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人員迎來了職業發展的春天

中國農業技術推廣 今天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關鍵。近年來,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對農業農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深化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意見》指出,要建立符合農業技術人員職業特點的職稱制度,培養造就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農業技術人員隊伍。深化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能夠更好地發揮“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激勵和引導廣大農業技術人員提升能力素質,為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歷程艱辛:農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面廣人眾

四川廣漢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葉利看到這個文件出臺,表示自己“很踏實又很受鼓舞”。晉升的渠道更暢通了,這體現了國家對農業農村系統工作者的重視。作為直接受益者,葉利感覺“迎來了職業發展的春天”。在此之前,農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體系還依據之前的政策。1986年《農業技術人員技術職務試行條例》指出,要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設置農藝師,這是指導農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的第一份文件,激發了廣大農業技術人員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1994年,設置“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進一步完善了農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體系。

隨著新時代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原有職稱制度存在的體系不夠健全、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日益凸顯,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農業技術人員的上升通道。在地方調研中,反映較多的是職稱評價渠道不暢、專業設置不盡合理、基層門檻較高的實際問題,迫切需要中央層面出臺新的政策措施。

農業作為全國29個重要行業之一,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壓艙石”地位和涵蓋的從業人員數量不可忽視。尤其是機構改革以後,農業農村部門的職責任務由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向統籌推進“三農”發展拓展,農業農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農業農村系統從業人員涉及面廣,不僅是傳統的農學園藝、畜牧獸醫,更是涵蓋了資源環境、農業機械化、農村合作組織管理等相關專業,急需用相應的、渠道暢通的職稱制度保障權利、激發積極性。

2016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通過三年時間,基本完成工程、衛生、農業等職稱系列改革任務”。農業農村部及時落實中央要求,經過認真調研和研究,出臺了《關於深化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築牢人才根基。

舉措創新:增正高、拓專業,給基層創造更多機會

本次《意見》聚焦農業農村人才領域新動向、新變化、新需求,從多個方面進行創新和突破,亮點頻現,為培育農業農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理順了思路、點亮了明燈。

  一是增設正高職稱。本次《意見》為農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增設了正高級職稱,名稱分別為正高級農藝師、正高級畜牧師、正高級獸醫師,打通了副高級向正高級的上升途徑。讓專業人員可以在本專業評職稱,有助於建立更加完善的農業農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激發創造創新活力。

從1986年起,農藝師、畜牧師、獸醫師這三類職稱名稱已經沿用了30多年。2017年,人社部印發《關於在部分職稱系列設置正高級職稱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提出,“目前未設置正高級職稱的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本次的正高級職稱系列與其他系列保持一致,均在副高級職稱名稱前增加“正”字。這種大穩定、小調整的方式讓農業技術人員更易接受。

江蘇省無錫市疾控中心的盛瑜是一名副高級獸醫師。她說:“本次《意見》打通了獸醫師參評正高級獸醫師的渠道,這樣我就可以憑藉自己的專業科技科成果參評。新《意見》的出臺好比是一輛‘直通車’,打通了我向正高級晉升的大門。”

二是新增專業設置。為適應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明確農業技術人員職稱設置農學、園藝、植物保護、水產、畜牧、獸醫、農業資源環境、農業機械化、農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農村合作組織管理等專業。

據農業農村部合作經濟指導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9年7月底,全國共有從事農村合作組織管理工作的人員超10萬人,有專業職稱的僅33085人,其中正高級職稱僅佔5%。本次《意見》充分考慮了這支隊伍的專業特點,設置了農村合作組織管理這樣一個專業,更符合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特點和需求。因此,《意見》受到中央到基層的各級相關人員的歡迎,大家都希望早日推動實施。

另據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農口從事農業機械化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一般要評工程系列,但工程系列要求的農機設計、製造並不是農業機械化從業人員的強項,相關工作更注重推廣、應用、示範和驗證。而如今將“農業機械化”納入到農業技術人員職稱系列,人才和專業的匹配度更強了,為下一步的農機農藝融合創造了人才基礎,激發了行業活力。

三是下放評審權限。農業技術人員正高級職稱,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主組織評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也不再統一組織全國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職稱評審。另外,逐步將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符合條件的地市或大型企業、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充分發揮用人主體的評價自主權。

據悉,江蘇省根據本次《意見》要求,正積極制定符合本省實際的詳細辦法。據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正在研究起草正高級職稱評審等一系列詳細辦法,屆時正高級職稱可實現一年一評,充分給予優秀人才廣闊的晉升空間。

四是鼓勵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繼續保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作為正高級職稱,面向長期在縣鄉及以下農業農村一線和各類涉農企業從事技術推廣服務工作的農業技術人員。對長期紮根基層一線、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業技術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

江蘇省東臺市時堰鎮農業中心支部書記許改蘭說:“原來評農技推廣研究員,我們鎮和縣級、市級一起參評。基層的工作主要是推廣,論文寫的實在不多。新的《意見》對基層的科研論文要求放寬了,更側重工作實際,我對明年評正高級職稱信心又增強了。”

五是建立綠色通道。對在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增收、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重大災害處置及農村改革各項事業中做出重大貢獻或急需緊缺的優秀農業技術人員,放寬條件限制。對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破除人才評價“四唯”(唯論文、職稱、學歷、獎項),建立農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綠色通道,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涉及廣大農業技術人員的切身利益,改革工作任務複雜,社會關注度高。《意見》要求,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改革的重要性、複雜性,營造有利於改革的良好氛圍;緊密結合實際,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讓改革成果早日惠及每一個農業技術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