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班與闊端的談判算是吐蕃向蒙古投降嗎?

愛科學1977


這是民族融合的必經之路,信仰統一了,思想和認同感也就趨於一致了,這不算投降,是大勢所趨,走向共和發展之路。


十四阿哥郎春濤


薩迦班智達不僅僅是一位學識卓越、修持有成的佛教大師,而且對西藏有特殊貢獻。十三世紀三十年代,元太宗窩闊臺執政期間,闊端駐守涼州,有意進攻西藏,後來派大將達爾汗臺吉帶兵,曾經進兵至藏北熱振寺附近。西藏地區各教派的領袖人物看到這種形勢,就協商如何應付強大的蒙古軍隊,最後大家共同推舉薩迦班智達同蒙古談判。大約在公元1244年,薩迦班智達已六十三歲,帶著十歲的八思巴和六歲的恰那多吉兩個侄子,從薩迦寺動身前往涼州,千辛萬苦,經過兩年跋涉,終於在1246年8月抵達涼州。1247年,闊端與薩班在涼州舉行首次會談。這次會談,闊端代表蒙古汗廷,薩班作為西藏地方代表,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涼州會談”。

會談結果產生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關於西藏歸附問題,大致包括幾點:西藏地方的僧俗官員和百姓屬民,都要承認自己是蒙古大汗的臣民;各地僧俗官員及百姓有關行政方面的事務,須由蒙古指派的官員來管理;有關宗教和寺廟僧眾的事務,由蒙古委託薩迦派首領管理。《致蕃人書》順應歷史潮流,反映當時西藏人民及絕大多數教派勢力、地方勢力的願望。《致蕃人書》傳至西藏,“僧人、弟子和施主等眾生閱讀此信件後,無不歡欣鼓舞,受到西藏人民普遍歡迎,得到各界人士擁護”。

“涼州會談”的最深遠影響,就是西藏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更加鞏固,後來元朝政府將西藏同中原內地各行省一樣進行管轄和治理。它奠定了西藏併入中國版圖的基礎,並深刻影響了此後中國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


冰是沉睡的水33


公元1247年,西藏地方宗教領袖薩迦班智達(以下稱為“薩班”)代表西藏地方,蒙古皇子額沁闊端代表蒙古汗庭,在今甘肅武威舉行“涼州會談”,發佈《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使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成為元朝中央政府統治下的一個行政區域。

1247年8月,蒙古汗廷代表闊端和西藏代表薩班在涼州幻化寺就西藏歸屬問題舉行會談,雙方經過一系列的磋商,最終達成共識。涼州會談圓滿成功,使蒙藏人民避免戰爭,從此和平相處、友好往來。圖為涼州會談成功

會談之後,薩班向西藏各地僧俗首領、親友弟子寫信也即《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講明蒙古王室尊重西藏宗教信仰,授權薩迦派首領管理西藏政教事務。西藏僧俗閱信後歡欣鼓舞,和平終於降臨大地。

涼州會談這一歷史事件是西藏地方與祖國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蒙藏民族共同為締造祖國和平統一、發展民族團結關係作出了重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