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賴寧淡出校園,賴寧精神過時了?不!這是教育的苦心

說起賴寧,現在的孩子可能知道的不多,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這個名字卻是響徹中小學校園,賴寧的故事出現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校園裡到處是賴寧的畫像,“學英雄,學賴寧”的標語也是隨處可見,賴寧的名字貫穿了我們的中小學時代,甚至把他和雷鋒相提並論,在作文中我用的最多的總結語就是”學雷鋒,學賴寧“。

小英雄賴寧淡出校園,賴寧精神過時了?不!這是教育的苦心

賴寧,原名賴麟,四川雅安市石棉縣人,生前石棉中學初中二年級學生。1988年3月13日,四川石棉縣海子山因電線短路發生山林火災,火借風勢,剎那間山上一片火海,周圍的森林、衛星接收站、石油公司油庫以及居民財產等面臨巨大的威脅。

賴寧寫完作業到樓下走動的時候,看到了沖天的火焰,來不及告訴母親一聲,他就直奔火場,奮力揮動松枝滅火,不知不覺天色已晚,現場指揮救火的縣領導,命令用汽車將參加救火的學生強行送下山。但是火情牽動著賴寧的心,他又偷偷回到火場滅火。最後,大火撲滅了,3500餘畝森林保住了,衛星電視轉播臺和石油公司庫都平安無事。第二天上午,人們發現了賴寧的遺體,他為了救火犧牲了,犧牲時還保持著攀登滅火的姿勢。

小英雄賴寧淡出校園,賴寧精神過時了?不!這是教育的苦心

1988年5月,中國共青團,國家教委作出決定,授予賴寧“中國少年先鋒隊小主席”、“英雄少年”和“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等榮譽稱號,號召全國各族少年向賴寧學習。一時之間,賴寧成為全國中小學生心中的英雄,各地紛紛開展各種形式的向小英雄賴寧學習的活動。賴寧的名字也出現在小學教材之中,賴寧的畫像,雕塑也出現在中小學校園。

但是進入21世紀之後,小英雄賴寧在校園的存在感好像慢慢降低,從教材中慢慢淡出,現在學校也很難見到他的畫像了,這是為什麼呢?是賴寧的精神過時了嗎?當然不是!2009年9月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9月25日,賴寧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可見人們並沒有忘記這位小英雄。

小英雄賴寧淡出校園,賴寧精神過時了?不!這是教育的苦心

賴寧的故事漸漸淡出中小學教材,正是現在的教育的一片苦心!2012年,《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頒佈,我們的社會已經明確地意識到了對未成年孩子進行保護的必要,也走出了過去那種不切實際地鼓勵孩子“見義勇為”的道德高調誤區。賴寧犧牲的時候才上初二,是個未成年人,如果過分宣傳賴寧“見義勇為”的精神,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未成年人的效仿,與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則不相符。

相應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版中也刪去了其中關於“見義勇為”的敘述,將原版中“見義勇為,敢於鬥爭,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改為了“敢於鬥爭,遇到壞人壞事主動報告”。《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也明確規定,學校不得組織學生參加搶險活動,這一切體現的都是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原則。

小英雄賴寧淡出校園,賴寧精神過時了?不!這是教育的苦心

賴寧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們現在並不鼓勵未成年人冒險,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在危險降臨的時刻,首先應該確保自身的安全,然後才是”見義智為“。所以,賴寧淡出中小學校園,並不是人們忘記了他,也不是他的精神過時,而是教育的苦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