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開國後,屠戮如此多的開國功臣,其目的何在?

當愛已成往事不堪回首


在中國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歷來都是人們非常敬仰的一位皇帝。出身布衣,一生轉戰大江南北,最後建立明朝,將北元朝廷趕出中原,讓後人心嚮往之。

不過,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卻又以善殺的惡名而著稱。朱元璋立國之後,大肆屠戮功臣。明朝初年所封的6位公爵,28位侯爵,最後只有一個湯和得以善終。在所謂的明初四大案當中,朱元璋更是累計處死超過十萬人!

那麼,作為一代雄主的朱元璋,在成功建國之後,為什麼會選擇如此大肆屠戮功臣,將開國功臣近乎屠戮殆盡呢?

1.為了中央集權

客觀來說,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最大的一個原因,是為了集權。

要知道,古代和現代不同,從中央到地方,就算是所謂的八百里加急傳遞消息,想要從當時的都城應天(今南京)傳遞到北方邊境,最快也要數日的時間。一來一回,恐怕就要超過十天了。

緩慢的信息傳遞速度,特別容易造成地方勢力割據。再加上龐大的官員體系,偶爾再出個外戚干政或者宦官干政,所以歷史上很多王朝到了最後,皇帝本人手裡的權力,都小的可憐。

那麼,為了完成高度的中央集權,古人都想過哪些法子呢?

加快信息傳遞速度和交通速度,這個就別想了。畢竟朱元璋那時候,是沒有電報和火車這種東西的。

古代皇帝為了集權,曾經想出過很多招數。其中最好的一個,就是科舉制。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科舉制禁錮人的思想,是十惡不赦的壞制度。但實際上,正是這個看似落後腐朽的制度,讓我們這個國家龐大的官吏體系,在思想上儘量保持一致,繼而保證國家相對完整和統一。

不信的話,你可以去翻書看。在科舉制出現以前,中國也經常出現混亂的諸侯割據時代,而且分裂的時間,要遠比統一的時間更長。但是自從隋煬帝首創了科舉制以後,後面上千年時間,我們這個龐大的國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直保持著相對的完整。

隋煬帝首創科舉制

這個話題扯得有點遠,我們在把注意力重新放到老朱同志身上。

從所謂的明初四大案來看,我們不難發現,老朱大肆屠戮功臣,最大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整肅吏治,收攏國家權力。

尤其是胡惟庸案,老朱更是徹底取締了丞相這個官職,將丞相的權力收為己有。

開國功臣,本就容易居功自傲,給國家帶來難以想象的後患。而老朱這種大肆屠戮功臣的行為,顯然讓這些功臣,再沒有了分權的機會,自然也就順利完成了集權的過程。

2.當時的官吏,很多都是北元時代遺留下來的

如果說,殺那些封公封侯的大功臣,是為了收攏權力,防止這些開國功臣居功作亂。那麼殺那些中下層官吏,目的可就不這麼簡單了。

明朝建立之後,其實遠不像我們想的那樣,一統天下之後,就高枕無憂了。歷史上很多新王朝的建立,都是在舊王朝徹底土崩瓦解的基礎上,但明朝算是個例外。

明朝建立後,明朝的上一個王朝元朝,其實並沒有徹底被滅。就算後來徐達打下北京,徹底收復了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後,北元王朝依然存在,而且實力很強。

直到後來幾十年裡,朱元璋打了幾次,朱棣又打了幾次,當年強大的北元王朝,才徹底土崩瓦解,分裂成幾個大部落,對明朝的威脅稍稍小了一些。

而在明朝早期的那十幾年裡,朱元璋想要讓這個龐大帝國存在下去,最大的一個敵人,就是北元王朝。

如此一來,另一個問題就凸顯出來。

因為朱元璋是以武開國,在龐大的中原版圖上,很多官吏其實是一直從北元做官到了明朝,換湯不換藥。城頭變換大王旗,但城裡面說話的人,還是那些人。

正常來說,科舉制被創立之後,絕大多數統治階層的文官,都是通過科舉制一步一步爬上來的。但明朝剛剛開國的那十幾年裡,通過科舉制上來的人才還太少,遠不足以填補整個中下層文官體系的龐大空缺。

這些中下層官員,很多都是北元,或者當初其他起義軍的人。這樣的官員,朱元璋當然不願意信任。相比在思想上慢慢解決這個龐大群體,老朱顯然更願意選擇從肉體上消滅他們。

所以,洪武四大案當中,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全都牽連了大量的中下層官員。除了明面上為了整肅吏治以外,老朱也是在變著法的想要在肉體上,消滅這些前朝遺留下來的官員隊伍。

3.為了皇家能夠順利接班

洪武四大案,前三個案子,可以說都是為了中央集權。但最後一個大案,藍玉案,其實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這個避免的前提,是太子朱標沒有早逝。

以藍玉為首的軍方將領,其實大都是所謂的太子黨,是朱元璋留給兒子接班的班底。但是朱標不幸早逝,朱元璋的選擇,是讓皇長孫朱允炆即位。朱允炆年少,閱歷手腕都不夠,根本無法順利接手這些班底,就算強行接手,將來也壓不住,根本坐不穩皇位。

所以,在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直接以謀反做藉口,將藍玉為首的軍方一系,直接清理乾淨。

這就是藍玉案的真相。

另一方面,除了殺掉藍玉等人,在太子朱標早逝後,為了讓皇長孫朱允炆能夠更加順利的即位,朱元璋採取了更加酷烈的手段,屠殺開國老臣。正是因為這樣,明朝開國年間的功臣,才會被盡數屠戮殆盡,只留下一個湯和。

4.底層出身,讓朱元璋思想上無法接受很多事情

客觀來說,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其實是解決當時很多矛盾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一個方法。

後來的歷史證明,這個方法相當有效。在明朝剛剛建立的近百年裡,國家權力高度集中,也沒有出現過大臣篡權的現象。雖然出了一次靖難之役,但皇帝寶座還是在朱元璋的子孫手裡。

但是,最有效的,並不意味就是最好的。

歷史上善待功臣,並且也順利解決問題的先例,並不是沒有。比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漢光武帝善待雲臺二十八將,都是很好的例子。

朱元璋應該不是不知道這些先例,但他之所以沒有采用,最大的一個原因,還是因為他出身底層,早年間歷經艱難。

朱元璋早年出身底層,最慘的時候當過和尚要過飯,連妥善安葬父母的錢都沒有。這些經歷,讓他對官員階層始終充滿了仇恨,也是洪武一朝對官員體系嚴苛要求的重要原因。

早年經歷的種種艱難,則註定朱元璋不喜歡和別人分享權力,更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將來失去權力。

這一點,從朱元璋頒佈的藩王政策就能看的出來。朱元璋規定,皇家子孫不得工作,一切由朝廷養著。從這個政策就能看出,朱元璋是真的餓怕了,除了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再餓肚子,還擔心子孫有一天會餓肚子。

這樣的性格,自然不會接受那些所謂更好的結果。他想要的,只有簡單粗暴,讓明朝政權能夠穩定傳承下去,子孫後代可以永遠不用餓肚子。


深藍妖火


導語:功高震主,一直是封建王朝君主和臣子們之間的常談。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快速地推翻元朝,建立起大明王朝,很大程度上是和朱元璋麾下的那般臣子有關。可是,就是這麼一幫有從龍之功的臣子,很大部分卻被朱元璋給殺死了。那麼,朱元璋殺死他們的目的何在?

朱元璋的出身及登基方式讓他對麾下的眾人有著非一般的警惕

朱元璋出身於貧困家庭,祖父朱初一被分為淘金戶,每月都要上繳一定的金額。後來,在無力上繳之後,被迫舉家逃亡。但是,這個時候的元朝統治者,一直嚴苛賦稅,壓榨百姓,再加上蝗災和瘟疫盛行,朱元璋除了二哥、大嫂等人以外,其餘家人都先後去世了。

後來,為了活命,朱元璋只能與二哥等人分開,過起了流浪的乞丐般生活。之後,在湯和的密信下,朱元璋才開始投奔郭子興,參加紅巾軍。

可以說,朱元璋悲慘的早期過往,都拜元朝的貪汙暴政所賜。所以,當朱元璋執政的時候,從他對於偷盜、貪汙、挪用之事都是從重處罰就可以看的出來。也正是因為這樣,當駙馬爺犯了法時,朱元璋無情地處死了他。因此,連自家的駙馬爺都是這樣,更何況那些臣子。

另外,朱元璋能以乞丐的身份,一躍成為皇帝。這樣的登基為帝方式,讓朱元璋心中敲響了警鐘。畢竟,連他都可以推翻令人膽寒的元朝。那麼,其他人是否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推翻自己所建的明朝呢?

也許正是因為懷抱著這樣的想法,讓他對自己麾下那一批智勇雙全,且又有些桀驁的臣子很是警惕。朱元璋害怕自己有天駕鶴西去之後,麾下的那些臣子會來一場兵變,從而黃袍加身。所以,朱元璋只能把心中的這根刺給一一拔掉。

從深受儒家侵害的太子朱標,到年少的皇太孫朱允炆

朱元璋是從血海中殺出來,才建立大明王朝的。可以說,朱元璋是一個很果敢,且對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很不感冒的皇帝。

朱標不同,他是一個深受儒家文化過分薰陶的一個人。雖然他身上有著作為太子應有的要素,但是他的價值觀卻讓朱元璋難以接受。所以,朱元璋在最早的時間殺臣子的時候,或許就是故意做給朱標看的,讓他看明白權力的重要性,以及作為帝王對臣子應有的態度。但是,被朱元璋看重的朱標,卻不幸早逝,而這一點讓朱元璋深受打擊。

朱標的去世後,使得朱元璋把關注放在了皇太孫朱允炆的身上。然而,朱允炆太過年輕了,15歲的時候,朱標就去世了。而此時的朱元璋年紀已大,自己也感受到身體大不如前。對於這一點,朱元璋很是擔憂,他害怕年紀輕輕地朱允炆在自己百年之後,不會是自己這幫臣子的對手,更害怕大明王朝就此逝去。

因為,在朱元璋看來,元朝就算再怎麼腐朽,它還是一個王朝。但是,就是這麼一個王朝,卻被跟隨自己打天下的這幫人給推翻了。朱允炆他一個初出茅廬的傢伙能有多大閱歷,多大威望,多大的能力能夠駕馭的了他們。畢竟,就像藍玉這樣的猛將,連自己都駕馭不了而最後不得不殺掉,朱允炆可以嗎?答案顯而易見,所以,朱元璋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替朱允炆剷除這些潛在的威脅。

功臣不死,兒子的封地就少了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按功勞封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等六人為公爵,封湯和、唐勝宗、陸仲亨等二十八人為侯爵。

可以說,在建立之初,朱元璋對於這些功臣的待遇還是不錯的。但是,儘管大明一統中原,可蛋糕就那麼大。如果把大塊都切分給這幫功臣,那麼,留下給自家人的必然就會減少。

或許是與朱元璋年少時的經歷有關,讓他對宗室格外的溫和,而且也注重親情。當然,這也是朱元璋對政治軍事等各種考量。,以及對大明王朝的一種集權鞏固。因此,在明初之際,朱元璋在全國各地分封了自己24個兒子和1個侄孫,共計25個藩王。這25個當中有9位稱塞王,主持地方軍務,抵禦北方外寇入侵。

這些功臣的自尋死路

朱元璋麾下的這般人馬,都是從微弱一起打天下的,有著從龍之功。單單就這麼一點,已經讓朱元璋起了警惕之心了。

可是,很大部分的臣子卻沒有自知自明。譬如,胡惟庸。胡惟庸做了7年的右丞相,可是,在其位不謀其政,他一直在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關於這一點,就已經讓朱元璋心起殺意了,就算他是李善長推薦的也沒有用。因為,胡惟庸已經徹底地觸動了朱元璋心中的底線。

再如,藍玉。雖然藍玉是一個打仗的好能手,不但平定西南,還趕跑了北元。可是,隨著國家的統一,藍玉的價值也在不斷的被消耗。所以,原本朱元璋對其就沒有殺意。但是,藍玉的政治素質太差,他屢次口出不遜之言,聲稱朱元璋給他的分封少了,常常居功自傲。甚至多次在朱元璋責備的情況下,還硬著脖子頂嘴:“我不能做太師嗎?”

總而言之,朱元璋殺了這些功臣,不僅僅是因為出於維護皇權的統治,以及為了讓皇太孫能夠順利的接掌大明王朝。很大程度上,也和這些功臣有關,因為在這幫功臣裡面,有很大的一部分人都是自尋死路,怪不了朱元璋,畢竟他是帝王。



韶華傾夢


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朱元璋殺功臣其實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並不是必然發生的。朱元璋殺功臣,太子朱標短命或者說朱元璋自己太長壽了是主要因素。如果朱元璋自己的壽命短點,或者太子朱標的壽命長點,朱元璋都很可能不會大規模殺功臣。

現代人一提到朱元璋,第一個固定標籤就是殘酷殺戮功臣。不過朱元璋殺戮功臣的具體過程,就缺乏瞭解,誤認為朱元璋建國後不久就大肆屠殺功臣。

事實上朱元璋屠殺功臣發生的非常晚,今天為人熟悉的朱元璋刻薄屠殺功臣的形象,是洪武二十三年以後的事情,此時明朝已經建國23年了。

在朱元璋打天下和做皇帝的大多數時間裡,朱元璋給下屬的整體印象是寬厚善待功臣的。洪武中前期,朱元璋不但給予功臣們優厚的待遇,還與功臣們進行了廣泛的聯姻,多位公主嫁給了功臣子弟,朱元璋的兒子們多數也娶了功臣們的女兒為正妻。通過聯姻,朱元璋和功臣們在君臣之外,還是親戚,關係更加緊密。

中國歷史上皇帝能做23年的不多。何況朱元璋以一介布衣取天下,打天下的過程無比驚險艱辛,年輕時身心損傷極大,能夠長壽的概率其實很小。朱元璋要是洪武二十三年前就去世,留給後世的肯定就是善待功臣的形象。



洪武二十三年前,朱元璋零星殺過朱亮祖胡美廖永忠這三個功臣,但總體上對功臣說的上很寬厚。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捕魚兒海大破北元,基本解除了北元威脅。外患減小加上覺得太子柔弱要為太子清除威脅,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三年以十年前的胡惟庸案為藉口,大肆殺戮功臣。李善長等人被殺。

功臣們其實大多不如朱元璋高壽,洪武二十三年很大部分功臣已經去世。朱元璋顯示出了無必要的殘酷一面,很多已去世功臣被追加罪名,子孫被牽連。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立太孫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前面提到朱元璋兒子們大多娶功臣女兒,功臣和朱元璋兒子們通過婚姻建立了親密關係。朱標在世時,大家都還安分,立太孫有特定功臣們支持的藩王難免起心思。

朱元璋為了給太孫清除障礙,洪武二十六年發動了藍玉案,藍玉等人被殺,這是最大規模的一次殺功臣。朱元璋殺功臣的形象基本是洪武二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和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案造就的。

胡惟庸本人不算功臣,殺胡惟庸不算殺功臣。

雖然朱元璋殺功臣的一大藉口是已經過去了十年的胡惟庸案,但胡惟庸本人不是功臣。

胡惟庸資歷淺薄,也沒有軍功,朱元璋大封功臣時沒資格獲得任何爵位。胡惟庸是明朝建國後發跡的火箭幹部,和功臣們完全是兩路人。提拔胡惟庸可能也有壓制功臣成分。

胡惟庸被殺時,功臣們是拍手稱快的。胡被殺後功臣們的勢力也有所擴張,是受益者。當時誰也想不到十年後朱元璋以胡惟庸案為藉口殺了一批功臣。


仁勇校尉


朱元璋殺功臣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為子孫剷除後顧之憂,二是怕功臣居功自傲胡作非為,三,加強集權。這三種原因致使朱元璋不斷地趙各種藉口殺戮功臣。被朱元璋殺掉的大臣都有哪些呢?

在1370年,朱元璋論功行賞,封6人為公爵——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常遇春的兒子,常遇春去世較早)、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

他們是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精英中的精華、英雄中的勇士!

28位大將軍被封為侯爵:

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華雲、顧時、耿炳文、陳德、王志、鄭遇春、費聚、吳良、吳楨、趙庸、廖永忠、俞通源、華高、楊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韓政、黃彬、曹良臣、梅思祖、陸聚、郭子興(已去世)等。

在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中,公和侯是最高的兩級,地位十分尊崇。陸游的夢想——“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而這些人比陸游幸運得多,封公封侯,總可以光宗耀祖、名垂青史了。

正是他們出生入死,東征西討,才換來朱元璋的大明天下。

只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常識:伴君如伴虎,功高則震主。功臣太強,讓朱元璋感到害怕,夢裡都擔心部下造反、江山不保,子孫後代會做別人的階下囚。

在朱元璋看來,這些功臣對王朝的長治久安構成嚴重威脅,因此要無情地清洗。尤其對其子孫構成威脅的人,必須除之而後快。

只有殺,才能確保他以及嗣君控制住軍隊,不丟寶座。

最後,開國功臣能得善終的,只有郭英一個人。

清代史學家趙翼說,明太祖靠功臣取得天下,天下既定後,盡取天下之人殺之,其殘忍千古未有


觀史閱人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它的開創者便是傳奇皇帝朱元璋,他的一生非常的坎坷,曾經淪為乞丐的他最後居然推翻了蒙古人的統治,並且擊敗了其他的軍閥自己做了皇帝,這樣的經歷放眼整個中國歷史也沒有幾個人能夠比得上他。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嚴酷的人,在他統一全國穩定了政局之後,便開始大肆屠殺那些開國的功臣們。

那為何殺掉這麼多開國功臣呢?

以我愚見:

朱元璋這麼做或許和他早年的經歷有關,畢竟是從最底層爬上來的人,他知道做乞丐的艱苦,自己好不容易爬到這個位置上,非常擔心自己的皇位被別人搶走。在天下太平之後他開始大肆殺害當年為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像徐達、常遇春這些人算是非常幸運的,他們是病死的,其他功臣可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縱觀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



8090經典影音


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都被吹成了神一樣的存在。然而,朱元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異類,這個開國皇帝總是被黑,而且被黑得忒慘了。那麼,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如傳說中的寫的那樣,幾乎把他的開國功臣都咔嚓了呢?他都殺了哪些開國功臣呢?他殺這些開國功臣的目的何在呢?今天,我們來探討探討這個問題。

一,傳說中,明朝的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這個數據嚴重失實。

從公元1369年鄂國公常遇春病死以後算起,到公元1389年南安侯俞通源病死結束,整整二十年時間裡,大明朝死了二十六位開國元勳,這二十六位開國元勳中,竟然有二十二位功臣都是病死的!今天,我不妨把這二十二位大明朝的開國功臣的名字一一列舉出來,以便諸君查閱和對照。如有遺漏或者失誤的地方,請老師們斧正。這二十二位功臣的名字分別是:鄂國公常遇春,廣德侯華高,宜寧侯曹良臣(戰死),淮安侯華雲龍,衛國公鄧愈,臨江侯陳德,東平侯韓政,濟寧侯顧時,靖海侯吳禎,江陰侯吳良,營陽侯楊景,汝南侯梅思祖,宣德侯金朝興,安陸侯吳復,曹國公李文忠,鞏昌侯郭興,魏國公徐達,六安侯王志,永城侯薛顯,安慶侯仇成,海西侯納哈出,南安侯俞通源。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魏國公徐達的死因,這位大將軍為大明朝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戰功,他指揮著數十萬的部隊,一路從南方的魚米之鄉一直打到北國的大漠草原。然而,這位大將軍的確是病死的,根本沒有小說裡面說的那麼誇張!徐達死於背疽之症,可是,朱元璋還真的沒有那麼笨,會把一隻毒烤鵝送給只剩下一口氣的徐達!換了你,你會那樣做嗎?徐達病死後,朱元璋感到非常悲傷,親自參加了徐達的葬禮,對於徐達來說,這是多麼高的榮耀啊!朱元璋把徐達列為大明王朝開國功臣之首,追封徐達為中山王,襲爵三世,並賜葬鐘山之陰!盛讚徐達道:“約束甚謹”。看來,徐達將軍雖然功高,但是他知道自己姓甚名誰,所以一直謹小慎微,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二,被朱元璋咔嚓了的開國功臣,想一想,還真的不少呢,如李善長,胡惟庸,藍玉等。總的來說,這部分人的死因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貪汙腐敗,居功自傲;,二是政治原因,如結黨營私,尾大不掉等!

話說,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要面臨一個非常棘手的事情,那就是怎樣安排好手下這幫“驕兵悍將”的問題!畢竟,開國皇帝最懂得一個道理:馬上打天下,打打殺殺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治天下要靠規矩!可是,總有那麼一群頭腦發熱的人,忘乎所以,胡作非為,怎麼辦?其實,殺雞給猴看,這就是最為簡單有效的辦法。

我們不妨從藍玉一案說起。

藍玉是鄂國公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標的岳父,所以說,藍玉屬於太子的黨衛軍,事實上,藍玉還真的是太子的堅定支持者。按理說,藍玉不應該被朱元璋按下清理鍵的。不過,這個人的功勞和他的毛病一樣多,用現在的話來說,一個字:作!所以,用咎由自取來形容他一點都不冤枉!

藍玉北伐大獲全勝,領兵歸來的時候,路過喜峰口,適逢夜裡。守城官兵沒有及時地把門打開,這一下就捅了馬蜂窩嘍!藍玉不論分說,命令手下人等立馬破門而入,臨走之時又放了一把火,把喜峰口燒了!諸君試想,這種行為非造反者何?老朱聽到了之後,心裡很不是滋味。然而,朱元璋還是忍了,畢竟藍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帥才。朱元璋原本想封藍玉為“

梁國公”,後來想了想,就把“梁”字改為“涼”字,並讓人把他的過失刻在世襲的執照上!這不是明白地告訴藍玉,你老實點,否則老朱我就不客氣了!可是,藍玉依舊我行我素,甚至變本加厲,所以,朱元璋忍無可忍,他毫不猶豫地舉起了屠刀!這一刀,乾淨利索,不留後患,也給自己留下了千古罵名!

我們不妨看一看中是怎麼評價藍玉案的。書中這樣說:治天下不可以無法,草昧之時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漸密。論者每致概於鳥盡弓藏,殊非通達治體之言也。……人主不能廢法而曲全之,亦出於不得已,而非以剪除為私計也!……藍玉亦其自取焉耳!

對藍玉的評價是非常客觀的。也可以這樣說,藍玉是明太祖誅殺居功自傲的這一類人中的一個代表,他的死只能說是不作不死!有一點需要指出,因為藍玉的過錯,朱元璋連帶殺了一萬五千人,這種手法我不敢苟同,朱元璋的惡名恐怕由此而來!

所以,我想說,是時候了,我們應該給朱元璋平反了!


青梅煮酒LYX



朱元璋大殺功臣太子朱標看不下去於是就勸諫朱元璋不要再殺了,朱元璋就直接扔給朱標一塊佈滿荊棘的木頭,告訴朱標我在為你拔掉上面的刺,也就是為朱標清理登基以後的勢力,朱元璋怕被儒家文化浸潤的朱標治不住這些手眼通天的人物,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這些人個頂個的厲害,謀士劉基、後勤李善長、大將徐達、常遇春、傅友德、後來崛起的藍玉等等,哪一個也都不是好控制的,朱元璋奉行的政策就一個字“殺”。


當然了朱標也提出質疑,朱元璋說功臣是木頭上面的刺,而朱標就說:“有什麼樣子的君王就有什麼樣子的臣子”,朱元璋聽了怒不可遏,但是朱標依然是朱元璋最寵愛的兒子,只可惜朱標死的太早了,朱元璋把對兒子的愛轉嫁到了朱允炆身上,看著比兒子還更加仁義的孫子,朱元璋更加堅定了清除異己的心,為孫子鋪路,朱元璋這心也算是操碎了。


不僅殺功臣也廢了丞相制度,朱元璋也算的上是勞模,丞相是可以分權但是丞相也真是幫皇帝幹事啊,可是這回好了這回所有的事全都是朱元璋一個人處理,要知道一個帝國的事那可就太多了,可是朱元璋精力旺盛啊這是自己家的事啊,自己越處理就越有精神,可是朱元璋子孫後代可沒這麼勤勞所以才會有內閣制度出現。


朱元璋不僅殺功臣還殺貪官,朱元璋可是恨透了貪官,當初元朝統治的時候,對百姓搜刮各種苛捐雜稅,那花樣之多簡直令人髮指,朱元璋殺了這麼多貪官可是卻成了百姓心中的神仙,這個從古至今未見的好皇帝啊,真是為百姓著想啊,朱元璋規定貪汙六十兩銀子的貪官就死刑,也可以相見朱元璋有多痛恨貪官,而且懲治貪官的方式也多,剝皮萱草放在後任官員辦公桌旁震懾,可為什麼朱元璋這麼殺,貪官還是前仆後繼的上呢?可以說明朝的貪官也是最多的?


主要是因為官員的待遇太低了,吃喝勉強夠但是請客或者做官服的錢都沒有,當官是了什麼啊?不過就是要人前顯貴罷了,這下活的還不如個老百姓呢?當官的怎麼甘心?所以待遇低貪官多,在如此嚴峻刑法之下貪官還是多,朱元璋前後共殺了十五萬人左右,這算是創了先河了。


當然了朱元璋為後世子孫操碎了心,也沒阻攔得了朱棣造反奪了侄子朱允炆的位子,可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人算算的過天嗎?


婉兮歷史


古代殺功臣的皇帝不止他一個,歷史上還有很多殺功臣的皇帝。

  • 越王勾踐復國後殺了文種,逼走了范蠡。
  • 秦惠文王上位了殺實行商鞅變法使秦國變得強大的商鞅。
  • 劉邦建立漢朝後殺了韓信。
  •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上位後,徐羨之被逼自殺,傅亮被處死。
  • 南朝齊國蕭寶卷誅殺了六位輔政大臣,其中一位是平定叛亂功勞最大的尚書僕射蕭懿。

其實這些帝王殺功臣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功高震主,威脅到了帝王的地位,讓皇帝有了危機感!


歷史大解迷


歷代帝王都一樣,自古“狡兔死走狗烹 飛鳥盡良弓藏”朱元墇也不例外

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國號大明,建元洪武,以應天為國都。應天就是今天的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朱元璋當了皇帝,最關心的事就是我這個政權可不能丟啊。千辛萬苦搶過來不容易,不能讓老朱家的後代再去乞討了,得千秋萬代一統江湖傳下去。所以,他在宋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首先權力不能旁落他人之手

朱元璋在登上大位後便進行了一系列的“清君側”活動。這大明的江山是他在亂世裡打下來的,不是通過正統的方式繼承的,所以身邊必有很多勞苦功高的開國功臣。這些臣子在打江山的時候是“微臣”,但在治理江山的時候便是“危臣”了

歷代皇帝對“功高震主”這四個字很是敏感,劉邦殺韓信用心如此,宋太祖是用“杯酒釋兵權

”其目的也是一樣。

對於明太祖朱元璋來說,這更是無法忍受的。他要一步步削弱了這些臣子的力量,以加強自己的統治。

先是劉伯溫正是這種政策下的犧牲品。他幾次被朱元璋撤官,又幾次被召回,經歷了希望的產生到幻滅的過程, 最後吃了胡惟庸開的藥的慢慢死去。

最後,胡惟庸、李善長、徐達。太祖皇帝起兵可是文靠李善長,武靠徐達。李善長當時七十多歲了,風燭殘年,封韓國公,開國功臣之首,太子朱標的老師。而徐達被朱元璋稱為:“來茲定鼎於江南,遂做擎天之柱。”徐達是擎天柱。

倆人都難逃被殺的下場。

民間傳說,徐達背上長瘡,不能吃發物。朱元璋偏偏送蒸鵝讓徐達吃。徐達含著眼淚吃這蒸鵝,吃完之後,瘡崩而死。

而李善長被以謀反罪,一家七十多口全被殺掉。十餘年過後,又藉口大將軍藍玉謀反,掀起一場屠殺,殺掉了一萬五千多人。這一下,開國的武將也被殺光了。

基本上就沒幾個能人了。

據明代一本《名山藏》,裡面曾記載一件事,朱元璋殺功臣,讓太子朱標很擔心,於是勸諫朱元璋。朱元璋把一根棘杖放在地上,讓朱標拿。上面全是刺,朱標自然不敢拿。朱元璋就說,我為什麼殺功臣?我在幫你拔刺呢。我把上面那些刺都給你拔了,你自然就敢拿了嘛。

後來朱標不幸早亡,孫子朱允文更加孱弱。朱元璋更加需要幫孫子拔掉刺。只能朱允文留下三個顧命大臣是方孝孺、齊泰、黃子澄

明太祖屠戮功臣,只相信自己家人,化家為國,分封兒孫做藩王。他一共二十五個兒子,長子朱標被立為太子,他如果能繼承大業倒是一代仁君,但是他英年早逝,洪武二十五年就死了。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才駕崩,白髮人送了黑髮人。 太子朱標一死,朱元璋還剩下二十四個兒子,除了三個年幼的,二十一個分封到各地做藩王。

藩王手握重兵,其中最厲害的是寧王朱權。寧王鎮守東北,麾下八萬六千精銳部隊。另外,燕王朱棣也有三四萬軍隊。這些親王手握重兵,朱元璋認為,江山可保長治久安。

也就是說,他跟劉邦的想法一樣,都是小農思維。也不想想,自己的兒子不會反你,但是再往下可就難說了,還終於反了。

一次,朱元璋帶著朱標的兒子、被立為皇太孫的朱允炆檢閱藩王的部隊。老皇帝得意地跟孫子說,瞧你這些叔叔,兵強馬壯,萬一哪裡造反,就讓你叔叔們鎮壓!朱允炆小夥兒當時也二十多了,有點兒想法,就反問了一句:我叔叔造反,誰鎮壓?一下把皇上問暈了,沒考慮過這問題。那就靠天吃飯唄,哪兒這那麼巧?結果老朱一死,朱允炆即位,就是明惠帝,馬上下詔削藩。

他這一下詔,燕王朱棣就反了,起兵發動“靖難之役”

可惜這三個在顧命大臣沒經過戰爭,能力實在有限。因為有能力一點的文臣、武將都被殺了。所以,朱允文基本上抵擋不住朱棣的進攻,皇位丟了。成就了朱棣,也就明成祖。


國內ERP專題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也很熟悉,歷代帝王在開國之後,為防止功高蓋主,都對一些功臣採取了一些措施,很少有能夠全身而退的。但在朱元璋的時代,還居然能有人激流勇退,實屬罕見。

朱元璋,出身布衣,深知權力的重要性,所以在開國之後,對各個方面都進行改革,其核心思想是加強中央集權。不過起初也是對國家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後來大興文字獄,就顯得過於暴政了。

俗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他吸取了元朝滅亡的原因,進行中央集權。雖然在開國之後,封賞了三十多位有功之臣,但是在朱元璋看來,長久下去這必定是一個隱患。

於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後來又追究其黨羽,前後一共殺了3萬多人,震驚朝野。

後來的空印案,因為戶部以及各地的財政報表都要求極為嚴格,所以地方官員都會攜帶一些空印的備用,後來朱元璋就因此而處死了百餘人,整治了許多官員。

洪武十八年,發生了郭桓案。郭桓與官吏作弊,貪汙。朱元璋將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處死。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以藍玉想要謀反之名,誅殺其及黨羽1.5萬餘人。

但是,有一位開國功臣在朱元璋的眼皮子下,得到了善終。除了他和朱元璋是發小之外,湯和對其也是畢恭畢敬,他可以算得上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在元朝滅亡後,他是第一個主動向她交出兵權的人。後來在倭寇戰爭中,自己也是親臨戰場,確保了國家的安全。回到家中,也是低調做事,對待子孫嚴加管教,遵守法律。朱元璋的耳目對他的監視一直都有,只是他從來沒有出格的事情,所以讓朱元璋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