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億規模的公司接連出問題,錢到底哪去了?


數千億規模的公司接連出問題,錢到底哪去了?


疫情期間,有一個聽著似乎很有趣,但事實很殘酷的段子:

老闆:由於疫情,公司推遲兩天上班,

員工:好的,老闆(竊喜中……);

過了兩天,

老闆:由於疫情加重,17號來上班,

員工:好的,老闆(竊喜中……);

十天後,

老闆:不用來上班了,公司沒了

員工:……

實際上,這不是段子,每天都在上演,但有的不為人知,有的卻影響頗大,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兩家規模頗大的公司,一個是北大方正集團,一個是海航集團。方正集團有資產3600多億,而海航集團資產則超萬億。

2月18日,北京銀行申請法院對方正集團進行重整;2月29日,應海航集團請求,海南省政府牽頭會同相關部門派出專業人員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全面協助、全力推進集團風險化解工作,即傳說中的“海南政府接管海航”。

數千億規模的公司接連出問題,錢到底哪去了?

王選創建了方正集團

目前,方正的員工有35000人,而海航的員工更是多達數十萬人。儘管據稱企業還在正常生產營業,員工工作也未受影響,但不可否認,事件對員工造成的心理壓力和在社會上產生的不良影響恐怕不容忽視。

比如,3月9日,海航集團召開全面復工復產及合規治理專題會議,除對“復工復產”作出要求外,還要求對於債權人和資本市場要有誠信之心和敬畏之心,誠心誠意地溝通,不躲避、不逃避,真心實意地想辦法化解困難等。

兩家企業出事後,立馬引起了學者和企業界的關注,出現不少分析文章。確實,如此巨大體量的企業不是說倒下就能倒下的,更不能說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結果。

那麼,問題出在哪呢?

問題出在哪?

截至2019年9月底,方正集團總資產為3657億元,負債約3030億元,資產負債率約83%。其中,集團本部負債約700多億元,包括300多億元債券融資,400多億元銀行貸款。目前,集團每天都要虧損1000萬元以上。

事情的起因是在2019年12月,北大方正20億債券“19方正SCP002”到期未兌付引發債務違約風暴,後經債券持有人同意,展期至2020年2月21日。2020年1月18日,方正發行的另一筆私募債“16方正01”未能按期足額償付利息;2月21日,“19方正SCP002”再次違約無法兌付。除此以外,方正集團還有存量人民幣債券23只,餘額345億元,債權人對方正集團流動性枯竭的擔憂逐漸成為現實。

數千億規模的公司接連出問題,錢到底哪去了?

方正集團

鑑於此財務狀況,作為債權人的北京銀行對方正集團做出了評估:“方正集團未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不具備清償能力,但具有重整價值。”於是向法院申請對方正集團進行重整,2月19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

再看海航集團。

截至2019年6月底,海航集團總資產9806億元,總負債7067億元,同比資產負債率72%,短期償債壓力巨大。

海航的問題出現的更早,早在2017年,海航就出現了現金流問題,2107年5月,海航向員工兜售理財產品以緩解資金壓力,2018年6月,產品到期錢卻拿不出來了;2018年3月,媒體曝出,海航計劃在全球範圍內裁員 10 萬人,其時,海航集團在全球有員工41萬人,佔總人數近1/4。

從2018年底開始,海航集團的工資開始延遲發放。2019年,充斥媒體的都是海航的“賣賣賣”,為了緩解現金流的壓力,海航甚至賣過飛機。但這一切並未奏效。

到如今,海航終於扛不住了。在“海南政府接管海航”的同時,海航改選了部分董事。

按照一般理解,公司的負債率在60%以下是正常的,70%就是紅線了,由此可見,方正集團83%的負債率、海航集團的72%,都是相當高的,如若處理不好,極容易到資不抵債的邊緣。

數千億規模的公司接連出問題,錢到底哪去了?

陳峰

錢都那裡去了?

從上面的描述不難看出,都是錢的問題,簡單說,都是借來的錢還不上了,那麼,許多人不禁要問,具有數千億甚至萬億體量的公司,錢都哪裡去了?

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今日簡史》裡講過一個故事。A開了一家銀行,B向裡面存了現金100萬,C向銀行貸款100萬。C請B來工作,支付酬金100萬。B現在總資產為200萬了,但事實上這三個人之間轉來轉去還是那100萬。

這是錢的遊戲。實際上,市場上很多錢其實就只是個數字,很多企業都是貸款用來發展,銀行也是不遺餘力的去尋求別人貸款,把自己的錢都送出去。表面上看起來錢很多,但實際上都是泡沫。

這從海航集團的發展可見一斑。

創立於1993年的海航集團,起家時不過才1000萬元身家,第一架衝上藍天的飛機,甚至是租借的,在與國航等競爭中處於劣勢。不過,海航獨闢蹊徑,依靠大幅舉債,通過併購瘋狂擴張,並不斷增加槓桿。2014年,海航集團躋身《財富》世界500強,2017年總資產逾1.5萬億,晉升至第170位。

然而,美好的光景未能持續,僅僅在幾個月後,海航就爆發流動性危機爆發。此後,海航繫上市公司股價大幅降低,海航控股的股價在2018年更是經歷了斷崖式下滑,市值大幅縮水。2018年年底,海航已處置包括金融地產等在內的3000億資產。

進入2019年,海航的債務危機仍未能緩解,仍然走在變賣資產還債的路上。僅上半年就處置了上千億的資產。甚至賣了起家的飛機。今年2月,海航旗下的渤海租賃,以7.26億美元的價格賣出21架飛機,平均每架2.42億元。

……

但即使是變賣資產也沒有能夠度過危機,海航從“買買買”到“賣賣賣”的故事說明了什麼?說明在資本的誘惑下,不顧實際地瘋狂擴張,片面的貪大求全,表面上看是發揚了企業家不怕冒險、善於開拓的精神,實際是把公司置於危險的境地,是極為不負責任的行為。重壓之下,海航董事長陳峰不得不承認:“近年來,集團發展求快求大、偏離主業,導致在發展戰略、思想文化等方面積累的系列問題驟然爆發,千億債務集中到期,流動性困難利劍高懸,P2P平臺兌付泰山壓頂,公司股票市值縮水,海航集團重要創始人不幸意外離世……海航這艘商業巨輪在時代的浪潮中風雨飄搖。”

不可否認,要成長為世界500強企業,不通過併購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3月1日,被《財富》雜誌稱為“20世紀最佳經理人”、曾是通用電氣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長傑克·韋爾奇去世了,很多媒體都發表了紀念他的文章。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的董事長,他曾說過,通用每年都要進行100多次兼併。但他接著說出了關鍵的一點,對於這些兼併,關鍵是“要利用好他們”。

兼併不是目的,兼併的最終目的是要戰略更大市場,是要擴大客戶群體,是要創造價值,是要獲取競爭優勢;如果不能創造價值,兼併就是失敗的,對發展將毫無益處。海航的兼併就屬於後者,一味只求大而全,不顧自身的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瘋狂購買海外資產,結果是這些資產只能增加海航的體積,卻不能為海航創造價值,成為了沉重的包袱,我們熟知的泡沫就這樣形成了。

數千億規模的公司接連出問題,錢到底哪去了?

海航集團

如果不是“命懸一線”,海航斷是不會求助於政府的,因為這將極大地消耗公司的信譽。但作為一家資產過萬,有數十萬員工的企業,海南省政府也是不會輕易讓其倒下的,但甩包袱、去泡沫的過程必然是痛苦的。

再來看方正集團的那些事,實際上市場已經分析了千遍萬遍。總結起來,無非是股權糾紛,還有因股權糾紛導致的形象“降級”和信任危機,以及現金流持續惡化,生產經營連續虧損,多處資產被查封凍結,等等。

不過,人們還是要問,已經是老牌高科技企業的方正集團,借來的錢怎麼就還不上了呢?

方正集團是北京大學1986年投資創辦,發明“漢字激光照排技術”的王選是她的奠基人,是我國最著名的校辦企業,擁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醫藥、北大資源、方正證券、中國高科等6家上市公司。2019年,北大方正憑藉1333億的營收,位列中國500強企業第138位。

頭頂高科技企業的耀眼招牌,擁有多家上市公司,發展30餘年,按道理積累了不少家底,如今卻到了資產重組的境地,令人唏噓。

據悉,北大方正賬上有錢,但不能用於還債。有投資者爆料債權人會議內容:集團賬上現有450億現金,但其中有地產公司款預售監管,融資保證金等260多億,不能動用,有140億是旗下上市公司的錢,集團總部還是不能動。本部之前有不到80億資金,但後續存在銀行抽貸,資金鍊捉襟見肘。

有錢不能用,導致債務壓力極大,可能賺的錢還不夠還利息的。目前,集團負債總規模3000億,其中有息負債1900億,成本年化平均8%,到期年份集中在2020-2022年,現在每月平均到期100億負債。

此外,方正集團還有另一個棘手問題,2017年6月,中央第十三巡視組向北京大學黨委反饋專項巡視情況時明確指出,北大校辦企業管理混亂,廉潔風險突出。方正集團官網的一則新聞中則寫到:方正集團個別原高管通過各種方式巧取豪奪,侵吞鉅額國有資產。原因涉及2004年北大方正的改制問題,十分複雜,如果不處理好,估計方正集團的危機也不易度過。

中企思智庫副研究員,

《核心內參》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