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峰担任的南院大王,究竟是个什么官?

金庸在写小说时,对辽国官制的认识并不完全准确。有些错误,就算是在后来的世纪新修版里,也没有得到修正。我们先来看新修版《天龙八部》里的几段原文:

辽国军国重事,现由南北两院分理。……本来辽国向例,北院治军、南院治民,但皇太叔位尊权重,既管军务,亦理民政。

耶律洪基笑道:“……封萧峰为楚王,官居南院大王,督率叛军,回归上京。”……转头向左军将军耶律莫哥道:“耶律莫哥,我任你为南院枢密使,佐辅萧大王,勾当军国重事。”

耶律洪基哈哈大笑,伸右手揽着他肩头,说道:“这楚王之封、南院大王的官位,在我辽国已是最高的爵禄。兄弟倘若还嫌不够,一定不肯臣服于我,做哥哥的除了以皇位相让,更无别法了。”

小说里提到,“南北两院”分理辽国军国重事,而萧峰执掌其中的“南院”,就已经是坐上辽国最高的官位了。那这“南北两院”显然是辽国的最高决策机构。而道宗耶律洪基年间的辽国最高军政决策机构,当然是南枢密院和北枢密院,而不会是南大王院和北大王院。

南北两个枢密院中,又以北枢密院为尊。北枢密院,是辽国当时事实上的宰辅机构。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是枢密使,而不是什么大王。

小说里提到的“南院大王”“北院大王”,本应该是南大王院、北大王院的主官。这两个官职虽然地位也很高,但远远达不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南大王院、北大王院,只是北宰相府的下属机构,而北宰相府的地位还在北枢密院之下。

耶律莫哥担任南院枢密使,来辅佐担任南院大王的萧峰,这样的描述颠倒了职官序列,显然违背史实。要知道,南院枢密使的地位,仅仅排在北院枢密使之后,地位显然要比南院大王高。


萧峰担任的南院大王,究竟是个什么官?


说到这,有必要简要介绍下辽国的官制。

辽国实行北面官系统和南面官系统双轨并行的制度。北面官全面负责契丹部族事务和辽国的军国大政,南面官偏重于管理汉人和渤海人。这就是所谓的“因俗而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有那么一点“一国两制”的意味。

在北面官体系中,枢密院、宰相府、大王院、宣徽院等机构,也是分南、北的,执掌事务都以北面为主。

其中,北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起到了实际上的宰辅机构的作用。南枢密院虽然也参赞军政大事,但更多的是扮演吏部的角色,负责文官选拔、迁调,以及一些行政、经济、部族方面的事务。

在北枢密院下,设置有北宰相府和南宰相府负责政务。北宰相府下又有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分管契丹五院部和六院部的部落事宜。任北府宰相一职的人当中,汉人的比例明显比任北院枢密使的高,这间接说明了宰相府的地位在枢密院之下。

北面官体系的官制架构,如下图:


萧峰担任的南院大王,究竟是个什么官?


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分别统领契丹五院部和六院部。五院部和六院部其实是原先的迭剌部,迭剌部的首领称作“夷离堇”。迭剌部过于强大,且发生过叛乱,是契丹皇帝的心腹之患。为了消除隐患,将迭剌部析分成两个部分——五院部和六院部。五院部和六院部各设一个夷离堇。后来夷离堇改称大王,就是北院(五院部)大王和南院(六院部)大王。

所以,北院大王、南院大王都是部族首领。但是,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作为部族机构的同时,也是中央机构,随着皇帝的行帐移动。因此,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不仅是部族首领,也是在京的朝官。所以,南院大王萧峰常驻在位于辽国南京(今天的北京)的南院大王府的描述,也不能成立。


萧峰担任的南院大王,究竟是个什么官?


至于南枢密院属于北面官系统还是南面官系统,尚未有定论。有人认为,北枢密院、南枢密院都属于北面官系统,而汉人枢密院属于南面官系统。但也有人认为汉人枢密院其实就是南枢密院。这个争议不影响我们今天的结论,那就是——金庸对辽国官制了解不够,导致书中出现了明显的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