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黑色幽默書寫小人物掙扎:心中有光就不會倒下

餘華在1995年創作出一部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小說中的樸實語言以及溫情的描述,為我們展現小人物苦難的人生,並用激昂動魄的故事,展現一幅人類在厄運面前充滿求生欲的畫面。這一本小說可以讓人看到徹夜難眠,它把所有的痛苦展現在人們面前,也讓我們感受到人類在痛苦和絕望之下,依舊能夠看到對未來生命的渴望。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中,用非常詼諧的講述方式,為我們帶來一個悲慘的家庭故事。這部作品中充滿了現實主義的樂觀,在這種悲劇下面,我們看到很多平凡的小事以及小人物對於生命的渴望。

文中的許三觀是一個非常平凡甚至有一點傻的人,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底層的人,卻為家庭做出了很多犧牲,甚至為了一個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孩子,不顧生命的去賣血。雖然許三觀是平凡的小人物,但他的舉動卻滲透出偉大之處。這樣樸素的醫生,為我們詮釋出一個家庭的真正冷暖。許三觀的遭遇無疑是不幸的,但在這過程中,他卻擁有很多小確幸,今日我們一起來領略餘華筆下的《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賣血記》:黑色幽默書寫小人物掙扎:心中有光就不會倒下

(一)黑色幽默寫出小人物的掙扎:心中有光,就不會被打倒

《許三觀賣血記》這篇小說,從表面上是用喜劇的的語言,用一些幽默的描寫出細節和場景,但實際卻為我們表達一絲悲情色彩,因此這部小說也被稱為“黑色幽默”

餘華用這種手法將許三觀面臨的種種困難以及他的無可奈何展現出來,最後在困難面前,許三觀也只能去賣血。賣血過後,他還將自己的經歷用非常幽默的語言表達出來,既能讓讀者款款而笑,也能讓大家感受到許三多的可憐之處,憐憫他的這段經歷。

餘華是這樣描寫許三觀賣血的過程:徐三觀聽別人說賣血就要多喝一些水,然後憋住尿液,這樣才會不斷的增加身體內的血液。因此徐三觀去每次賣血的時候,都要嚴格的完成這些步驟,就像是完成一個神聖的儀式一樣。作者用詼諧的語言來表達出做法的愚昧,讓我們看到人物心中充滿求生欲。

《許三觀賣血記》:黑色幽默書寫小人物掙扎:心中有光就不會倒下

對所有人來說,我們所面臨的悲劇不是苦難有多少,而是在自己對生命和未來時,有沒有希望心死的瞬間。如果心都死了,就註定我們未來的悲劇。正如駱駝祥子被苦難打倒之後,他對生活沒有了興趣,因此才寥寥度過自己的餘生。許三觀則不同,他依舊對於生命有所期待,因此在一次次賣血之後,他也能夠在逆境中向著美好的方向前行。

對我們來說,賣血無疑是一個充滿悲劇的事情,不過餘華卻用非常幽默的文筆描述出來,讓我們讓整本小說少了一絲悲劇性,增加許三觀對未來生活的渴望以及他的堅強。在苦難來臨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渺小也很無助,許三觀賣血是他對於生命的一種求生欲。無論是困難有多大,只要還有活著的希望,生命還有曙光,他都會不斷的與苦難去抗爭。許三觀雖然賣血,但他賣血的行為不是為一己私慾,而是為養活自己的家人,甚至是養活一個和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這事最讓人欽佩的地方。

整本小說當中,雖然許三觀自己面臨著一次次的苦楚,但他從未想過賣血,反而是周圍人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會義不容辭地賣血,這正是他的英雄之處。苦難中的英雄最讓人欽佩,也最有悲情色彩。

《許三觀賣血記》:黑色幽默書寫小人物掙扎:心中有光就不會倒下

(二)家人幸福就是自己的快樂:許三觀不斷重複的苦難

在整個《許三觀賣血記》中充滿了痛苦,也許作者認為痛苦就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才讓小說中的人物充滿苦難。小說通過讓許三觀不斷賣血,循環往復來表達無限重複的痛苦過程。

許三觀及其家人自1958年開始,遭遇了三年全國最大的饑荒,他們連續喝了五十多天的玉米粥,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家人吃飽飯,許三觀決定去賣血;為了不讓兒子在農村受苦,許三觀賣血去招待生產隊隊長,希望孩子能早日回城裡;為了能夠湊齊大兒子的醫藥費,他豁出性命不停的去賣血。雖然大兒子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但是他卻將對方視為自己的親人,他願意為其付出生命,這也體現了英雄的光輝之處。

《許三觀賣血記》:黑色幽默書寫小人物掙扎:心中有光就不會倒下

一次次的賣血,讓許三觀的生活一次次的陷入苦難當中,也把當時生活在對最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給展現出來,為我們清晰的描繪出一幅窮苦人民的生活。不斷重複的賣血和痛苦,展現許三觀是一個非常頑強的人,他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同時,許三觀也是個有溫情的英雄,他願意為了自己身邊人而付出一切。

每一次自己家庭面臨困難時,許三觀都會重複的賣血。這種重複直到許三觀看到自己的兒子變得越來越世俗,他終於想從中解脫出來,因此在面臨“死亡”的時候,他喝著黃酒吃著豬肝,說“這是自己人生最美的一餐,至此停止許三觀的無限重複與苦難。縱觀許三觀的賣血過程,他總是將家人的幸福認為是自己的快樂,他願意犧牲自己滿足家人。

《許三觀賣血記》:黑色幽默書寫小人物掙扎:心中有光就不會倒下

(三)人生本不公平:“自欺欺人”許三觀,用“平等”支撐苦難

許三觀這一生都在追求平等,因為只有自己與他人一樣的時候,才能讓他面對無限的痛苦時,依舊堅強的走下去,餘華是這樣描述許三觀:“當他醒著的時候,他也會追求平等,他是一個像生活那樣實實在在的人,所以他追求的平等就是和他的鄰居一樣,和他所認識的那些人一樣,當他的生活極其糟糕時,因為別人的生活同樣糟糕,他也會心滿意足。他不在乎生活的好壞,但是不能容忍別人和他不一樣。這個人的名字可能叫許三觀。

許三觀第益次去賣血,是因為四叔告訴他賣血是健康的象徵,許三觀為讓別人看見自己也是健康之人,他也要去賣血。賣完血之後他也想要和別人一樣吃著豬肝,喝著黃酒,並且不分季節出入飯店,學著別人的樣子說“黃酒一定要溫溫。”餘華的這些黑色幽默,看上去讓許三觀變得很滑稽又荒誕,但其實透露出底層人物想要極度的保持平等。雖然這些平等看似自欺欺人,卻是許三觀內心的渴求,凸顯出他在苦難中不斷苦苦掙扎的頑強之處。

《許三觀賣血記》:黑色幽默書寫小人物掙扎:心中有光就不會倒下

平等是一個非常難以企及的高度,即使在現在社會中,也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發生,因而在許三觀所處的年代以及他生活在底層的人民底層之中,追求平等絕對是天方夜譚,所以他只能通過一次次的尋求心理安慰來讓自己獲得心理平衡。心理學家認為:當人的尊嚴受到損害抑制的時候,精神上就會安慰自己走出現實中的苦難。事實上,我們很多人在面對不公以及尊嚴受損時,也往往希望尋求心理安慰劑。雖然看似狹隘,卻讓我們走出痛苦,這也是許三觀樂觀之處。

許三觀的樂觀支撐著家人走下去,例如在饑荒的時候,一家人連續喝50多天的米粥,為了能夠讓家人們對未來有希望,許三觀通過語言來描述出紅燒肉的口感味道,聽的家人們直流口水,這雖然只是自欺欺人,卻讓家人們擁有對未來的嚮往,也支撐他們走出最黑暗的時刻 。然而現實生活告訴許三觀“平等”不可能實現,就連他自己身上的眉毛長得都不平等雖然這世界沒有絕對的平等可言,如果給許三觀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筆者認為他還會去追求平等。只有心靈平等,他才會覺得人人都如此,能夠走出困境,否則人生便失去希望,也就沒有生活著的動力。

《許三觀賣血記》:黑色幽默書寫小人物掙扎:心中有光就不會倒下

(四)苦難中有盡頭,福氣享用不盡,樂觀是活著的理由

我們每個人都要面臨各式的苦難,如果你著急擺脫苦難,它便會一直跟著你。然而許三觀面臨眾多疾苦時,卻絲毫沒有想要逃避,而是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迎接苦難。許三觀在苦難中沒有失去溫情,他甚至為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孩子豁出性命去賣血,當妻子背叛自己後,許三觀依舊能夠細心照料對方。

如果許三觀在面對苦難時,失去對生命的渴求,也許他的家庭已經支離破碎,周圍的親人也會一個一個死於苦難。許三觀因為擁有樂觀,敢於直接苦難,才能擁有溫情人生。人生的苦難總有盡頭,而福氣卻永遠享之不盡。在面對苦難的時候,有人向生活妥協,最終只能讓苦難與黑暗佔據自己人生;有人卻成為許三觀式的樂觀人物,他們就像胡楊一樣,面對周遭惡劣的環境也能以樂觀的心態活著。如果你擁有樂觀,便可以挺過任何的苦難;如果你在苦難中不僅有樂觀,還擁有溫情,那將成為一個值得受人尊敬的人。

《許三觀賣血記》:黑色幽默書寫小人物掙扎:心中有光就不會倒下

(五)放下仇恨,小人物用“善良”成為大英雄

許三觀雖然是一個小人物,但他身上的善良卻足以讓他成為英雄。許三觀非常喜愛自己的兒子一樂,最終得知一樂不是自己親生骨肉的時候,他對益樂的態度完全轉變。當一樂與人打架的時候,許三觀本來不想管,然而善良的他卻又一次賣血來幫益樂解決問題;一樂離家出走的時候,他又迫切的去尋找孩子;一樂生病的時候,他又比誰都要著急。在許三官眼裡無論孩子是誰的,他都要為孩子治病,許三觀不顧一切為孩子籌集醫藥費。

擁有善良、放下仇恨的人生很幸福,許三觀遭遇過背叛,但他能放下仇恨,用寬容的一面對待所有人。雖然許三觀是個小人物,但他的寬容、善良及為周圍人做的一切,足以稱之為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