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核酸檢測陰性 最終仍然被“揪出”

昨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浙江診療經驗(精簡版),它分11個部分,包括檢驗檢測及防護、肺部影像學檢查、核酸檢測、呼吸支持等。

這個診療經驗是如何產生的?它在臨床診斷中又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當天下午,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和專家組對此進行了解讀。

“這個診療經驗是我們經過反覆醞釀和討論寫出來的,它是我們現在治療新冠肺炎病人的一個初步經驗,隨著對疾病認識的加深,這個方法會不斷更改。”梁廷波說,它的產生是基於日常對新冠肺炎的治療經驗,同時借鑑了非典、H7N9的經驗,“是對既往經驗的傳承,同時提煉了新經驗。”

在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中,浙江診療經驗能起到什麼作用呢?我們先來聽聽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介紹的一個病例。

一位60多歲的重症女患者從外地轉院到杭州。來的路上情況已經很差,氧飽和度大幅下降,出現呼吸衰竭。

“我在遠程會診時,就建議,這位患者需要插管,才能轉運,不然這一路上,她肯定頂不牢,會有危險。”會診從下午3點多開始進行,晚上10點,患者抵達浙大一院之江院區。

“我們這裡通過氣道管理,呼吸機支持,然後抗病毒控制炎症,減少肺裡的滲出,營養支持,這樣一系列支持後,一週後,病人脫機、拔管,鍛鍊,從ICU轉至普通病房,又待了幾天後,完全達到出院標準。”盛吉芳解釋,這個標準是:體溫正常3天以上,肺部病灶完全吸收,不吸氧的情況下,氧飽和度95%以上,核酸檢測連續兩次及以上陰性。

截至昨天20點,浙大一院累治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101人,這其中超七成是危重症重症。出院病人已有五批45位。而所有這些已治癒或者症狀變輕的患者都受益於這套診療經驗。

假陰性被這樣“揪”出

診療經驗中提及,核酸陽性是新冠肺炎確診的金標準。但核酸檢測存在假陰性現象,因此對於肺部CT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即使核酸檢測陰性,仍須隔離患者並連續進行標本聯合送檢。

“核酸檢測加肺部影像學是我們目前零漏診的一個殺手鐧。”梁廷波說,以核酸檢測為標準,但又不以它為唯一依據,這是浙大一院在新冠肺炎診治一開始,就採用的方法。

曾有一位女患者,5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但她有明確的武漢流行病學史,我們又覺得她不是普通的炎症,和常規肺炎不一樣,和新冠肺炎很像,所以決定不能放過。”盛吉芳說。最終這位女患者被確診,治癒後出院。

糞便檢測陽性不可出院

診療經驗在出院標準中有這麼一條:糞便病毒核酸檢測陰性。

“我們所有出院的患者,都會進行糞便病毒核酸檢測,陰性才可以出院。”浙大一院檢驗科主任陳瑜說。

“這個病的傳染力很強,傳播途徑以呼吸道為主,包括被多次提及的糞口傳播。我們在一線工作也遇到過這種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給自己提出這個問題:要關注消化道,關注患者糞便的情況。”梁廷波說,曾經有一位危重患者,痰標準核酸檢測連續陰性,本來第二批就可以出院,但因為糞便病毒核酸檢測是陽性,所以到現在都還沒出院。

“對糞便的檢測,國家沒有硬性要求,但我們醫院有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所以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一條條的診療經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浙大一院的專家團隊,一步步探索出來的。

盛吉芳解釋,以抗病毒治療的藥物為例,前期資料少,在探索哪些藥物有效時,主要選擇的是組合方法,治療效果非常好,後續有各種推薦資料,又不斷進行試驗和調整。

“我覺得這套診療經驗的形成得益於浙大一院的多學科討論,這非常關鍵。”梁廷波說,“我們這套經驗並不是放之四海皆準,還要視實際情況來看,我們也希望能與其他省市的醫院相互借鑑和學習。”

(原標題《5次核酸檢測陰性,最終仍被“揪出” 浙大一院發佈新冠肺炎浙江診療經驗 該院收治的所有已治癒或好轉病人均因此受益》。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