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大豆」戰之前,國內豆奶市場已亮劍!

從前幾年的大健康概念到現在的大健康趨勢,消費者對於高含糖量、高熱量飲料的偏好度持續走低,健康化、個性化、功能化已成為了現階段消費者與未來消費者的的主流需求。

在中美貿易“大豆”戰之前,國內豆奶市場已亮劍!

而在中美貿易戰處於關鍵位置的大豆不僅是此次中國貿易反擊戰博弈的殺手鐧。在飲品領域,豆奶同樣是行業品類的風口。作為國人兩千年前發明的健康飲品,豆奶已經被證實是更適合中國人腸胃的優秀蛋白質的來源,相對於牛奶,豆奶可以避免中國人喝牛奶腸胃不適產生的乳糖不耐等症狀。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灌輸多年“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之後,也許今天對於奶的理解要有一個全新的解讀,那就是豆奶。

在中美貿易“大豆”戰之前,國內豆奶市場已亮劍!

豆奶飲料,首先聯想到的那一定是維他奶。作為誕生於1940年的一款飲品,維他奶的誕生初衷很簡單,那就是為當時身體孱弱的香港人提供營養豐富、富含高蛋白的豆奶飲品,並以相宜的價格出售,務求令大眾能在戰後攝取足夠營養,重新建立健康的新生活。也許維他奶的創始人“羅桂祥”也不會想到,這個被譽為“窮人的牛奶”的維他奶,會在日後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並由此成為全球最大的豆奶公司,而羅桂祥也被冠以了世界“維他奶之父”的美譽!

在中美貿易“大豆”戰之前,國內豆奶市場已亮劍!

維他奶的成功不僅是一個品牌的成功,它開闢了一個適合亞洲人體質的全新品類,在那個可口可樂席捲全球的時代,豆奶成為了東方飲品的一個象徵。而從維他奶的時代開始,豆奶才算從小民餐桌真正進入了現代化生產銷售的時代,從街頭巷尾的現磨豆漿,變成了現代科技和包裝加持的植物蛋白飲料,和其他軟飲料一起擺上了貨架,成為消費者便攜即飲的選擇。

但可惜的是在維他奶之後,豆奶似乎走入了一個瓶頸期,市場一直沒有獨角獸品牌的存在。雖然有不少企業都曾小規模的嘗試進入豆奶領域,但截至目前,國內並沒有誕生如乳製品行業伊利蒙牛這種銷售額超過或者接近600億的大企業,或者成為王老吉、加多寶這樣的存在。但隨著大健康趨勢的正式開啟與消費升級的大勢,豆奶這個獨具氣質的品類則有望開啟一個新時代,而敏銳的企業也觀察到了這個消費方向,除了維他奶、維維豆奶、伊利 、蒙牛、豆本豆等有心者都在加碼豆奶行業,一場新的角逐即將開啟。

在中美貿易“大豆”戰之前,國內豆奶市場已亮劍!

據統計,2017年我國豆奶整體規模僅為80多億,消費體量全球第一,且近五年增速保持在10%額,對比果汁、碳酸飲料,豆奶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對比果汁、可樂等飲料在餐桌上的表現,豆奶飲品提升空間大,消費體量僅是果汁的 1/10,可樂的 1/20。而結合豆奶的消費潛力,未來豆奶飲料是完全有能力與機會與果汁、碳酸飲料與乳飲在佐餐選擇上競爭,市場潛在空間之大非常具有想象力。正如同維他奶建立之初是為了重新建立健康的新生活,而現在豆奶則是完全迎合了未來消費者對於美好生活的訴求。

“我望著我的大豆田,我知道三分之一的大豆將運往中國,”比爾•威克斯(Bill Wykes)表示,他那一小片大豆田位於伊利諾伊州大豆種植帶,距離芝加哥這座由大豆成就的城市只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目前中國佔據了美國大豆53%出口份額,而此次中美貿易戰是否會對國內大豆產業造成壓力還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肯定,那就是未來中國市場對於大豆的需求會越大越大。

這個潛力巨大,誘人的市場正在不斷的走入闖入者,就連一向征戰在牛奶領域的奶業巨頭伊利與蒙牛也不甘在植物蛋白的藍海中缺席,紛紛推出植物蛋白飲品。現在的豆奶市場儼然就是“風口以至,靜待英雄落座”,而最終誰能開啟豆奶市場的春風,仍有待觀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