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和初中被“逼”出来的优秀,在高中迟早会“露陷”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这一样一个现象,每次和同事、朋友或亲戚聊天时夸赞谁家孩子学习成绩很好时,这个学生基本都是小学或初中生,到了高中,你好像再难听到这个孩子的消息了;同样,很多家长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无奈——孩子小学和初中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中考考入了重点高中,但高中学习成绩却一塌糊涂……这些都在引发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很多小学和初中优秀的孩子到了高中成绩怎么就不行了呢?

小学和初中被“逼”出来的优秀,在高中迟早会“露陷”

小学和初中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高中成绩“一落千丈”确实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甚至有些家长感觉自己的孩子“像换了个人一样”;“初中优秀,高中落后”、“小学和初中有多牛,高中时就有多惨”……这些虽然有些戏谑的话却是目前很多孩子的真实写照,有些学生甚至在高一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开始就注定与优秀无缘、更与重点大学无缘了。

不同学习阶段,学习要求不同

小学和初中被“逼”出来的优秀,在高中迟早会“露陷”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和问题,首先就是与小学、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不同:小学、初中对学习的要求基本是识记、模仿和简单应用,而高中阶段对学习的要求则是理解、迁移和应用。

可以给大家打个比方,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是这样的:老师教你包韭菜鸡蛋的饺子,就会把和面、绞饺子馅、擀皮、包饺子、下饺子各个流程和细节全教你一遍,并且会告诉你饺子要煮多久;然后,第二天老师的作业或考试就可能是——请问如何包韭菜鸡蛋馅饺子?饺子在水中要煮多久?老师的作业或考试最难可能就是:请根据韭菜鸡蛋饺子的制作过程,阐述芹菜肉饺子的制作过程。总之,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基本是“1+1=2”的问题,关键是记住并会简单应用,就像初中生学了勾股定理无非就干两件事:一是判断三角形是否会直角三角形,二是已知直角三角形后“知二求一”。

但高中却不是如此,依然用上面的包饺子打比方的话,高中的学习是这样的:老师教你包韭菜鸡蛋馅饺子,也会把和面、绞饺子馅、擀皮、包饺子、下饺子各个流程和细节全教你一遍,并且会告诉你饺子要煮多久;然后第二天,老师的作业或考试就可能是——请问如何做一个肉馅饼?估计很多孩子傻眼了,会觉得老师“真坑”,老师没讲过如何做馅饼呀,但你如果仔细思考就会发现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例如二者都要有面和馅组成,但制作工艺是一个煮一个烤(煎),只要明白了这些,你就能很快解决这个问题。总之,高中的学习就是理解、迁移然后再应用,我们不只要学会包饺子,更要理解饺子的本质和每一个流程的原理,而从饺子到馅饼则是典型的迁移,做馅饼的过程就是应用了。

如果高中阶段,考试更难,可能就是问你:请你设计一个方法,使饺子煮得又快又好?这就属于更高层次的探究和研究型问题了。这样的问题更需要学生对基本知识牢固掌握、深入理解、转化迁移。

思维方式不同,学习方式注定不同

小学和初中被“逼”出来的优秀,在高中迟早会“露陷”

上面谈到学习要求不同,还只是表象问题,小学、初中和高中更深层次的不同还在于思维方式上:小学和初中学习属于陈述性思维,而高中学习则属于逻辑性思维。

所谓陈述性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模仿,如同别人告诉你一件事,然后让你转述跟别人一样,中间不需要加工和发挥、创造。放到学习中,就是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主要靠记忆和做例题,只要一个人记忆力不错并且不是太懒的话,其成绩一般都不错。

而逻辑性思维重要的是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解决很多复杂甚至未知的问题,也就是上面说到的迁移与应用,具体来说就是:遇到问题,先联想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详细方案,最后再去尝试解决问题。因而高中的学习不是简单记住就好,而应该是深刻理解相关知识和原理,更在解题中将知识、题目和方法融为一体,做到一切明明白白。

”逼“出来的优秀

再明白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在学习要求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之后,我们来看看大家看到的小学、初中时的”优秀“到底是怎样的。很多孩子在小学、初中时的成绩确实很好、很优秀,但笔者就说说那些进入高中后成绩猛降的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是如何来的。

在笔者看来,这部分人小学、初中时的优秀是被“逼”出来的。

1.被父母“逼”出来的

小学和初中被“逼”出来的优秀,在高中迟早会“露陷”

很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被父母天天盯着,何时看书、何时写作业都由父母做了周密的安排;并且很多家长的文化程度都足以应付小学生、初中生,因而很多父母也包揽了孩子的作业检查任务。

再加上父母总有很多的“励志故事”和嘴里总有很多“别人家的孩子”,许多学生就这样牢牢被父母攥在手里,这样就被“逼”出了成绩,让很多父母也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2.被老师“逼”出来的

小学和初中被“逼”出来的优秀,在高中迟早会“露陷”

很多进入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可都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是被重点关注的对象,因而这部分学生都被老师“盯”的很紧:作业重点批改,布置更多的作业、更难点的题目,被请去办公室谈心……就这样,学生想不优秀都难,老师们也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绩效。

3.被考试“逼”出来的

小学和初中被“逼”出来的优秀,在高中迟早会“露陷”

小学和初中也是各种考试满天飞,并且每次都要排名和开家长会,而小学和初中又很难拉开距离,有时学生少考两分可能就要在班里垫底了,我曾看过一个五年级班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其平均分为96分,十分恐怖。所以,为了不让自己和父母丢人,只有拼了,最后成绩真就上来了。

4.被形势“逼”出来的

小学和初中被“逼”出来的优秀,在高中迟早会“露陷”

这里说的“形势”指的是期中、期末考试甚至中考即将到来时的紧张气氛与局势。很多学生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平时不好好学习,作业做的都不好,但快到考试了就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熬夜看书、玩命学,结果考试成绩真很好,每年也有大批的初三学生在中考前两个月开始发奋学习最后考进了重点高中。

高中让这些学生“原形毕露”

小学、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习要求与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很快就会让被“逼”着优秀的学生原形毕露。为什么呢?听笔者为大家一一道来。

1.高中学习变难,父无法监督了

很多高中学生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孩子做的题自己看不懂,数学和物理、化学的很多符号都不认识。这很正常,毕竟高中学的知识变难了,一般家长确实很难再去辅导孩子的学习了,因为不懂不会也就更难监督孩子的学习,孩子的作业做完没、做对没有时都不好判断了。

2.学生太多,老师关注度低了

进入高中后,班级里都是初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老师一开始也真不清楚该重点关注哪些学生了;同时,很多老师都是教两个班级甚至三个班级,学生总数能到100多人,老师可能第一学期连所有学生的名字都记不住,更别说重点关注哪些学生了。

3.不再怕考试,习惯性退步了

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心理素质变得特别好,再也不怕考差了,为什么呢?因为高中考试区分度很大,班里每次考差的学生不在少数,让很多学生产生了“随大流“的想法,感觉不丢人也无所谓了。更有的学生开始习惯考差,开始对成绩麻木,甚至习惯性退步了。

4.考前玩命学没用了

很多学生还憧憬像初中那样考前认真学习就能考好,但高中考试不同与小学、初中的考试,其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迁移,这些能力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形成的,功夫在平时,临考努力基本无用。

小学和初中被“逼”出来的优秀,在高中迟早会“露陷”


所以,笔者告诉大家:小学和初中被”逼“出来的优秀在高中肯定会”露陷“,只有靠自觉学习、善于思考和发问、科学规划学习时间等良好习惯造就的优秀才能在高中阶段经得起考验。

家长,您的孩子属于哪种优秀呢?对此大家又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