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酒的人才会“温酒”?温酒到底有没有用?

每逢节假日,家里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可少不了团员聚会,看着桌上珍馐美味,端起手中的青稞美酒,亲朋好友们推杯换盏,可真是又开心又幸福的美事啊。不过,这喝酒可是有讲究的,喝酒为了助兴,但如果喝酒不当,反而得不偿失……

节气期间,医院总会接收一些因为饮酒伤身的病人,其中有些病人就是因为吃冷饭、喝冷酒而导致急性胰腺炎;个别病人甚至要经过抢救或重症监护才能保全性命。

不懂酒的人才会“温酒”?温酒到底有没有用?

所以说,冬天喝酒,最讲究的是酒要温着喝。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将酒温热了再饮。商周的青铜酒器中就有温酒的酒具,三国中“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也已经家喻户晓,说明在古代温酒已经相当普遍。元代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凡饮酒宜温”,认为“饮冷酒成手战(颤抖)”。清代朱彝尊也认为:“饮生酒、冷酒久之,两脚肤裂,出水疯痹肿,多不可治,或损目”。《红楼梦》第八回中描述: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不懂酒的人才会“温酒”?温酒到底有没有用?

就像《红楼梦》中所描述的,白酒本身具有通风、散寒、舒筋、活血作用,但如果喝冷酒,反倒会造成强烈的胃肠反应。温酒喝下去,暖心养胃,而冷酒喝下去,心肺脾胃一阵灼刺,酒液在胃中还需五脏暖酒,刺激胃酸、胆汁分泌,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容易诱发胆囊内胆汁反流,引发急性胰腺炎。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导致醉酒的首要因素就是乙醛,而乙醛的沸点只有21℃,加温就可以使它蒸发掉。另外酒香也会随酒温升高而蒸腾,使酒香更浓。当然,对酒加温要有一定限度,如果太热,会使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大部分或全部挥发掉,这样,酒也就不成为酒了。而酒太热的话,饮后会伤肺。所以温酒而饮,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古人的“温酒”、“暖酒”之说,其原因也就在此。

不懂酒的人才会“温酒”?温酒到底有没有用?

青稞酒加温饮用口感更佳。加温方法多样,如:水浴加热、明火加热等。将酒加热至36℃--40℃(用手触摸感觉略温),等同于人体正常体温。这样温出来的青稞酒口感清爽,饮后头不疼,气血畅通。在满室飘逸的酒香之中品味青稞酒极致的口感和独特的魅力;把酒言欢,更觉畅快淋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