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最好钓的鱼:连竿鱼,但处理不好这些细节,下一竿就是收竿鱼

钓鱼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活跃人数很多,潜在的钓鱼人更多,就拿这两个月来说吧,回农村的务工者,在不走亲戚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在钓鱼中打发时间。所以鱼是越来越难钓了,所以钓鱼人心里苦啊,但是一年总会有那么一两次,会碰到好的鱼情,出现久违的连竿现象,这里就要谈到野外最好钓的鱼:连竿鱼了。


一、 案例回顾

也是在过年期间,许多人在一个生产队塘钓鱼,不管是什么天气,什么钓饵,人多的情况下,总会有那么一两个钓友的鱼情是不错的。也就是出现所谓的连竿现象,让周围的钓友好生羡慕,一般情况下也都会去围观,甚至是询问所使用的饵料,所采用的钓法等问题,这是常理。


但是好景不长,连竿没几次,最好钓的鱼被他"钓尽"了,一直出现停口的现象,旁边的钓友在揶揄:肯定是大鱼要进窝了,不然为什么会停口呢?但是,我看在眼里,担心在心里,其实他在连竿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最终导致最好钓的鱼变成了收竿鱼。比如:他没有意识到鱼已经被他钓起浮了,但还是坚持钓底,最终在一次锚鱼加跑鱼之后没口了,还有就是周围钓友的聚集,七嘴八舌的讨论也是有一定的影响。


野外最好钓的鱼:连竿鱼,但处理不好这些细节,下一竿就是收竿鱼

连竿


二、 什么是连竿鱼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连竿鱼的一些特征,就是在鱼情特别好的时候,不管是鱼主动进窝,还是被动进窝,最终的结果就是鱼越聚越多。而此时钓者不管钓技如何,钓饵如何,只要鱼钩上有食物,就能钓到鱼,可能抛竿的速度以及提竿的速度有所不同,但是连竿是很容易办到的。这也是钓友们通常调侃的,屁股决定鱼获的理由。


连竿鱼出现的原因

  • 鱼道所在:陆地上有马路,水里有鱼道,鱼在水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随意乱游的,它们有着自己既成的巡游路线,也就是所谓的鱼道了。当我们的窝点和鱼道有交集的话,那么连竿鱼就会很轻松。
  • 鱼群所在:鱼也是有着群居性,这不仅局限在小鱼身上,鱼聚集在一起,不仅是巡游,还会觅食,当它们游到我们的窝点的时候,就会形成争抢的局面,所以上鱼就非常容易,连竿不在话下。
  • 作钓方法正确:这是针对钓鱼高手的,他们为什么能连竿?一半的原因就在于会钓,作钓的方法正确,才能将鱼诱到窝点,节奏把握的很恰当,才能把握住每一次鱼的咬钩,越钓鱼越多,连竿不断。


野外最好钓的鱼:连竿鱼,但处理不好这些细节,下一竿就是收竿鱼

鱼群所在


三、 连竿需要处理的一些细节

1、 明确对象鱼

虽然野外钓鱼,面对的鱼种很多,鱼体大小也不一,但我们还是要首先明确一下我们的对象鱼。因为每种鱼的生活习性,进食特征等方面还是有一点区别的,最简单的就是先明确钓底还是钓浮?


比如:想钓底的话,也有不同的鱼种,鲫鱼的话是俯身吸食的,然后抬头游走的;鲤鱼的话,是嘴巴超下,捡食地上的食物的;而黄尾鲴,鱼嘴也是朝下的,鱼嘴也小,捡食钩饵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2、 把握好鱼情

我们钓鱼肯定要考虑鱼情的变化,鱼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鱼会离底上浮,有时候鱼会沉底。通常情况下,钓友会跟着鱼情走的,就是寻找暂时固定的鱼层,来实现连竿的,但是当鱼层发生改变之后,还是要重新寻找的,以实现再次的连竿。


而要是意识好一点的,钓技高一点的钓友,可能会想办法去控制鱼情,就是把握住鱼层变化的节奏,利用抛竿的频率,利用饵料的特征,利用提竿的时机,比如:防止锚鱼炸窝,防止鱼上浮抢食,就会控制饵料的雾化程度,减少抛竿的频率等。这不是说故意放弃连竿的好机会,而是为了长期的连竿做准备。

野外最好钓的鱼:连竿鱼,但处理不好这些细节,下一竿就是收竿鱼

使用搓饵控制雾化


3、 饵料是否对路

饵料是最直接接触鱼的,所以其整体的情况在一定的时候决定了连竿,可以从味型,状态,大小来分别说明。

  • 味型:就是饵料的味道,腥味的肯定招小鱼,但是在温度低的时候比较有效,如果想大鱼连竿,就要使用味型偏淡一点的,否则小鱼闹窝,连竿的只能是小鱼。
  • 状态:就是饵料的雾化和散落程度,比如:在钓鲢鳙的时候 ,就是要注重雾化,以吸引鱼进窝,此时雾化要快一点,但是当鱼进窝后,雾化要降低一点,为鲢鳙吸食提供更多的时间,否则雾化太快,鱼还没开吃就没了。
  • 大小:就是饵团的大小,大团的搓饵肯定是针对大鱼的,但是当鱼口轻的时候,就要使用小饵料或者是拉饵,但是遇到滑口鱼的时候,就要用大饵团,才能禁得住它们的涮口。


4、 鱼钩的选择

  • 大小:小钩是能钓到大鱼的,能不能钓上来是另一回事,但是大钩一定不能钓小鱼的,尤其是在温度低的时候,鱼钩稍微用小一点,就能感觉出不同的效果,连竿不在话下。
  • 钩型:钩型不同,作钓效果就不同,有的鱼钩利于主动刺鱼,比如袖钩;有的利于被动刺鱼,比如丸世;有的不易跑鱼,比如歪嘴的伊豆;而有的
    适合钓大鱼,比如伊势尼。只有根据鱼种,选对了钩型才能连竿不跑鱼。


野外最好钓的鱼:连竿鱼,但处理不好这些细节,下一竿就是收竿鱼

鱼钩的选择


5、 漂相的把握

  • 善于观漂:鱼口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漂相,野外作钓,什么漂相都是会出现的,比如:最常见的就是黑漂代表吃口干脆,顶漂代表鱼已经衔着钩饵游走了,顿口代表鱼大力的吸食。
  • 把握特殊漂相:不同的水域,鱼情也不一样,比如,有的地方滑口鱼比较多,那么出现特殊的漂相就比较多,通常表现为阴漂,或者无漂相的现象。如果能了解这些漂相,就能把握提竿时机,连竿就能完美实现。


6、 适时的补窝

钓鱼不打窝,钓的也不多,即使是鱼群进窝了,但是对窝料的消耗是非常快的,为了实现可持续的连竿,就要及时进行补窝。有时鱼群是一阵一阵的,每次也是三五成群,当我们把它们都钓完之后,也还是要补窝的,也就是为下一次连竿做充分的准备。

野外最好钓的鱼:连竿鱼,但处理不好这些细节,下一竿就是收竿鱼

适时补窝


7、 关注天气变化

天气是影响鱼类生存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什么样的天气,就有什么样的鱼情,而天气是可能随时随地发生变化的。在某些特定的季节,可能会出现特定的天气,

比如:每年夏季的时候,会出现三伏天的天气,此时气压是非常低的,鱼是非常难钓的,如果想钓的话,还是要选择在入水口或者增氧机旁边,要不然就尝试一些小药来促进鱼开口。


而突变的天气变化也是很多的,比如在夏季的时候,时常会出现阵雨暴雨的天气,此时就要适当关注,在下雨前是不宜作钓的,在降雨后,可以出钓,是可能连竿的好机会。


8、 人为因素的影响

  • 声音:就像开头说的那样,人在岸边大声喧哗,声音会传到水里,鱼也能感知到的,那么就会产生警惕心,即使是在连竿的时候,也会出现停口的现象。
  • 衣着:有时候我们会发现,飞鸟会惊跑浮在水面上的鱼,所以鱼在水里是能观察到岸边的情况,那么我们的衣着如果和岸边背景色不一致的话,肯定会被鱼发现的。


野外最好钓的鱼:连竿鱼,但处理不好这些细节,下一竿就是收竿鱼

钓鱼衣服和环境融合


最后总结

野外作钓,鱼获是衡量作钓的标准之一,但是总会有那么几次,人品爆发,作钓时连竿不断,此时鱼是最好钓的。假如没有把握好对象鱼,鱼情,饵料,鱼钩,漂相,窝料,天气,以及人为影响等因素的话,连竿鱼也将会变成收竿鱼的。当然,其它的影响因素也是存在的,这还有待于钓友们的补充。


我是爆护终结者,本次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