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黃芪雖好,用法也有禁忌,不能濫用、亂用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關注袁大夫,科普健康知識,同享健康生活。歡迎收藏+轉發!

醫學知識科普我們是認真的,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醫生提醒:黃芪雖好,用法也有禁忌,不能濫用、亂用

中藥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的乾燥根,是一味比較常用的補氣中藥。因其為藥食同源之品,也常被人們作為保健養生之用。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經。

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託毒生肌之功,可用於多種虛損證候。這裡要說的是,黃芪雖好,其保健養生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我們平日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醫生提醒:黃芪雖好,用法也有禁忌,不能濫用、亂用

從體質類型來看

黃芪比較適合脾肺氣虛、痰溼體質的人群服用。這類人多經常感冒,容易疲乏,易出虛汗,體形肥胖,肌肉鬆軟不實,腹部飽滿等。而身體比較消瘦結實的人則不宜用黃芪。凡表實邪盛,內有積滯,陰虛陽亢,瘡瘍陽證實證等,均不宜用黃芪。

此外,黃芪也是有配伍禁忌的,我們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合理搭配。黃芪不僅常與補養藥同用以益氣補虛;且常與袪邪藥同用以扶正袪邪。

醫生提醒:黃芪雖好,用法也有禁忌,不能濫用、亂用

從身體疾病狀況來看

感冒、經期都不宜吃黃芪。黃芪為補益藥,能夠益氣固表,幫助身體關閉大門,不讓外邪入侵。感冒期間,身體已經感受外邪,這個時候服用黃芪,很容易閉門留寇,把病邪關在體內,不利於表邪的發散,延長感冒病程。經期服用黃芪,可能會助熱而使血熱妄行,出現月經淋漓不盡等情況。

此外,陰虛火旺、溼熱或熱毒熾盛者,服用黃芪很容易出現毒副作用。因為黃芪性味甘、性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而溼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所以,如果必須服用黃芪,最好是配伍運用。

醫生提醒:黃芪雖好,用法也有禁忌,不能濫用、亂用

從食用季節來看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春季也是不宜吃黃芪的。如同感冒期間,不宜服用黃芪,以免閉門留寇一樣。春天是生髮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而黃芪能夠補氣固表,可能會影響機體的宣發,所以,這個季節吃黃芪,就不是太合適。

從副作用來看

黃芪的補氣作用雖不及人參,但其益氣昇陽,固表內託,利水退腫的作用則為人參、黨參所不具。但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副作用同樣也比較大。

黃芪性溫而藥力向上升(補氣昇陽),如果在春夏兩季氣候溫暖,溼熱之氣較盛時,使用黃芪,很容易導致以熱助熱,加重或誘發上火症狀。如面紅目赤、心煩口渴、咽喉腫痛、血壓升高等。

醫生提醒:黃芪雖好,用法也有禁忌,不能濫用、亂用

從配伍應用來看

陰虛患者使用黃芪,最好是能夠配伍養陰藥,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溼熱患者最好配伍清利溼熱藥,如黃連、黃芩、大黃、茵陳等。熱毒熾盛的患者最好配伍清熱解毒藥,如黃連、梔子、大黃等。

此外,黃芪也常與袪邪藥同用以扶正袪邪。如在玉屏風散中配伍防風、白朮,則補散兼施、固表止汗,治衛虛自汗,易感風寒;在四妙湯中配伍當歸、銀花、甘草,則內補託毒,治體虛癰瘡癤腫難愈者;在防己茯苓湯中配伍茯苓、防己、桂枝、甘草,則益氣運陽而利水,治皮膚水腫、肢體浮腫;在補陽還五湯中配伍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地龍,則益氣活血、散瘀通絡,治半身不遂等。

醫生提醒:黃芪雖好,用法也有禁忌,不能濫用、亂用

從食用劑量來看

正常情況下,普通人如果經常單獨使用黃芪進補,或一次性大量進補,很容易加重病情。使用黃芪進補,一般要由少逐漸增加,邊服用邊觀察有無上火症狀,或身上原有疾病有無加重,必要時應暫停服用,或適當配伍應用。在服用時如果乏力、多汗或氣喘等症狀減輕,精神和體力改善而又無上述副作用,可適當增加用量。

總之,我們在使用黃芪時,一定要結合自身的體質和病情,採用逐步加量的方法,以身體能耐受而無副作用為度,必要時最好遵醫囑來配伍使用。

醫生提醒:黃芪雖好,用法也有禁忌,不能濫用、亂用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關注袁大夫,科普健康知識,同享健康生活。歡迎收藏+轉發!

醫生提醒:黃芪雖好,用法也有禁忌,不能濫用、亂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