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心坎裡——記江安縣陽春鎮卯埂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吳克

吳克是宜賓市紀委監委幹部,2018年5月主動請纓下鄉扶貧,擔任江安縣陽春鎮卯埂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從此踏上“縈紆指尖,守於心間”的駐村幫扶路。

卯埂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缺乏產業支撐,青壯年紛紛選擇外出務工。

初到卯埂的吳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經過充分調研和謀劃,領著村幹部不捨晝夜地東奔西跑,爭取項目、協調資金,希望撬動產業槓桿,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努力沒有白費。卯埂村麥伊佳服裝新廠兌現了22萬工資,近400畝分季栽種花椒,帶來了13萬土地流轉費和12萬的務工收入……隨著一項項產業項目的入駐,2019年卯埂村集體經濟收入近4萬元,這是2018年的3倍。

卯埂村村口有個小茶館,以前不管白天還是晚上,茶館裡總是坐滿了人,喝茶的、閒聊的、打牌的,其中不乏貧困戶、低保戶。現在,茶館卻再難發現他們的身影。

“我現在養雞、管花椒都搞不贏,哪還有閒心去喝茶?”說這話的,是茶館之前的常客、卯埂村貧困戶陳修敏。

改變陳修敏命運的,是黨的精準扶貧政策,而改變他思想的是吳克。

“‘保姆式’扶貧容易養懶漢”,針對陳修敏的情況,吳克決定首先扶起他的志氣。每次召開產業發展的會議,吳克都會特意叫上陳修敏。

“吳書記沒放棄我,我也不能自己放棄自己。”漸漸地,陳修敏心裡激起了自力更生的鬥志。8月,他把家附近的竹林圍了起來,不久,圈舍裡多了200只雞苗。

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心坎裡,才能讓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奔湧而出。深秋時節,吳克又接到陳修敏的電話。“吳書記,現在村上都在栽花椒,但我的錢都拿去養雞了,你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看到陳修敏的轉變,吳克打心底為他高興,不久,為其申請到1萬元的產業扶貧款。陳修敏利用這1萬元,發展了近15畝花椒。

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同時,吳克也沒有忘記紀檢監察工作這個老本行。“你是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關口’,正風反腐的‘最前哨’,責任重哦。”駐村不到2周,熟悉完村裡情況的吳克就找到村紀檢委員王文虎,交流“一線”監督履職情況。

“‘近距離監督’的天然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心裡壓力也不小,存在礙於人情不願監督、職責不清不會監督的情況。”吳克認真分析老王遇到的瓶頸。第二天,他將村(社區)黨支部紀檢委員履行黨內“一線”監督責任清單遞到王文虎手中。

此後,蒐集基層“微腐敗”典型案例;規範記錄、保存黨員幹部違紀違法問題的來信來訪登記臺賬;一對一談心談話怎樣談、談什麼;制定村“兩委”班子履職和廉潔自律情況監督清單……吳克當上了王文虎的業務“輔導員”。

慢慢地,王文虎卸下了思想包袱,對於“幹什麼、怎麼幹”也越來越清晰。“在吳書記的幫助下,解決了我以往不會監督和不願監督的問題,也更加堅定了我當好‘前沿哨兵’的決心。”王文虎的臉上寫滿了自信。

一年多以來,卯埂村新建集中養老廉租房5套,異地扶貧搬遷1戶,危房改造6戶,完成“一事一議”項目2個,實施貧困戶入戶項目23個。低保評定、“三務”公開、政策補助、惠農資金髮放等工作,都活躍著基層紀檢委員“貼身防守”的身影。

“村組幹部說話語氣都比以前好多了,扶貧資金怎麼用的,‘四類’人員是哪些,每月補助是多少,我們在每個村民小組的紀檢工作專欄都看得到。”說到吳克來之後村上的紀檢工作,80歲的老黨員任華興連聲稱讚。

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心坎裡——記江安縣陽春鎮卯埂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吳克

江安縣陽春鎮卯埂村“扶貧車間”忙碌的工人。



(本文刊載於2020年第5期《中國紀檢監察》,作者:邱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