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中有殘句,古文之錯誰來糾


《陋室銘》中有殘句,古文之錯誰來糾

提起《陋室銘》,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篇古文,來自《全唐文》,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一篇由十八句話、八十一個字組成的短篇"銘"文,其結尾部分是否健全,暫且不論,現就文中出現的字詞脫落問題,和大家一起商榷。

《陋室銘》隱藏著一個殘缺不全的句子,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千百年來世人將錯就錯,以訛傳訛,無人予以過問。

這個殘句就是"閱金經"。它前面必須補充字詞,才能構成與上下句並行不悖的完整句式。

現代的文章在傳抄過程中,偶爾漏掉一字半句甚至一個段落,不一定引人注目。而古文則不同,那怕殘缺一個字,也顯得特別彆扭。這是由文體結構決定的。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銘",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銘》的韻腳是"ing",如:"名、靈、青、丁、經、亭"等等。從這一方面說,劉禹錫的這篇文章同時又是一篇"駢體文"。

巜陋室銘》在用詞方面,除用典外,還講究藻飾,用華麗的辭藻來修飾,追求形式上的整齊化一。文中採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濟。我們不但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坦蕩樂觀、潔身自好的文人情懷,而且能品味到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雲流水,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

《陋室銘》中有殘句,古文之錯誰來糾

正因為巜陋室銘》是押韻、對偶的駢體文,其行文規律有著上下對應、互文見義的特徵,才容易暴露出其存在的問題。文章前十一句都是完好的,問題出在第十二句。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和它對偶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2."苔痕上階綠",對應的是"草色入簾青"。3."談笑有鴻儒",則有"往來無白丁"來對應。請注意,接下來就出問題了:"可以調素琴"的下一句,突然只剩下"閱金經"三個字,少了兩個字,失去了工對、平穩要求,錯漏明顯。那麼,究竟少了兩個什麼字?也許大家已經看得出來:少了"可以"二字。必須將"閱金經"改為"可以閱金經",才能順理成章。"閱金經"被充實以後,和它上面的句式一樣,開頭冠以"可以"二字。它下面的兩個相互對應的句子也是這種形式,開頭都有一個"無"字。這是駢體文工整、和諧的需要。如果不給"閱金經"添加"可以"二字,其上下句子便失去平衡,拗然孤立、失對,不成體統。

即使不從駢體對偶特徵考慮,一樣可以說明《陋室銘》遺漏了兩個字。比如現代人寫文章常見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可能只出現一個"一方面",接下來就沒有下文了。《陋室銘》漏字的問題就是這個道理。

為簡單明瞭,我特意把這篇文章的句式重新排列如下,讓新老朋友一看便知:

陋室銘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

X X 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