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啥意思?

虽然不想承认,但中国的社会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要想“吃得开”,要想“混的好”,就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而与人打交道是最难的,毕竟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谁又能知道谁的真实想法呢?


那有没有什么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呢?有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大量与人际关系有关的经验教训,通过谚语或者俗语的方式表现出来!

民间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啥意思?


今天我就“抛砖引玉”,简简单单给大家说一个与人际关系有关的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

首先来看“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

“哥走侄不亲”,字面意思很简单,做大哥的不在了,留下的侄子和侄女一般也就和其他叔叔姑姑的关系淡了。大家应该都见过类似的例子,如果哥哥去世后留下的孤儿寡母没有改嫁还好,一旦改嫁,关系就几乎算是彻底断绝了!


”姐去门槛断”的意思和上一句相差不多,意思是做姐姐的去世了,姐姐娘家这边的人就和姐夫一家没什么关系了,甚至连门都不会登!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原因,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

那何谓“宗法制度”呢?

据《中国通史》所载:宗法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民间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啥意思?

说白了,维系宗族关系的纽带是血缘关系,血缘越近,关系越亲密,血缘越远,关系越淡薄。哥哥在世时,其他的叔叔姑姑与哥哥血缘关系紧密,连带着与侄子侄女的关系也亲密,哥哥一旦去世,侄子侄女与叔叔姑姑可就是隔代亲了,血缘关系远了自然就没有那么亲密了!

如果姐姐逝世的话,姐姐娘家的人与姐夫一家更是彻底没有了血缘关系,关系自然会渐行渐远!

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一些利益的纠葛与交往的忌讳,哥哥与姐姐逝世后,有可能会出现遗产继承、赡养老人等方面的利益纠葛,家长里短的也说不清道不明,这会让本就岌岌可危的关系雪上加霜!

而且哥哥去时后留下孤儿寡母,当叔叔的时常上门探望,难免会传出一些风言风语,姐姐去世后也一样,如果娘家这边的妹妹与姐夫联系密切,也会传出一些流言蜚语,人言可畏呀,中国人看中脸面,自然不会去招惹这些是是非非!

民间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啥意思?

如此说来,“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还是有些道理的,这里面涉及到血缘关系、利益纠葛、交往忌讳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劳动人民经验智慧的结晶!

“兄死叔就嫂”

字面意思是兄长过世后,小叔子娶自己的嫂嫂为妻,有些人可能会将其等同于“收继婚制”,但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收继婚制”来的更为“狂野”一些,不仅“弟继兄妻”,还有“子继父妻”的情况,多见于旧时的少数民族。

值得一提的是,“兄收弟妻、弟继兄妻”的行为在明清两代是被严令禁止的,据《明律集解.附例.户婚》所载:“兄亡收嫂,弟亡收妇者,各绞”,然而法律虽是如此规定,民间却是不以为然,“兄收弟妻、弟继兄妻”的情况屡禁不止,直到近代还经常发生。

究其原因,根源在“穷”,“兄收弟妻、弟继兄妻”多发生在偏远山间,山中贫困,为延续香火常常举全家之力为长子娶妻,其他兄弟却是没了娶妻的希望,如此情况之下,长子过逝,家中长辈自然想让嫂嫂嫁给小叔子。

而且长子若是留下子嗣,孤儿寡母也无法生存,改嫁他人又怕孩子受到虐待,思来想去,还是嫁给自己人来的靠谱一些,再者说来,孤儿寡母也不好再嫁,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使得“兄收弟妻、弟继兄妻”的情况颇为常见,官方虽明令禁止,却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也不是什么违法乱纪的勾当。

民间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啥意思?

“兄收弟妻、弟继兄妻”的情况虽然情有可原,却是有悖于纲常伦理,因此为儒家正统思想所不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低了!

小结:

“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这句俗语前两句还是颇有道理的,即使放到现在也有借鉴意义,但是“兄死叔就嫂”可就有些封建糟粕的意思了。

现代社会很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也告诉我们古人的经验并非全都是对的,我们应该秉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精神来对待古人的经验教训!

当然,这句俗语虽有借鉴意义,却并非绝对的真理,毕竟现实生活中“哥走侄更亲,姐去还登门”的例子也不少见,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就连“兄死叔就嫂”也并非绝对不可以,法律又没有明文禁止,如果两人真是两情相悦,又有何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