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春花爛漫時,飲春酒去憂愁

春是有溫度的字眼,這字裡的溫度能讓枝木發芽,能祛冬日愁雲疫疾,能酌一杯甘濃春酒,一切都是希望。


待春花爛漫時,飲春酒去憂愁


春酒一詞最早見於《詩經·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清朝馬瑞辰的解釋:“春酒即酎酒也。漢制,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酎酒。周制,蓋以冬釀經春始成,因名春酒。”不論是正旦作酒八月成,或冬釀春成酒,春酒皆是古人的智慧,時間的精釀。

春濃於酒,酒亦濃於春。誰人能不愛一杯集春之美的瓊漿。蘇東坡說:“唐人名酒,多以春名。”唐代名酒:重碧春酒、土窟春、石凍春、劍南燒春、曲米春、梨花春、金陵春……名中都帶“春”,可見蘇翁此言不謬。唐代的“飲士”,嗜飲的是碧色盈袖的陽春,春酒眾多中,最有名當屬“重碧春酒”。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6月,半生顛沛的大詩人杜甫從嘉州(今樂山)乘船東下,至戎州(今宜賓),本地刺史楊使君設宴東樓。杜甫終於嚐到了名產“綠荔枝”,以及當地名酒“重碧春”。杜甫飲得好酒大喜,當即揮毫寫下《宴戎州楊使君東樓》大讚美 “重碧春”酒:“勝絕驚身老,情忘發興奇。坐從歌伎密,樂任主人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


待春花爛漫時,飲春酒去憂愁


這重碧春酒是何“神酒”,竟惹得見過“大世面”的杜甫如此垂涎?原來重碧春酒以四種糧食所釀造,或春天釀造,冬天成熟,或冬天釀造春天成熟,其色為重碧,在戎州遠近聞名。而這重碧春酒就是五糧液的前身。

這引得文人墨客心醉的重碧春酒究竟是何種味道,已是難以知曉,但有一幸事可確定:經過千年無數釀酒匠人的繼承和發展,通過對釀酒配方、技術不斷的不斷精進,當時的地方名酒五糧液,如今已經名譽中外,當今的五糧液定是比重碧春酒更美。若是有人還未曾飲過五糧液,從專家的評語上就能品出其美之一二。1963年,在國家的正式評酒會上,評酒專家們給了五糧液很高的評價:“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淨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試問還有什麼味道,可以比“恰到好處”更美呢?

春,總給人希望,美,可以撫平傷痛。在這備受磨難的2020年之春,飲一杯五糧液,品一壺香醉古今的美酒,願萬物復甦之時,冬之疫疾不在,春之山花常開,笑顏再拾,國泰民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