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小時候有一本姐姐送的講述“英雄少年”賴寧故事的書,看過很多遍,每次都深深地為他的樂於助人而感動。

近日,偶爾讀到新中國成立後年齡最小女烈士的故事,我又想到了賴寧,他們犧牲時的年齡都是15歲。

15歲,多好的年華,正是朝氣勃勃的年紀,他們卻走了……

賴寧參與救的山火最終撲滅了,女烈士參與救援的兩個男孩最終也被拉出了冰層。

故事到這裡,也應該算告一段落了。

然而,現實總有很多的讓人意想不到。

20年後,池越忠捨己救人故事的延伸故事發生了,主人公是兩個被救男孩中的一個。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池越忠塑像

山西太原迎澤公園裡有一座“扎著兩個辮子的女孩”的雕塑。

這個女孩叫池越忠,是新中國成立後最小的女烈士。

事情還得追溯到1983年12月9日。

幾個小學生在公園結了冰的湖面上玩耍,想搗開冰層撈幾條魚。

不曾想,冰層裂開了,走在最前面的叫餘斌的男孩一下子掉了進去,另一個叫王銳的同學想去拉他,結果也掉了進去。

在岸邊看到這個情景的池越忠,趕忙去救人,在她小心翼翼接近他們的時候,冰層再次斷裂,她也掉到了湖裡。

池越忠一邊呼救,一邊安撫兩個男孩,等待救援。

時任公園綠化隊隊長的王志勝幾次跳進冰冷的水裡,在一些群眾、遊客的幫助下,先把兩個男孩救了起來,後又把池越忠救了起來。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但池越忠在冰冷的湖水裡呆的時間過長,在醫護人員奮力搶救14個小時候後,還是沒能把她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事後,兩個被救的小男孩說,當時是池越忠一直託著他們,他們才能那麼快被救上來。

池越忠被追認為烈後士,成了龍城的驕傲,很多學校組織學生去她的雕塑前進行緬懷和教育活動。

當記者採訪時年10歲的餘斌時,他激動地說:“一定要向池越忠烈士和王志勝叔叔學習,永世不忘救命之恩,長大了也要好好工作,立志成才。”

20年後,餘斌因“涉黑”入獄,最終被判死刑。

隨著時間的推移,池越忠漸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當她再一次被更多人知曉的時候,卻已是20年後。

起因竟是因為餘斌參加惡勢力犯罪團伙危害社會被逮捕,後被判處死刑。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冰裂》劇照

當年豪情滿滿,說要“好好工作、立志成才”的餘斌,為什麼會變為階下囚呢?

這個可以在《冰裂》這部電影裡找到一些原因:

餘斌的事情發生後,當年多次下水救人的原公園綠化隊長王志勝深感心痛。

他經過多方走訪,用了10年時間自己寫劇本,自籌500萬拍攝了電影《冰裂》。

電影的故事原型就來源於池越忠救人、以及之後餘斌的成長經歷。

小時候的餘斌指使別人拽女孩子的褲子;給鄰居家菜窖澆水;用別人家的紗窗做魚網……

小時候調皮搗蛋,經常給父母惹麻煩的孩子並不少見,但並不是長大後都會誤入歧途,那餘斌的身上發生了什麼?

電影給出了我們答案——溺愛!

每每有人找餘斌母親討說法時,她都是一味地袒護。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這種袒護一直延伸到餘斌成人:不想上學便不上,還通過關係給他找工作;不上班了又支持他開出租車;不想開出租了又順著他……

落水事件中,餘斌大難不死,使得父母更加疼惜他,但這種愛卻最終使得他墮入地獄。

《走出孤獨》中,阿德勒:“一個被寵壞的孩子很容易產生錯誤的人生意義。”

武志紅的《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溺愛分為“包辦型”和“放縱型”兩種:

包辦型溺愛培養出的孩子,從人品、三觀來說一般還是比較好的,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較大可能會沒有主見、沒有自我,習慣依賴別人,甚者會覺得自己是在為別人而活。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在放縱型溺愛中長大的孩子,用書中的話說就是“家裡是小霸王,校園裡是小惡魔”,是“父母在培育自己的敵人”。

餘斌的家庭教育更多的偏向“放縱型教育”,無論是做完壞事,還是想做什麼事情,或者想放棄做什麼事情,媽媽都無條件支持,並找各種理由為自己的兒子辯解、開脫。

用俗一點的話說就是“什麼事都由著他”,事後還要想辦法為他鋪路。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餘斌,根本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很容易就會被“壞人”帶偏,走上錯誤的人生路。

溺愛的產生根源其實是我們心中住著的另一個“我”。

父母對餘斌的溺愛,有一部分可能是由於“失而復得”的心情。

當然,現實中溺愛的產生原因有很多,比如文化背景、隔輩親、內疚……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從心理學上來說,父母的溺愛大多是因為每個人心中有兩個“我”

▷一個是現實中的角色,是應該好好教育孩子的父母;

▷另一個則是藏在自己心中的“小孩”,這個“小孩”身上投射了我們童年的記憶和未曾實現的童年理想。

溺愛就是父母把心中這個“小孩”想要的理想生活,投射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說到底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心理補償。

這裡,我不寫那些嚴重溺愛的例子,就說說咱們普通家庭教育中的“溺愛”現象。

我想很多為人父母的都知道溺愛對孩子是不好的,明白不能慣著孩子,卻可能不知不覺中在某些方面有溺愛傾向

這種溺愛傾向

,會導致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弱化。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以我和我弟弟的例子來說一下吧。

我們曾經有同樣的一個毛病:特別發愁去商店買東西。

長大後,我和弟弟想到了這個毛病的原因:小時候,無論是買東西還是需要借東西,都是媽媽幫我們搞定的。

一來因為媽媽屬天生是操心命的那類人,還有一個就是因為——

她說:“我從小沒有享受過母愛,希望儘量多地給你們母愛。”

我的外婆在媽媽5、6歲時就去世了,姥爺怕兒女們受“後媽”之苦,再沒有娶妻。

我媽媽說她連外婆的樣子都記不得,但能從話裡話外聽出她對母愛的渴望。

童年時母愛的缺失,使得媽媽想把更多的母愛給我和弟弟,她會幫我們做很多事情。

媽媽在某些方面有“包辦型”溺愛的傾向,使得我們在這些方面缺少鍛鍊。

我身邊像餘斌父母那樣過度溺愛孩子的例子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在某些方面或者某些時候對孩子有溺愛傾向

比如會給孩子買很多漂亮的衣服,或者孩子喜歡什麼就買給他。

這些溺愛傾向往往隱藏得很好,家長可能完全意識不到是在“溺愛”,更不會知道一定程度上是在滿足自己內心那個“小孩”的需求。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給孩子越多的愛就是越愛他嗎?

01

有的人可能會反對我上面說的“溺愛傾向”,認為現在生活環境好了,難道不應該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嗎?爸爸、媽媽不應該好好照顧孩子嗎?

應該,但不是越多越好。

▷不節制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會讓孩子不懂珍惜,長大了更容易被物質享受引誘,也難有吃苦精神。

▷“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時時刻刻走在前面幫孩子排除障礙,這樣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也缺乏應對挫折的能力。

▷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由,捨不得批評,對孩子犯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長大的孩子,沒有是非對錯之分。

“你瞭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因為能力不足滿足不了他,慢慢地就會在孩子心中長出不滿足的種子,漸漸毀了孩子。”——盧梭《愛彌爾》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02

不得不說的是,0-2歲的孩子,尤其是6個月大以前的孩子,是需要“溺愛”的。

6個月以內的孩子和媽媽處於共生期,他會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上帝”,媽媽(照顧者)聽從他的一切命令,餓了要給他吃奶,尿了要給他換尿布,想睡了就得讓他睡。

這個時期的嬰兒特別自戀,有一種說法叫“全能自戀”。

現在的心理學,認為對處於“全能自戀”時期的嬰兒,要給他打好心理地基,否則會影響之後的心理發展。

怎麼打好這個地基呢?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怎麼給夠安全感呢?

父母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放心,孩子不會被慣壞的,反而可以讓他很好地過度到下個心理階段。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03

2歲左右開始,孩子產生自我意識,但比較“自私”。

根據皮亞傑的兒童心理發展階段劃分2到7歲的孩子屬於“前運算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這是必經的一個心理階段,需要家長做好引導。

2歲之前,家長主要的任務是“養”,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萌發後,便要好好地“育”了。

如果一味地慣著孩子,或者把孩子眾心捧月般愛著,要麼把孩子養成目無尊長的“小惡魔”,要麼只會“窩裡橫”。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04

父母愛孩子是自然的,但要給孩子正確的愛,而不是用氾濫的愛把孩子的人生淹沒。

蒙特利索提倡在教育孩子時抓住“敏感期”,而學齡期前是孩子各種“敏感期”集中的階段。

作為父母,一定要在這個時期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方說學會分享、遵守秩序、禮貌待人、學穿衣服、幫做家務……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方法,作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後記:早知道救的人是壞人,還不如不救?

餘斌的事情在新聞上報道後,有很多人說要知道他是這樣一個人,池越忠就不該救他。

只想說,救了他的命,救不了他的靈魂。

還有人說,救人也要看自己的本事和能力,不能僅憑一腔熱血。

近些年,不再特別宣傳像賴寧、池越忠這樣的英雄人物,更多提倡不要無謂犧牲。

這並不是否定他們捨己為人、見義勇為的精神,相反,我們這個時代更需要這樣的精神信仰。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除了教他保護好自己,也要教孩子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如果餘斌的父母懂得這個道理,可能就不會因為溺愛害了自己的兒子。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我還想說的是,對一個孩子的教育,雖然家庭教育是特別重要的一環,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也很重要,希望大家對每個孩子都存有善意。

也許就是一句信任的話,一個讚許的眼神會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

在池越忠塑像的正面有老一輩革命家薄一波的題詞“紅燭雖小,精神永存”,這是記錄於她日記本上的一首小詩:

紅燭小,見真心,流著淚,燃自身,平生閃亮不為己,只求照他人。

被新中國最小女烈士所救,是什麼原因讓他在20年後成為死囚犯?


中國軍網-英烈紀念堂-池越忠 2014-12-9

個人圖書館:她是建國後最小的女烈士,年僅15歲犧牲,20年後被救者卻判死刑? 2018-9-16

河曲視窗:觀看電影《冰裂》體驗冰裂人生 周建華 2016-12-2

《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為何家會傷人》 武志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