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減鹽周:“揪出”食物中的“隱形鹽”

2020年3月9日—3月15日是第14個“世界減鹽周”,主題是“Hide and Seek”(捉迷藏),以呼籲及督促食品企業及餐飲行業積極採取行動,減少加工食品、餐館及外賣食品中的鹽。

我國是世界上食鹽攝入量最高的國家之一。除了添加在菜餚中的鹽,食物中還有很多看不見的“隱形鹽”,你是否在無意中攝入了過多的“隱形鹽”?

曬曬你的“鹽賬單”

菜餚菜餚鹽量常為2%~3.5%,每日吃400~600克菜餚可攝入鹽10~15克。對於口重的人而言,達到15克以上的也相當常見。如果吃市售熟肉製品,通常含鹽量超過3%。

湯粥 人們喜歡用餐時幹稀搭配,有菜有湯。然而,喝湯(市售湯料含鹽量為0.7%~1%)2碗,能吃進去2.8~4克鹽。如果不喝湯,但是喜歡吃皮蛋瘦肉粥、魚片粥、艇仔粥之類的鹹粥2碗,也一樣吃進去這麼多鹽。所以,每天講究喝湯滋補的人,注意湯要越淡越好,鹽量控制在0.3%以下;儘量少喝鹹粥。

味精、雞精如果喜歡添加味精、雞精,或經常在外就餐,吃進去的鮮味劑約相當1克鹽。因為雞精含食鹽和多種含鈉物,含鈉量接近鹽的一半;而純味精的含鈉量是鹽的 1/3。很多電視烹調節目裡,廚師加1勺鹽、1勺味精、1勺雞精、1勺雞汁的調味方式非常不妥。

花捲、麵包、餅乾、甜飲料、點心、蜜餞花捲、大餅、麵包等主食都含鹽(主食麵包是1%左右),甜餅乾、甜飲料、點心、蜜餞零食等雖然沒有鹹味,但也都含有鈉鹽。餅乾裡本來就要加鹽,膨鬆劑泡打粉裡的主料是碳酸氫鈉,飲料、切面、肉腸等食品中的三聚磷酸鈉、焦磷酸鈉,用來保護果蔬色澤的亞硫酸鈉,用來防腐的苯甲酸鈉……只要吃這些東西,每天吃進相當於3克食鹽的量不難,5克以上的也大有人在。

減“鹽”有方

吃天然的蔬菜水果,吃五穀雜糧粥,裡面都是不加鹽的,而且這些食物中鈉含量非常低。如果我們能夠多吃少鹽烹調的蔬菜,把鹹味湯換成雜糧粥,把加工、醃製的肉腸、火腿、臘肉、鹹肉、鹹魚等換成新鮮的魚和肉,少吃餅乾和甜食,就能大大減少鹽攝入,給健康帶來莫大好處。

控鹽“5g”時代已經來臨

減少食鹽的攝入量是最根本的控鹽方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年人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2019年7月,《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發佈,將健康成年人鹽推薦攝入量由6克改到5克,正式進入了減鹽的“5g”時代。不管是“6g”還是“鹽不過5g”,核心宗旨都是提倡大家在日常飲食中控制鈉鹽的攝入,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微信號:popularmedi

cine

▸ 快速關注:

▸ 點擊左下角

網上訂閱全年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