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置信,小麥馴化了人類


難以置信,小麥馴化了人類

76年出生,博學強識的尤瓦爾·赫拉利和他的《人類簡史》


標題沒有主賓調換,這是《人類簡史》思考的問題之一,用這樣一個典型案例來討論人類的所謂進化到底想要什麼

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是一位歷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矚目的新銳以色列歷史學家。有毅力有能力的一定推薦看原著原文(希伯來語),無論任何一版本的翻譯都有失原來的味道,中文版林俊宏譯者文筆流暢,內容簡單易懂,但美中不足就是沒那麼尊重原著,添加修改了很多自認為了中文語境的篡改,不過瑕不掩瑜。依然引人深思。

此書通篇都是強烈的震撼

一:7萬年前,智人從東非開始擴張,所到之處,幾乎所有巨型動物都慘遭滅亡的命運。幾萬年時間裡,其他“人”都滅絕或者生殖同化,智人迅速崛起。帝國的崛起都是無數的屍骨和死亡,更不要說是當下佔據整個地球生態鏈頂端的物種崛起。


難以置信,小麥馴化了人類

大家熟悉的猛獁象


難以置信,小麥馴化了人類

狩獵示意圖


難以置信,小麥馴化了人類

僅美洲滅絕的巨型動物(部分)


二:農業革命,智人從狩獵採集者的角色向農民轉變,開始馴化小麥等物種,用種植代替採集。而作者在這裡卻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問題,到底是人類馴化了小麥還是小麥馴化了人類?採集者總能採集到足以養活自己的食物,工作比較短的時間就能填飽肚子,過著自由自在相對悠閒的生活(瞭解非洲情況的,可以迅速理解)而馴化小麥的過程卻是艱苦而沒有保障的,遇上天災就得餓死。

難以置信,小麥馴化了人類

野生小麥示意圖

難以置信,小麥馴化了人類

野生小麥近景

人從此被禁錮在有限的土地上,為了得到糧食彎腰勞作一整天,卻更加沒保障。而人類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難以置信,小麥馴化了人類

種植小麥,可以對比顆粒大小和植株高度等巨大差異

而我們現代人,雖然生活各方面得到了更多的保障,但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學習內容越來越多,誰能確定現代人比採集者幸福感更強呢?

三:家禽家畜的成功,數量迅速增長,遍佈所有地區。家禽家畜的命運悲慘,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成為人類的食物和提供基本物料,但站在生物繁衍擴大種群這一角度,卻也是智人崛起後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由此類比人類,鞭打著牛耕田的農民,就一定比牛更加幸福嗎?現代社會所謂“剝削階級”的各種大中小老闆其實和鞭打牛的農民一樣,也是被命運所迫,辛苦的勞作,操更多的心。再往上,統治階級.....

書的最後,對幸福的定義、智人的未來、做了深刻的探討。我們一直很傲慢地認為自己是比別的物種更加高級的生物,通過各種手段讓自己過得更好,但幸福感並沒有物質的增加而增強,反而增加了更多煩惱。誰又能確定馬雲就一定比過去一個普通的狩獵採集者更加幸福呢?人類總是有匱乏感,需要獲得感來維持幸福,所以停不下追求的腳步。

人類馴化了小麥,小麥也馴化了人類;未來科技人類必將創造出超人類,而超人類的誕生又預示著什麼呢?

難以置信,小麥馴化了人類

更快更聰明的人工智能,未來預示著什麼?

最後,我們針對性探討下小麥馴化人類的過程。

小麥馴化過程非常艱辛,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採集者變成了麥奴,田奴?書中引用的證據,表明有一種可能性是採集者出於某種文化的原因,某地需要長時間高密度的人口停留,比如巨石陣,因而需要更多的糧食,供養較多的成員,最後形成永久聚落。這是智人出於宗教信仰,抑或是其它文化原因的自主選擇。

試想一下,距今1.2萬年前的智人,每天只需要狩獵採集數小時就能為部落成員提供足夠的食物,其餘時間,部落成員聚在一起八卦聊天。有一些智者閒人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我們生而為人,直立行走,懂得用火,能夠使用語言並能用語言編造虛擬的故事神話來凝聚人心。這讓我們這群比尼安德特人瘦弱的多的智人通過團結,配合彼此,輕鬆狩獵巨型動物、打敗單體能力超過我們的其他人種,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智人勝出的大殺器, 不是語言,不是使用工具,而是能幻想,能借用不存在的事物來團結凝聚力量。從而改變這個世界。

難以置信,小麥馴化了人類

尼人體軀比智人更加粗壯有力


難以置信,小麥馴化了人類

尼人腦容量,比同時期智人更高

採集者停留下來——舉行宗教儀式——開始了艱苦的小麥和家禽的馴化過程——人口的快速增長——人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來維持種群——通過發明創造更迭社會——直至現代社會,而這個過程,誰又能說不是小麥選擇了人類呢,看看現在廣袤無垠的麥田,短短1.2萬年,小麥也站在了植物界頂峰,還有人來做精心培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