“員工薪酬體系”產生概念。

民航的薪酬體系

各個航空公司的薪酬體系都不同,舉個籠統的例子:

當A和B來自兩個公司的飛行員同時站在你面前,同時說他們每個月都飛90個小時,收入都是差不多3萬塊錢的時候,你要注意了,因為他們兩人的薪酬體系可能差很多很多。

比如A,可能他的小時費很少,但是他的基本工資是15000,剩下的15000的收入就是他這90個小時裡面飛出來的小時費。

然後看B,可能他小時費很多,但是他的基本工資是8000,剩下的22000的收入也是他從這90個小時裡面飛出來的。

在平時看不出什麼,看出了也不會在意,因為2020年前,誰也不認為自己有飛不上航班的時候。

直到…

而當初我的底工資只有4700。

換句話說,如果我生病或者受傷或者其他什麼原因一個月飛不了了,那麼我下個月的稅前總收入就只有4700。

再扣掉各種各樣的稅,五險一金等等,到手只有不到4000。

平時收入,工資再加小時費,夜航,安全小時基金,過夜費,複雜機場落地費等亂七八糟加一起,反正從剛下飛行部到後來不斷升級,我從來沒拿到過28000以上,總體上在2.2-2.4之間徘徊。

在深圳,扒拉開一家三口租房,貸款,信用卡,生活必須支出,基本上就是保持一個月光的狀態。

然而,我們那批人頭上還懸掛著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那就是當初培訓的時候籤的是“自費飛行員”合同。

就是當初的合同期限是15年,公司給你做擔保,用你的名義找銀行貸款,你用這個錢去學飛,飛完回來從你下飛行部開始每個月代扣一筆錢還這筆貸款;

等到你貸款還完,15年也飛夠,你想繼續在這家公司飛,就繼續,你想走人去找另外的公司,你也可以走人。

然而,合同很性感,現實很骨感,我們回國之後,即便是下了飛行部,也沒有還過一次錢,不是不想還,而是不讓還,無論怎麼找公司,都沒有個明確的說法。

甚至有人親自跑去銀行詢問,想自己還上,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也沒有個結果。至於違法不違法,我也不是學法律的,我也說不上來。

人是很容易進入舒適區的一種生物,既然沒結果,那就沒結果吧,要知道當初剛下了飛行部,每個月的收入從2000多暴漲到1萬多。

就我自己來講很有點小人乍富的感覺,你要讓我再把收入重新降下來,我會覺得很難受,再加上看看周邊的人都不著急,那你說我操個什麼心。

我相信當初跟我有同樣心態的肯定不是少數。

後來在某一年,公司突然意識到,我們這幾批人裡面,快的都已經有人準備放機長了,15年期限的合同是個隱患,可別讓人到時候鑽了這個空子跑掉了,於是趕緊拿出個方案——關門放狗。

如果用瓊瑤阿姨的說法來形容的話,那這個方案很無情,很冷酷,很無理取鬧。大概總結一下,就是兩個選擇:

第一,你改成公費合同,期限99年,你就是我們自己人了;

第二,你保持原來的合同,在短期內把那幾十萬還清,15年合同到期後你就可以走人,但是你就不是我們自己人了。

要注意,這個自己人的說法其實很重要,因為在宣貫會議上,領導非常直接的明示暗示:放機長要優先考慮自己人,不是自己人的,別怪我們的優質資源往自己人身上傾斜。

我個人認為,這裡的優質資源除了放機長的資格,還代表著平時的航班合理化的安排,轉升機制的傾斜,以及鞋子合不合腳。

當然,這個政策一出,就引起了非常激烈的反彈,當初60萬-65萬學飛的費用外加這麼多年的利息,只要不是家裡有礦,誰能在短期內拿出這麼一大筆錢來?這擺明了就是把人往第一種選擇上面趕。

於是,各種微信群如雨後春筍一般萌芽,認識的不認識的反正都在往裡面拖,然而,人多並不代表好辦事,很快個人的意見就開始不統一了。

這種感覺有點像玩桌遊,大家都在一個桌子上,有良民,有殺手,有臥底,自然也就有亂民。至於牌桌子上的法官,自然是樂呵呵的看著我們廝殺了。

總的來說,當時有三種意見,有的願意無條件接受,有的覺得要有條件接受,有的覺得應該完全不接受甚至要硬剛到底。

我當時剛經歷過停飛不久,總覺得沒有什麼安全感,但是我也知道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所以我站在有條件接受的那一個縱隊裡。

當時我表達的意思是:要不咱們可以接受這個99年合同,但是讓公司把我們的基本工資體系給改一改,小時費可以少點,但是底薪至少不能繼續4700吧?

可惜我人微言輕,說的話很快就湮滅在刷屏般的發言裡,後來看了看這個情況,覺得沒轍,那就算逑了,於是去辦公室的新合同上籤了字。

我的薪酬體系就這麼定下了

後來也沒聽說到底有沒有家裡條件比較好的在短期內直接還完了貸款,反正據我所知,大部分的人最終都在這份合同上籤了字。

於是,大家的薪酬體系也就都這麼定下了

飛行員的棘輪效應

我在前幾篇文章裡面都提到過這個詞,叫“棘輪效應”,大概意思就是說,當你的消費標準提高了之後,就很難再降下去。

按照現在社會學的說法,這應該叫做“高消費陷阱”吧。

畢竟,當你能夠貸款買一個東西的時候,只需要腦子一熱,而真正痛苦的,卻是後續怎麼繼續供。

當你好不容易把一個貸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供完了之後,隨著你職位和能力的提升,你又會看上新的東西,你會覺得:既然我之前那麼長時間的貸款都供下來了,那再買下個新的東西,問題應該不大。

於是你又陷入了另外一個新的棘輪當中,週而復始。

在我認識的機長裡面,每個月需要還的最多的貸款,超過了5萬。即便是對於一個機長來說,每個月他不朝著至少90小時往上飛,這錢他還不起。

我不敢想象在2020年開始之後,他的生活是怎麼過下來的。

如今很多航空公司陷入了極大的危機,飛行員的鐵飯碗都快端不穩了,一個月能飛出20個小時都算多的,很多人一個月只能飛一班,甚至連班都沒有,天天在家閒著,這個時候,薪酬體系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那些底薪一萬的,只要不是一屁股貸款,至少生活還能繼續的下去;那些底薪5000的,只能把自己千辛萬苦貸款買來的豪車放在地庫裡吃灰,畢竟加油都加不起了。

關鍵時刻,當初完全沒放在心上的一筆合同在這個時候派上了大用場。

飛行員們有的時候在一起聊天,總能聽到很多抱怨,比如某工資墊底的國企員工會說,你看哪個哪個公司,大家飛同樣的小時,他們收入幾乎是我們的兩倍。

可是罵歸罵,卻很少見他們公司的人真正跳出來,尤其是再飛個幾年就退休的老同志,畢竟人家退休之後退休金也是兩三萬,兜底這兩個字,就是原因。

我並不是想說一份合同到底是兜底好,還是摸高好,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性格不同,取捨自然也不同。更何況身邊也有同學在跳槽的時候簽下了既可以兜底,也可以摸高的好合同。

如今雖然受疫情影響,行業不景氣,但是對於他個人來說小日子一樣過得美滋滋,等到疫情結束他飛起來之後,他的工資還是比其他很多公司同等級甚至比他級別高的人高出一大截,即使他目前還只是個副駕駛。

但是真正重要的,還是要避免高消費陷阱,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未雨綢繆,不輕視每一個簽名,才是真正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

庚子年兇殘,望各位平安渡劫。


從疫情看薪酬體系重要性(航空公司)

從疫情看薪酬體系重要性(航空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