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瞒父母游遍十三国:只需一招,让孩子学会坦诚

没有信任,还谈什么坦诚。

国际疫情紧张时期,一名女大学生瞒着父母游遍十三国,直到被隔离,做爹妈的才知道。

这件事瞬间引起轰动,直接就上了热搜。

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么大的事情,做女儿的为什么要瞒着父母呢?

万一在外出游玩期间,出了什么事情,那后果……细思恐极。

然而,细品之下,却让人心头一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选择隐瞒的习惯也是。

作为孩子,为什么要瞒着父母?为什么不敢对父母坦诚?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中会发现:许多孩子面对一些状况时,也会有类似的情况:他们会选择隐瞒、撒谎。

为什么?

无外乎两个原因:

一、孩子害怕、恐惧父母。

担心父母知道这件事情后,会批评、指责、嫌弃、惩罚。

这种害怕的根源是什么呢?

在孩子小的时候,曾经因为做错事情,遭到父母的指责、嫌弃、批评、惩罚。

孩子内心深处就会有一种恐惧:凡是不好的事情,凡是不确定父母会不会批评自己的事情,能不说,就不说。

再往深了探究,造成孩子对父母恐惧害怕的原因,就是孩子对父母不信任

孩子不相信父母会支持和理解自己的一些行为。


女大学生瞒父母游遍十三国:只需一招,让孩子学会坦诚


小时候,孩子打破了一个花瓶。

当孩子承认是自己打破的,会得到一顿训斥、警告甚至会挨揍。

而下一次,“学乖了”的孩子就不会再说真话了。

他们会说:是猫狗打破的,是弟弟打破的。

或者孩子直接把所有的碎片都给扔掉,就仿佛那个花瓶从来没有出现过。

而当孩子撒谎、隐瞒的时候,他们发现结果要好很多,他们不挨骂、挨揍了!

有的父母会说:这次打、骂、批评、警告,是为了下次他们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瞧,做父母的,原本是让孩子不再犯错误的初心,和他们处理“小事故”的最后结果,是不是背道而驰?

磊妈的儿子,曾经也是一个做错事就经常撒谎的孩子。

曾经磊妈也是一个高控的妈妈,我不允许孩子同样的错误犯两次以上。

每当孩子犯错,我就会疾言厉色地批评、贬低、警告。

然而结果却很让我抓狂:孩子并没有因为我的批评、警告和贬低就不去犯错,而是选择掩盖错误,下次继续犯错。


女大学生瞒父母游遍十三国:只需一招,让孩子学会坦诚


当我通过学习,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并不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了我自己身上,我开始调整。

我先是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情,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

所以,以前你一犯错,我就批评和指责你,甚至贬低你的人品,说你就是个什么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

妈妈要向你道歉。

妈妈保证,以后你犯错误的时候,我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对待你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犯错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我们哪些方面得到了提升,获得了什么宝贵的经验。

当我做出承诺,并且真的做到了承诺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我儿子不再恐惧犯错的后果,敢跟我说真话了。

而每当他来对我坦白的时候,我会先肯定他的坦诚。

我会说:你愿意把这件事情告诉我,我感觉到了你对我的信任,谢谢你。

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一下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从这件事情中,可以学到什么东西……


女大学生瞒父母游遍十三国:只需一招,让孩子学会坦诚


二、害怕父母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进而担心、唠叨、阻止。

探索未知是人类的天性。

当安全感足够的时候,人们会想要去外界探索未知新鲜的事物。

孩子如此,其实大人也如此。

然而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种种危机和不可预知的风险。

有的父母会在确保孩子基本安全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去探索,选择信任孩子。

而有的父母,则会选择干预。

因为儿子曾经被“高控”导致孩子选择说谎,在带女儿的过程中,磊妈选择了适度放手。

信任孩子自己成长的能力。

磊妈家三岁多的女儿,从小就是有爬高踩低、钻箱爬柜的自由的。

但是我们会关注到她在哪儿,会去评估危险。

女儿也经常摔跤,从沙发上、柜子上、床上摔到地上。

我们预估高度(现在的标准是我家沙发靠背的高度,孩子小的时候会更低一点儿),问题不大,就会随她去。

如果太高,我们会在一边做一些防护措施,或者进行提醒:“这个有点高,摔下来会很痛的哦!”。

当女儿打破了碗,弄坏了玩具,撞翻了东西,她会很爽快地承认是她做的。

这时候我就会问:“那下次我们怎么办啊?”

她会说:“我下次会小心一点的。”

“我再也不从这么高往下跳了,太危险了!”

瞧,孩子自己就会去总结经验,提升自己。

孩子在探索过程中会受伤吗?

会的。

但是小磕小碰的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没有孩子从来不受伤。

只有知道地板是硬的、桌子是硬的,撞上去会受伤的,他们在以后的行动中才会避免自己再次受到伤害。


女大学生瞒父母游遍十三国:只需一招,让孩子学会坦诚


如果这个干预的“度”把握不好,就容易出现两种情况:

1、自由自在。

父母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己折腾探索,不管不问。

这种情况下的孩子,无法无天,啥都敢于尝试,等到出了问题,悔之晚矣。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自由自在,什么都没人管,没有人去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而这类型的孩子,是不会什么事都告诉父母的,他们没有那个意识。

2、过度干预。

父母什么都不放心,总是担心孩子受伤、吃亏。

爬高踩地会摔跤,钻箱爬柜会撞头,出去外面有危险,陌生人不要搭理,衣食住行都要听话。

也就是说,什么都要干预。

对于孩子自己的需求、想法,没有足够的尊重和支持。

当孩子说:妈妈我想要……

妈妈会说:妈妈没钱\\那玩意有什么好\\你要那个还不如这个\\不可以\\不,你不想。

当孩子的需求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时,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

【1】、阳奉阴违。

爸爸妈妈说什么,孩子都答应着,但是内心需求还在,自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偷偷去做,问起来就不说实话。

【2】、习得性无助。爸爸妈妈说什么都是对的,我什么都不行,什么都要问过爸爸妈妈才行。

这种乖宝宝在小时候,父母会很喜欢,因为听话,爸爸妈妈放心。然而父母忘了一点:记忆最深刻的,是亲身体验过的。

让孩子去亲身体验,是一种珍贵的经验。

但是等孩子大了,问题就会比较麻烦:孩子容易没有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踢一脚动一下”。

这种类型的孩子还有一个称呼:“妈宝”。


女大学生瞒父母游遍十三国:只需一招,让孩子学会坦诚


文章开头这位女生,显然不属于“妈宝”类型。

结语:

很多时候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第一反应就是:

孩子怎么可以这样?

这孩子真是太不懂事儿了!

然而,造成“孩子这样”的根本原因,往往却在父母身上。

如何让孩子遇到事情愿意跟父母说?愿意坦诚?

  • 首先就是要建立信任。

信任是相信对方是诚实、可信赖、正直的。

如何才能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让孩子对父母坦诚呢?

第一步,消除孩子对父母的恐惧,孩子才敢说真话。

有的父母,在“事故”出现的时候,孩子一旦解释,父母的第一反应不是信任,是质疑:“怎么可能?一定是你的错!你在撒谎!”

不管孩子是否真的撒谎,这一刻孩子都能感受到不被信任、不被理解。

这就是父母缺乏信任的能力。

哪怕孩子真的是在撒谎,父母这时候也要反思:是什么让孩子不敢说真话?是害怕惩罚吗?

所以,只有消除孩子的恐惧和害怕,孩子才敢说真话。

第二步,相信孩子有能力变得更好。

信任是一种能力。

做父母的首先有信任孩子的能力,孩子才能够得到信任的能力,进而去信任别人。

都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想让孩子有相信父母的能力,请父母先有相信孩子的能力。

否则等到孩子大了,上大学了,再想改变,就没那么容易了。

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向上的力量,每一个孩子都有向前的期待。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信任、被理解。

每个孩子也都渴望:能够拥有信任这个世界的能力。

文章的结尾,磊妈发出一个邀请:各位爱孩子的父母们,把信任的能力,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吧。


我是 ,一个专注学习家庭教育的二宝妈吗,致力于用理性思维解决感性问题。关注我,我们一起探讨家庭幸福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