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米、小麥、大豆等糧食要大漲?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在我國農村有很多俗語,細想起來很有意思。例如前高後窪,不孤就寡,這句農村俗語便是用在農民建宅基地使用的。

它的意思大概是,如果農民在建造房屋的時候,挑選的位置前面有高山或後面有窪地,那麼長期下來便只能孤獨終老。不過現在筆者看來,想必是這句話也是為了告訴農民建房子要找個四通八達的地方,方便後人探望罷了。

疫情過後,米、小麥、大豆等糧食要大漲?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今天,筆者跟大家聊的是另一句農村俗語:大疫後有大災。這句話主要是描寫疫情對於農民生活質量的影響。這句話的本意是:在過去的年代,如果有疫情在農村中散開,就有很多農民得病,便會有一些農民,因為體質不好而一病不起,進而影響農作物產量,造成糧食減產。

我國是糧食種植大國,也是糧食消費大國。除了本地農民供應的糧食之外,我國還需要去烏克蘭、美國、越南、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等國家進口大量的農作物,其中便包括小麥、水稻、玉米、肉類和大豆等糧食。

疫情過後,米、小麥、大豆等糧食要大漲?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可隨著這幾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很多國外便利店的糧食被銷售一空,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瘋搶"物品的現象。而由於各國疫情正處於關鍵時期,所以多國在出口方面也表示,暫時關閉相關業務。

那麼,外糧無法進入到我國市場,糧食供需達不到一個平衡點,是不是米、面、豆、肉等糧食要大漲了?消費者也由此分成了兩派觀點:

疫情過後,米、小麥、大豆等糧食要大漲?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一派認為:"沒有國外便宜糧食的助力,我國糧食總產量就那麼多,糧食價肯定漲啊?"一派認為:"現象我國大力鼓勵春耕,鼓勵種養殖業,所以今年米、面、豆、肉等糧食價不會大漲。"筆者認為:我國本身就是糧食大國,水稻和小麥的產量本身就不小。除了本國的消耗之外,還有不少是出口到國外的,所以自給自足應該不成什麼問題。就算是春耕前由於疫情封路等原因,險些影響農作物產量,但3月初相關部門也及時採取了補救措施。所以大米和麵粉等糧食價格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疫情過後,米、小麥、大豆等糧食要大漲?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至於肉類,從今年春節過後基本一直都呈現高位運行。雖然現在肉價有所下調,但受限於肉類供應緊缺影響。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大力保障我國生豬業,家禽業,牛羊養殖和水產方面的扶持,相信今年我國肉類的產出也會有所增加,所以肉類的價格也會持續回調;

大豆方面:據統計去年一年我國光是大豆的進口量就有8851萬噸,佔我國進口糧食總量的7成。其實,從中美貿易戰開始,我國就鼓勵農民種植大豆,因為那是美國是我國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當時為了增加種植大豆的面積,相關部門甚至增加了大豆的補貼與扶持。很多農村也紛紛響應,其中東北、河南、山東等地的大豆種植面積已成倍上漲。

疫情過後,米、小麥、大豆等糧食要大漲?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就我國的種植糧食的形式而言,大漲的幾率並不大。那麼你認為今年米、面、豆、肉等糧食價會大漲麼?來聊一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