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七夕


传统节日—七夕

武昌区中山路小学三(1)班:何彦轩

指导老师: 姜明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晴朗的夏夜里,繁星点点,黛蓝色的天幕中有一道白茫茫的银河,隔“河”相望的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因为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它成为了我国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

七夕节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据记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中国民间代代延续。宋元之际,七夕乞巧非常隆重,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乞巧节成为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传统节日—七夕

关于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很多,其中就有“乞求巧艺”。各个地区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有的活动很简单,在浙江地区,七夕这一天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乞巧;有的风俗十分有趣,山东等地吃“巧巧饭”,人们把铜钱、针、红枣分别包到水饺里,传说吃到的人就会有福、手巧和幸福美满;还有的带有竞赛性质,在广东有“穿针乞巧”,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果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还有的姑娘们相聚在乞巧节上,剪花样、赛智慧。当时,姑娘“手巧”的主要标准就是剪纸,她们将彩纸剪成各种不同的图案,用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传统节日—七夕


传统节日—七夕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作为中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一直流传至今。而武汉剪纸孕育于精彩绝伦的楚文化沃土,造就了众多剪纸艺人。形态生动的武汉剪纸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七夕节,我们一家人参加了一场“传承非遗文化”的活动。在剪纸展位前,一件件精巧的剪纸作品,令人大饱眼福!有指甲盖大小的昆虫剪纸,触角的纹路清晰可见;有“撕”出来的熊猫剪纸,细小的“茸毛”生动传神……看得我们跃跃欲试,剪纸传承人一边耐心示范,一边传授我们“指尖秘笈”。我边听边学着剪,虽然我的“乞巧”之路挫折不断,可爸爸妈妈为我聚精会神的样子点了大大的赞。


传统节日—七夕

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剪纸,一个个乞求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一声声诚挚的祝福,让古老的传统技艺绽放出灿烂的光彩。让我们带着一颗“乞巧”的心,面对生活,充满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