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鉅野因古有大野澤而得名,這裡是麒麟降生的地方,讓我們跟著劉和剛的《中華麒麟》,一起聆聽鉅野的前世今生,感受這座千年古縣的城市魅力!

視頻來源:CCTV-15《樂遊天下》——麟鄉情韻

鉅野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是國家命名的“中國麒麟之鄉”、“中國農民繪畫之鄉”、“中國工筆畫之鄉”、“中國雜技之鄉”、“武術之鄉”和“戲曲之鄉”。 歷史文化的薪火在這裡世代相傳,造就了鉅野人淳樸、誠信、好客的豪爽性格,積澱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麒麟傳說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麒麟啊,麒麟,聽著你的故事長大,滋養心房,想著你的模樣入眠,好夢甜香。”跟隨歌聲,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麒麟傳說。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麒麟崇拜肇始於原始社會,殷商時期已成習俗。麒麟發祥于山東省鉅野縣,始於春秋“西狩獲麟於大野”的故事,葬麟之處即為“麒麟冢”(現位於鉅野縣麒麟鎮獲麟集村西北1.5公里處)。唐宋明時期,在麒麟冢西建有“瑞麟寺”,佔地數百畝。明本《鉅野縣誌》載:“世傳鉅野焦氏山產麒麟,因名麟山”。麟山是傳說中麒麟降生的地方(位於鉅野縣獨山鎮麒山村)。麒麟生於麒山,棲於麒麟洞,遊於大野澤,捕於獲麟集,葬於麒麟冢,從生到死,在鉅野縣境內形成一個完整的系列,並留下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麒麟臺,亦名獲麟臺,古稱獲麟古冢,地處鉅野城東七公里——今麒麟鎮陳胡莊以東、後馮橋以北大窪內,為縣級名勝古蹟重點保護單位。此臺為魯哀公“西狩獲麟”處,東西長73米,南北寬52米,佔地面積3800平方米。這原有唐代石碑數座,由於年湮日久,已遭毀壞。明嘉靖十四年,濟寧州通判張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立於曹濟公路旁。

永豐塔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鉅野永豐塔,又稱梵塔,位於鉅野縣城東南角,是鉅野縣的標誌性古蹟。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永豐塔建於北宋·嘉佑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該塔系等邊八稜四門樓閣式磚塔。據《鉅野縣誌》記載:塔原為七級,元末明初黃河氾濫淤積,鉅野縣城淪湮,塔沒二級。地面上現存五級,通高31米。雖經常年風雨剝蝕和戰爭的創傷,至今仍巍然屹立,足見古代鉅野先民在建築材料、施工、設計等方面已有了較高的技術,顯示了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和創造力。

永豐塔取名“永豐”,即有安保一方百姓平安、五穀豐登之意。梵塔朝暉,被譽為“古鉅野八景”之一,多為文人題詩詠歎,素有之譽。今日登塔遠眺,鉅野縣城風景盡收眼底,車水馬龍,一片繁華景象,北與文廟相望,紅牆綠瓦,典雅肅穆。

鉅野書畫院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鉅野書畫院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是一處集創作、培訓、展覽、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書畫藝術工作機構,是中國工筆畫研究基地、中國麒麟文化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工筆畫學院培訓基地、菏澤學院美術教學實踐基地。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在這裡,跟隨繪畫大師體驗工筆牡丹畫的整個流程,令人神往。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2018年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宴會廳的迎賓大廳背景牆上的巨幅工筆牡丹畫《花開盛世》創作現場

這幅畫由菏澤市鉅野縣書畫院創作。鉅野縣是中國文聯命名的全國唯一的“中國農民繪畫之鄉”,也是中國工筆畫學會命名的“中國工筆畫之鄉”。工筆牡丹畫是菏澤鉅野的當家畫種,它在繼承中國傳統工筆技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工藝手段,工整典雅,色彩絢麗,展示了牡丹的富貴吉祥,寓意新時代繁花似錦、國富民強。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鉅野書畫院培訓大廳內學員們在學畫

鉅野書畫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秦漢時期,歷代人才輩出,多有佳作傳世。近年其境內出土的陶器、玉器、漢畫像石上的精美圖案,涉及人物、花鳥和山水,技法嫻熟,形象逼真,再現了鉅野書畫曾經的輝煌。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鉅野書畫蓬勃發展,出現了一批領軍人物,薪火相傳,培養了一批新秀。

鉅野博物館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到鉅野,有個不得不去的地方,那就是“鉅野博物館”。鉅野博物館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麒麟大道西段路南,為全縣文物收藏、研究、展示中心,是一所有著古老文明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綜合性博物館。

鉅野博物館建築面積10600平方米,展陳面積8600平方米,收藏各類文物、自然標本10000餘件(套),數量多,門類全,珍貴文物達212件,其中一級文物13件、二級文物31件、三級文物168件,主要以紅土山漢墓出土的文物和歷年徵集的流散文物為主,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近現代,跨越時空千年,從不同側面折射出鉅野悠久的歷史和各個時期的文化風貌。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鉅野博物館由大野滄桑、金石瑰寶、大漢之風、館藏文物、精品書畫、俊傑星馳、民俗非遺和臨時展廳組成。在展陳形式上順應博物館發展趨勢,利用現代高科技展陳手段配合傳統陳列,營造古今碰撞的氛圍,以大型場景復原和多媒體聲光電相結合,多種展示手段穿插運用,做到動靜結合,精彩不斷,同時融入更多“感悟”、“體驗”等元素,寓教於樂,讓群眾融入歷史,享受展覽所營造的人文關懷。

石頭寨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劉和剛拉著媽媽的手

“想想小時候,長拉著媽媽的手,身前身後轉來轉去,沒有憂和愁。”劉和剛演繹的《拉住媽媽的手》,句句真情,感人肺腑,讓多少漂泊在外的鉅野人憶起兒時的老村子,熱淚盈眶!視頻裡這古樸的老村子,就是鉅野縣核桃園鎮前王莊村石頭村,擁有100多棟數百年曆史的石頭房子,貫穿於村莊各個角落的石板路,讓人感慨千年不變的石頭,也能如此豐富多彩。這“石頭村”生出的驚奇,讓人們慕名前往。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夢迴石頭寨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前王莊村歷經幾百年風雨的石頭房

石板路、石頭房、石頭牆,儼然是個石頭的世界。走在這裡,你很難想象這是“平原城市”菏澤的一個村落。由於房屋和圍牆全部是用石頭壘徹的防禦性建築,所以大家都稱村子為石頭寨,近幾年通過旅遊開發,又修復了古村舊貌。前王莊村的石頭村先後被評為國家級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村裡修建的民宿

村裡很多思路活的村民,看到了石頭寨蘊含的旅遊商機。他們根據本村的特色進行改造裝修,使閒置多年的石頭房屋成為了外地遊客喜歡的民宿,既解決了房屋閒置的問題,實現了旅遊增收,還方便了遊客在古村落體驗生活。“民宿”這個時髦的詞彙一下子成了前王莊村村民口中熱議的話題。

山東梆子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鉅野是戲曲之鄉。山東梆子戲是流行於山東省魯西南等地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又名“高調梆子”和“捨命梆子腔”。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嘉賓陳思思與山東梆子國家非遺傳承人劉桂松老師共同向大家介紹了山東梆子的歷史。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就是這麼一方古老、充滿歷史的土地,書寫著中華文明。鉅野不僅見證了歷史的發展,同時也在展現它的傳奇魅力。

與劉和剛,陳思思一起雲遊鉅野,品麟鄉情韻


“我站在這裡,就是對你的盼望,我站在這裡,就是對你的呼喚。你該聽見了,春天裡我的故事,也該相信啊,危難時我的笑臉”。陳思思一曲《告訴》,用歌聲唱出鉅野壯美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