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也有糗事,我這樣對孩子說|每個孩子心中應該有一個英雄

“你知道鍾南山爺爺小時候的糗事嗎?”我一邊打開電腦,一邊問正在旁邊看電影“熊出沒”的大寶。

“你說的是那個去武漢治療肺炎的醫生?他不是很厲害嗎,他會有什麼糗事?”大寶立馬扔下電視跑過來一看究竟。

“等父母都上班去了,他撐開家裡最大的一把布傘,從三樓推開窗跳了下去,你猜,他怎麼樣了呢?”

“摔了個四腳朝天。”

“哈哈,這難道不是糗事嗎?當然,這並不值得嘗試。”

我們就這樣,開始讀這本描寫鍾南山的人物傳記。

英雄也有糗事,我這樣對孩子說|每個孩子心中應該有一個英雄

自從乘坐上廣州開往疫情中心武漢的高鐵列車那一刻開始,鍾南山院士成為了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他,是國之棟樑,是疫情期間所有人的主心骨。

他在人們心中有多重要,從網友制定的“今年年春節計劃”可見一斑:

初一一動不動 / 初二按兵不動 / 初三紋絲不動 /

初四巋然不動 / 初五依然不動 / 初六原地不動 /

初七繼續不動/

幾時能動?鍾南山說動才動!

英雄也有糗事,我這樣對孩子說|每個孩子心中應該有一個英雄

這些事情,孩子們可能並不知道。在科技年代出生的孩子,很難把誰認定為英雄,即使電視上、報紙上都這麼講。那些英雄所做的事情,離孩子們的生活太過遙遠,而周圍充斥的各式各樣信息又太多。他們忙於學習,忙於課外班,忙於偷閒,沒有時間感動。

但是,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曾有一個英雄

有些孩子在幼兒時期迷戀過超人、蜘蛛俠這樣的英雄,身懷超能力,能拯救世界。可惜,過不了幾年就發現,原來他們都是虛構的。

有些孩子心中的英雄是爸爸,因為爸爸能做到許多他們做不到的事。可惜,隨著孩子長大,大多數爸爸都無法維持“英雄”的形象。

當孩子們學會思考,他們會感到疑惑,英雄真的存在嗎?他真的會出現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嗎?他真的能夠拯救眾生嗎?

不要等到他們發問,是時候,告訴孩子什麼是英雄了。

英雄也有糗事,我這樣對孩子說|每個孩子心中應該有一個英雄

什麼樣的人,才是英雄

英雄這個詞的本義,是指才能出眾、勇武過人的人。

按照這樣標準,新時代的孩子們,對“英雄”可能會有更多元化的認知。喜歡體育的,把劉翔當做英雄;喜歡航天的孩子,把楊利偉視為英雄;喜歡流行音樂的,只認周杰倫是英雄,還不接受反駁。

受孩子們追捧的這些“英雄”,都在各自的領域內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大家喜愛,理所應當。

但是,對於這樣一個令人激賞的稱謂,我們還應該有一些其它的標準,不是嗎?

來看看這個——

“英雄指的是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令人敬佩的人。”

這裡的英雄,有我們熟知劉胡蘭、董存瑞、邱少雲等為革命犧牲的烈士,有雷鋒、賴寧等無私奉獻的楷模,還有更多的,是我們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名字的人。

天津港火災爆炸事故中逆行的消防隊員,汶川地震中用身體為學生築成生命之牆的教師,奮戰在緝毒一線的人民警察,救起溺水兒童自己卻被江水吞沒的大學生等等,他們都當得起英雄稱號。

英雄也有糗事,我這樣對孩子說|每個孩子心中應該有一個英雄

每個孩子的心中應該有一個英雄

《千面英雄》的譯者說過,“英雄是我們每個人內心都隱藏著的神性,只是等待著我們去認識它,使它呈現出來。”

無論哪個時代,英雄這個詞所蘊含的英勇、果敢、頑強、責任感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永遠給人鼓舞和正向的激勵,它帶給人們挑戰未知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越早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就越容易養成這些寶貴的精神品質。因此,每個孩子的心裡都應該有一個英雄。

有些父母不願意給孩子講英雄事蹟,甚至還有點兒避諱,因為他們覺得,做英雄的最後都死了,我不願意讓我的孩子去學做這樣的事。其實,這是對犧牲精神的一種誤解。

英雄也有糗事,我這樣對孩子說|每個孩子心中應該有一個英雄

自我犧牲,不是說一定要犧牲性命,而是指自願犧牲自身利益,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

電影演員陳沖接受採訪時說:“英雄不只是有理想,還要有自我犧牲精神。

在這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役中,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醫務人員、一線工作人員都是這樣的戰鬥英雄。他們面對瘋狂肆虐的冠狀病毒而毫不畏懼,立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誓言,雖千萬人吾往矣,去拯救數萬人的性命。

英雄也有糗事,我這樣對孩子說|每個孩子心中應該有一個英雄

怎麼跟孩子談英雄

在疫情爆發期間跟孩子談英雄,讀《鍾南山:生命的衛士》最為合適。這本由接力出版社剛剛出版的青少年讀物,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楷模。在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時候,通過鍾南山院士的故事,看到英雄人物的成長,激勵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strong>1.英雄也有小時候,小時候的英雄可能也是個頑皮的孩子

和許多那個年齡的男孩子一樣,鍾南山上學的時候逃過課、約大孩子打架、把媽媽給的伙食費花在逛街買東西吃,雖然最後都被他的爸爸媽媽發現並制止,且後來也變得非常積極努力,但小學前期的鐘南山是個頑童無疑。

<strong>2.英雄也是普通人,他們的生活軌跡和我們絕大多數人沒什麼不同

鍾南山從小學、中學、到就讀北京醫學院,下放到乳山農村,回學校當鍋爐工,直至調回廣州當醫生,都只是跟隨時代大流。不需要驚天動地的舉動,也沒有運氣爆棚,在每一個人生階段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就好。

英雄也有糗事,我這樣對孩子說|每個孩子心中應該有一個英雄

<strong>3.英雄有始終如一的志向,百折而不撓

自從給父親做小助手當小白鼠飼養員開始,鍾南山對醫生這個職業產生了親近感。

考上大學成為了一名醫學生,立志行醫救人。

他用八個月從新手醫生精進為急診主治醫生的專業水平,靠的是拼了命的學習鑽研。

他用自己800毫升鮮血,“喚醒”了愛丁堡皇家學院昂貴的醫學儀器,也為中國學者贏得了英國醫學同行的尊敬與認可。

非典來襲,挑起國家重擔,對抗一個面目不清卻強大凶險的惡魔,鍾南山靠的是智慧、勇氣和為醫學事業捨己奉獻的精神。

新冠肺炎,又是他率先逆行至抗擊病毒的最前線,雖然他已是八十四歲高齡。

給予他強大動力的,是院士的責任,是病人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心中孜孜不倦的追求。

英雄也有糗事,我這樣對孩子說|每個孩子心中應該有一個英雄

時勢造英雄,是時代的偶然和個人的必然。每個個體要做的事,並不需要那麼宏達而遙遠。把鍾南山的話送給孩子,那就是“有一顆恆心,有一個追求,然後努力朝前走,就會有很大的收穫。

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英雄。正如約瑟夫·坎貝爾的書中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旅程中接受試煉的英雄,只有接受生活的召喚,踏上考驗的旅程,生命才能達到豐富多彩的境界。

謝謝你關注@羊媽媽看閱讀 跟倆娃寶媽一起愛生活,愛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