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再讀《致青春》,它是一部女性愛情觀成長史

2020年春節,註定讓所有人難忘。

今年,我40歲。

當我再次讀完辛夷塢的《致青春》,我發現鄭微的婚姻是個悲劇是成長的妥協,是“丟了西瓜去撿芝麻得到香蕉”的那隻“猴子”。

這種感覺有背於我多年前讀《致青春》時,哭得稀里嘩啦,以為她與林靜的結合,回到原點的愛情是最好的圓滿。

40歲,再讀《致青春》,它是一部女性愛情觀成長史

致我們已逝的青春

有網友在知乎上說:

高中時看《致青春》,如果我是鄭微,我會選擇陳孝正。青春要的是這種刻骨銘心的感覺。

大學時二刷《致青春》,如果我是鄭微,我也會選擇林靜。想不到有什麼比這麼一個溫潤如玉又優秀的人愛著自己更令人愉快的事情了。

現在工作了,三刷《致青春》,我覺得我現在一定會選擇許開陽。

這也是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對愛情的不同期許

1 “我不愛愛我的,只愛我愛的”

在林靜出國大半年毫無音信的同時,鄭微的大學生活也如沷墨山水畫已經慢慢展開。

一次,在阮阮得知鄭微對許開陽感情就如姐妹時,問:“你究竟要找個什麼樣的人?”

鄭微說:“我總覺得,我要找的,

應該是可以讓我願意為他奮不顧身的一個人。我不愛愛我的,只愛我愛的。”

就這樣,鄭微找到一個她願意奮不顧身的人--陳孝正。

40歲,再讀《致青春》,它是一部女性愛情觀成長史

“陳孝正”

她與陳孝正相識於一次宿舍爭端,深惡痛絕於陳孝正表現出來的對她的不屑、厭惡和冷淡,熱水沸騰於與陳孝正的過不去,醒悟於媽媽的對話,原來這份深惡痛絕與熱水沸騰是對陳孝正萌芽的初戀

雖然這份愛來得強烈、洶湧,讓她五味雜陳,但她更多的是抓住了那些微微的回甜。

就這樣,鄭微帶著“打不死的小強”的精神,成為了陳孝正的女朋友。

同時,鄭微不得不放棄了“小食堂”,放棄遊手好閒,陪著陳孝正進入了他的軋道。

張愛玲說: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卻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鄭微,這個被時光寵壞的孩子,她的初戀就是在塵埃裡開出的花;用盡了愛與淚,卻沒有結果。

這份愛裡有青澀、有激情、有困惑,更是純真而又刻骨銘心。

40歲,再讀《致青春》,它是一部女性愛情觀成長史

銘心的小瞬間

2 “我想結婚了”

鄭微在一次獨自從超市購物返回的公交車上,公交車突然一個急剎車,她忙不迭的去抓緊護欄時,卻發現眼前的一個女孩子卻被男朋友穩穩地擁在懷裡。

鄭微恍然覺得自己是可憐的。

她,想結婚了

在鄭微走馬燈一樣的相親失敗後,誤入了林靜的港灣,林靜看似沒有企圖的方式潛移默化到了鄭微生活中。

此時的鄭微驚覺不用擔心下一秒會漂向哪裡的感覺原來是那麼好。

雖然,鄭微知道人應該滿足,但是,在午夜夢迴中,她心中總有一個身影,總有那麼片刻的心驚——他是誰?

但,這有什麼關係?她,想結婚了。

40歲,再讀《致青春》,它是一部女性愛情觀成長史

我想結婚了

婚前,

鄭微問:“林靜,你愛我嗎?”

林靜說:“如果你不相信,我給多少次肯定的回答又有什麼用?同樣的問題,你又愛我嗎?”

這就是成人的感情,放在天平上小心的計量,你給我幾分,我還你多少。年少時無所畏懼的勇氣,已經蕩然無存。

想想她與陳孝正的愛情何曾計較過“你愛我嗎”!

正如史鐵生所說:愛情從來與藝術相似,沒有什麼理性原則可以概括它,指引它。而婚姻則是現實的契約。

在這份修成正果的愛情裡,有忍痛割愛,有掙扎,但最終是得到了能護她周全的那個人,一個停泊的港灣。

在這份契約裡,她只需要這些

40歲,再讀《致青春》,它是一部女性愛情觀成長史

感情的天平

3 “人首先要愛自己”

人首先要愛自己。

當你說出這句話時,表情可能就如鄭微一樣“一臉苦笑”,也是你一路愛情經歷的總結,可你再也找不回曾經愛自己的他。

在鄭微與林靜的生活裡,

林靜會在晚上她口渴的時候睡眼朦朧地起來給她遞水;會在她上班之前把鑰匙、手機、錢包放在她包裡;會耐心地陪她逛商場;會為她新買回來的上衣掉了一顆小水鑽特意回到店裡退換;也她還記得她的經期。

鄭微所想要的就是這份安逸,這個可以包容她的任性、願意為她擋風雨的人。

她兜兜轉轉找到的這個人是否似曾相識

對,就是大學生活裡的許開陽。


40歲,再讀《致青春》,它是一部女性愛情觀成長史

似曾相識的花朵

許開陽有著精湛的棋藝,卻屢屢在鄭微面前下錯,惹得鄭微狂笑不止;許開陽陪她逛街,兩人興高采烈得像個孩子;許開陽開車送鄭微她們去南山公園與陳孝正相約看杏花。

就如鄭微自己說的“許開陽給她的就是一覽無餘的喜悅”。

在愛情與婚姻裡有著著“一覽無餘的喜悅”是多麼難得,夫復何求!但,當你明白“夫復何求”時,那份“喜悅”已經走遠,已經不再屬於你。

4 “摸著石頭,過愛情的河”

愛情看似千篇一侓,悸動的內心,智商的躍減,相處的美妙,以為可以到達愛情的彼岸。

但初戀又有多少成功率?據網絡數據:初戀成功率不到30%。

初戀之所以執著,可能與對象無關,源於初生牛犢的性情;之所以難忘,就是因為那是第一次有了對愛情的感覺。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契可尼效應”:人們對未完成的事物總是難忘,並且記憶深刻,因為初戀的未完成性,所以讓你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愛情就是一條河,我們都是瞎子,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呢?


40歲,再讀《致青春》,它是一部女性愛情觀成長史

摸著石頭過河

張愛玲說:“我以為愛情可以克服一切,誰知道她有時毫無力量。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陰晴圓缺,在一段愛情中不斷重演。”

當我們真的趟過愛情這條長河,到達婚姻的彼岸,發現結局都是一樣,我們所要的不過如此這些,也就越來越珍惜於現在婚姻生活的平凡

喜悅就在眼前,內心何必固執。

40歲,再讀《致青春》,它是一部女性愛情觀成長史

平凡的美

【本文作者】 ,一位文學愛好者,願在生活中發現美,在美中感悟生活 ;也是一位質量管理者,好的生活 ,來源於好的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