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帝王術:劉邦拎得清大局,玩得起人心,讓下屬死心塌地幹活

與其說劉邦行事詭異,倒不如說他拎得清大局,玩得了人心。

問題裡所說的劉邦的“恩人”,應該是指丁公——丁固。而“仇人”,則是劉邦咬牙切齒爆粗口的雍齒。

經典的帝王術:劉邦拎得清大局,玩得起人心,讓下屬死心塌地幹活

劉邦並不是出生於帝王之家,他後來擁有的一切,都是他在摸爬滾打中奮鬥出來的。既然是從底層往上爬,就很難一帆風順。時不時出現個互相看不對眼的人很正常,出現命中的“貴人”也很正常。所以劉邦和丁固、雍齒的交集,本身就是時勢決定的。

但劉邦對他們的態度,卻不是隨便應付了事。

《史記》記載,項羽手下武將丁固奉命在“彭城之戰”後追殺劉邦。在彭城西邊,劉邦不幸落進丁固手裡。縱觀劉邦的奮鬥史,這種危難關頭實在不少。

經典的帝王術:劉邦拎得清大局,玩得起人心,讓下屬死心塌地幹活

劉邦對此也是駕輕就熟,當即求丁固,說:“兩賢豈相厄哉”!意思是:你我都是英雄。所謂英雄惜英雄,你怎麼忍心對我痛下殺手呢?英雄之間又怎麼能相互迫害呢?

也許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劉邦這樣的說辭未免有些理想化。但在古代,人們確實重情義,思想往往更簡單。所以丁固腦門一熱,就把劉邦放了。

後來項羽兵敗,丁固作為項羽手下本成為俘虜。但他仗著自己當年放過劉邦一馬,主動提起自己的“恩人”身份。結果劉邦就以“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的理由,把丁固綁了在軍中游行示眾,最終斬首。

經典的帝王術:劉邦拎得清大局,玩得起人心,讓下屬死心塌地幹活

其實,劉邦給的理由已經很有說服力。劉邦剛剛建立大漢,勞苦功高的一群手下正面臨選擇。這些手下作為開國功臣,很可能因為對後期封賞不滿而謀反。所以劉邦此時也是在告誡手下們,要安分守己,忠於自己。丁固的下場,就是未來不忠者的下場。

而另一方面,劉邦也是個有血性有脾氣,想為自己“報仇”的人。當時落到敵軍手中,還是因為對方高抬貴手自己才撿回一條命。這樣的事一想起就會讓劉邦覺得有失顏面,又何況丁固在成為俘虜以後還主動宣揚呢?既然丁固要“蹦躂”,劉邦也就不會介意用他來給自己立威了。

經典的帝王術:劉邦拎得清大局,玩得起人心,讓下屬死心塌地幹活

而相比於丁固的倒黴,雍齒就是真的走運。

雖說雍齒和劉邦是同鄉,但兩人一直不對盤。後來雍齒甚至背叛劉邦,搞得劉邦要從項羽那借兵才把雍齒結結實實收拾了一頓。在劉邦看來,雖然雍齒這個人非常討厭,但不得不承認他還是有些軍事才能。所以最後雍齒投降劉邦,劉邦也沒有取走雍齒性命。

經典的帝王術:劉邦拎得清大局,玩得起人心,讓下屬死心塌地幹活

本來對雍齒來說,還活著就已經不錯了,後來還被劉邦催著封賞,就實在是超出了兩人的交情。劉邦之所以給這個平生最憎恨的人賞賜,完全是出於政治目的。

如果說處理丁固是警告群臣,那封賞雍齒就是安撫群臣。

劉邦稱帝后,對功臣的賞賜遲遲未能處理完。手下的一些大臣坐不住了,隔三差五就坐在一起商量謀反。劉邦見此急忙問張良怎麼辦。聰明人張良就建議劉邦先把自己最討厭的人賞賜了,這樣其他人就會知道自己也會被賞賜,只是現在還沒來得及。於是,雍齒就成了被封賞的仇人。

經典的帝王術:劉邦拎得清大局,玩得起人心,讓下屬死心塌地幹活

丁固和雍齒兩人結局的不同,偶然有,必然也有。他們以個人身份和劉邦有過糾纏,但身為臣子,便有臣子的命。二者最終孰喜孰憂,還是得看天子劉邦怎麼選。

劉邦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精通“帝王心術”的皇帝了,“帝王心術”講究:清心明察,無為而治,事不躬親,知人善用。早在劉邦還沒有稱帝之前,他就深諳此道了,將身邊的人管的服服帖帖,就連之後除去韓信、彭越、英布等開國功臣的手段,也非常高明,讓人不得不佩服。

經典的帝王術:劉邦拎得清大局,玩得起人心,讓下屬死心塌地幹活

也正是因為處理手段的高明,讓他沒有背上屠殺功臣的罪名,帝王之術,總結起來就是三句話——能用人、能聽、能賞罰!就連毛爺爺也評價劉邦為最厲害的皇帝,可見其了得之處。

要想學帝王之術,離不開的就是《資治通鑑》。從北宋到清朝,《資治通鑑》一直是帝王經筵上的必學課本,被近代學者梁啟超稱為“皇帝教科書”

因為它不僅是對歷史的記錄,還有對王朝更替的經驗教訓的總結,既分析人物的品德善惡,又評述管理政策得失,“不光講道理,還通權變,講操作”,一看就會!

經典的帝王術:劉邦拎得清大局,玩得起人心,讓下屬死心塌地幹活

據說朱元璋就對《資治通鑑》情有獨鍾,

康熙、乾隆也從這本書學習治國之道,還親筆寫下讀書筆記流傳後世。

今天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振聾發聵的名言警句,都出自《資治通鑑》——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德大於才便是君子,才大於德便是小人。”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


經典的帝王術:劉邦拎得清大局,玩得起人心,讓下屬死心塌地幹活

整部《資治通鑑》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

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代君臣成敗之事等方方面面,可以說都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超級案例集”

現代人讀《資治通鑑》,除了深入瞭解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學習其中的管理智慧,提升領導力。

想要學習帝王之術,可以點擊下方購買鏈接獲取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