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提升组织力凝聚战斗力 助力疫情防控落地见效

人民网-安徽频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安徽界首立足实际,通过聚焦“4级联动”,建立“5项机制”,落实“6条措施”,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时间、精力用在“防疫刀刃”上,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把组织力转化为战斗力,有力助推疫情防控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地见效。

聚焦4级联动,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

疫情发生后,界首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迅速吹响疫情防控号角。第一时间发出《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倡议书》《全市共产党员积极参与商情防控动员令》,制定下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用的通知》,提高基层党组织力和党员干部战斗力,为阻击疫情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抓住“关键少数”,界首35名县处级领导每天下沉基层一线检查督导,协调难点难题。1190余名市直单位领导干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结合具体工作职能,奔忙在“疫”线各个值勤点。240余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奋战一线,290余名帮扶干部驻村值守,1310余名村、社区“两委”干部严防死守、日夜奋战,筑牢疫情防“安全防线”。

基层党员闻令而动,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界首全市12423名基层党员随令而动,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等方式,充分发挥广大党员“走在前,作表率”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市共成立临时党支部57个,设立党员先锋岗1624个,组建党员突击队366支,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342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200余人次,筑起一道道安全“防护网”。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发动,界首积极构建群防群控群防群治工作防控机制,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全市80多万群众积极配合、科学参与疫情防控。

建立5项机制,打好疫情防控“组合拳”

疫情防控工作中,通过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每日调度机制、督查督导机制、选派下沉机制、奖惩考核机制,积极构建起政府领导、社会参与、防治结合、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

界首市成立以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疫情防控调度会25次,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天主持召开防控工作调度会,了解掌握各组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防控中遇到的难题,共同梳理防控工作思路。

同时,界首市成立22个纪检督查组,对全市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59个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四不两直”督导,对全市各级干部在防控工作中的履职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及时搜集督查反馈的问题,对防疫一线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等行为,加大查办力度。

为推动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界首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抽调406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力量薄弱的村和社区当中;组织32名市党建指导员,参与非公企业疫情防控,从市直单位择优选派了14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包保重点企业,协助企业做好宣传引导、排查摸底、防控管理、复工复产等工作;鼓励动员3700多名在职党员干部利用下班、周末时间,到单位“三联四建”活动联系社区、本人居住地及曾经工作地,参加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出台6条措施,用好疫情防控“指挥棒”

疫情防控工作中,界首市充分用好“指挥棒”,出台6条措施,在疫情防控一线,发现培养一线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识别一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拔使用冲在一线优秀干部、加大优秀人员评选评聘力度、全面落实补助补贴政策、培树表彰一线先进典型。

界首市注重在防控一线发现、培养党员,现已收到267份入党申请书,其中重点培养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13名。

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干部的通知》,坚持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党员干部,及时掌握领导班子担当作为和领导干部在岗履职情况,并纳入年度考核、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

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对表现特别突出、符合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或职级晋升相关条件的,及时向市委推荐。在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聘用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人员。

疫情防控一线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晋升同系列高级职称时,可免予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一次且优先评定。(韩震震 陈慧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