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玮 铿锵玫瑰吐芬芳

记者 胡殿文 许 伟

新年伊始,气温乍冷,迎着寒风踏着将融未融的积雪,行走在泌阳县高邑镇谭园村一条条笔直的村道上,感受到的却是一派繁忙火热的景象:一座座温棚内,暖意若春,一簇簇新发的香菇顶破菌袋,昂首翘盼;不远处的大汉菲尔酒庄内精酿的葡萄酒酒香浓郁,尚未采摘的野生葡萄在架子下一串串挂霜待客,分外诱人;落座在村头的四季花海观光园内,一株株月季傲寒绽放,芬芳扑鼻……

带着记者一路走村串户的市委市直工委驻谭园村第一书记刘玮,亲切地和每一位路遇的村民打着招呼。谭园村紧邻铜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该村辖1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1069户3366人,全村目前尚有贫困户65户128人。在党的扶贫政策的精准滴灌下,谭园村彻底告别了昔日贫穷落后的山村面貌,正向乡村旅游的康庄大道上阔步迈进。

“没有刘书记一帮人的接力帮扶,就没有我们谭园村如今喜人的新面貌。”说起这几年的巨变,谭园村“两委”班子人员笑容满面。他们说这得益于市委市直工委派驻的扶贫工作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热情和干劲。

放弃市委机关优越的工作环境,自告奋勇来到扶贫最前沿,刘玮从一名机关干部变成一名村干部,角色变化很快。她每周五天四夜吃住在村,皮肤晒黑了,口音成了当地音,她本人也成了群众心目中的“自家人”。对此,刘玮没有丝毫的怨悔,相反为自己的选择而欣慰。

从来到谭园村的第一天起,刘玮就把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了村里。她以派驻单位抓党建工作的经验优势,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加强村级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突出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村“两委”班子心齐气正,干事创业的劲头被调动了起来。她成立了驻村工作队党小组,单列为谭园村党支部第四党小组。党小组开展学习政策、讨论工作,集中智慧、凝聚力量,为谭园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结合工作实际,刘玮在制订党支部2018年学习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同时,她对谭园村22名流动党员采取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加强沟通交流,使他们流动不流失、离家不离心。

驻村之初,刘玮集中利用30天的时间对全村1000多户群众进行逐户走访调研,全面了解每户的生产生活状况,特别是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并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逐户研究制订帮扶计划。驻村以来,她先后协调资金5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相关资金30万元,设立专用变压器一台,解决了村小学10年来的用电难问题;使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20万元,修建完善村内10座生产桥,解决村民生产和出行问题;成立谭园村农民工会联合会,并争取活动资金5万元;投入资金5万元为66户贫困户修缮院落,并为贫困户购置电视、桌椅、衣柜、餐具、茶具等生活用品,进一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关注少年儿童成长,六一儿童节期间联系爱心企业在村小学开展“牵手成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本村45名留守儿童赠送了节日礼物,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协调爱心企业为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品。

刘玮深知,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她从产业发展入手,全面落实好产业帮扶、公益岗位、金融扶贫、光伏扶贫,确保贫困群众增收有渠道、致富有门路、脱贫能持续。她邀约相关专家到谭园村进行把脉问诊,找寻群众发展的门路,依托本村地理优势和群众种植习惯,最终描绘了一条以“食用菌种植、乡村文化旅游、林果产业”为蓝图的发展路线。目前,谭园村引进的扶贫带动产业、观光旅游项目——“四季花海”观光基地已建成投用,来“四季花海”赏花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引进的集采摘、观光、生产、酿造、灌装为一体的大汉菲尔葡萄酒庄园,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推进谭园村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与亿健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的香菇种植基地规模不断壮大,使种植户每户年收入5万元至10万元。

春去秋来,寒暑易节。在谭园村这片热土上,刘玮犹如一朵铿锵玫瑰,绽放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成了群众心中的“自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