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豪开局100美元,90天内赚100万:要老李上,行不行?

连着写了好几天疫情相关的内容,心里其实挺压抑的,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些没那么沉重的话题。

这两天知乎上,有个很火的问题: “如何看待国外亿万富豪无人脉90天重新用100美元赚到75w?”

亿万富豪开局100美元,90天内赚100万:要老李上,行不行?

这是个Discovery的真人秀,叫《富豪谷底求翻身》,全集B站可看。男主是全美第一借贷公司stearns的老板,仅个人资产就如下图:

亿万富豪开局100美元,90天内赚100万:要老李上,行不行?

为了证明“屌丝在这个时代也能从零逆袭”,男主隐姓埋名,开局一辆破皮卡+100美元,誓要在90天内赚到100w美元,他从打临时工、卖废品到卖二手车、卖房,挣取启动资金。

接着空手套白狼招兵买马,创立烤肉店,在美食节上夺冠打出名声,最后品牌估值达到75万美元,大致看了下影片后,我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 要是我上这个节目,会怎么样?

1.哪怕上天给你剧本,大部分人依然演不好

知乎的高赞评论里,10个有8个在喷剧本和摄像机加持,我不否认,1500美元卖3个旧轮胎,几百块进的二手车卖几千,固然有雕琢的痕迹。

但你让普通的上班族,照着这个剧本走,他绝对达不到男主的高度和节目效果,拆解项目的能力、挑选合作伙伴的眼光、管理团队的艺术……

片子里的门道太多,我就挑一个我最有感触,但普通人又做不到的点来展开:男主从不迷信自己的智力,而是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甚至不惜花大价钱。

亿万富豪开局100美元,90天内赚100万:要老李上,行不行?

在对当地市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没有迷信几十年来积累下的商业嗅觉,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当地的创业孵化中心。

在手头只有几千美元之际,为了弄清办一个啤酒厂所需要的手续,他不惜花1000美元去咨询律师,买房子选店铺找中介、装修找设计师、授权给当地员工找靠谱的厨子,在普通人看来,应该亲力亲为或者省钱的活儿,男主都找了专家去解决。

相较之下,由于长期受打工者思维、小商贩思维影响,不少创业者,遇到问题都喜欢自己琢磨。

个体户零经验开个餐饮外卖店,宁愿自己早起贪黑挣个辛苦钱,也不愿意找个靠谱的加盟,解决品牌、线上运营和供应链,传统企业想靠新媒体打开市场,宁愿找行政或人事兼着弄一下,也不愿意招聘新媒体团队,或者去找代运营公司。

他们总觉得请专家贵、上当受骗,迷信自己的经验和能力,琢磨着琢磨着,最终陷入泥潭不得其解,很多店铺和企业,就这么倒闭了。

如果我去这个节目,也许90天内100w很难做到,但是“专门的事情找专门的人”,一直是我创业至今行动指南。

我是靠内容在知乎起家的,发展至今靠的都是与人合作,找各个领域的高手,而不是自己盲人摸象、单打独斗。

亿万富豪开局100美元,90天内赚100万:要老李上,行不行?

我不可能精通所有题材,因此写公务员职场找了老秘书、红尘处长,写情感找了源姨,我不可能精通所有平台,因此做抖音找了浦月,做头条找了徐公。

我不可能精通所有行业,因此搞餐饮找了言午,拍电影找了藏山,做音乐找了胥珊珊,作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你可以不是一名专家,但你必须在判断市场、作出决策之后,敢于让专家去完成你的脑海中的蓝图。

老板最宝贵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精力,如果把普通人放到节目中,大部分人都会为了节省那几百一千,最后翻倍地为自己之前的抠抠搜搜买单。

纸上谈兵的打工者,和战场上拼杀过的老板之间的关键差距,并不是脑中道理和手上金钱,而是多年实战经验积累而出的,思维高度,以及敢于快速决策的行动力。

节目中的鸡汤我就不一一复制粘贴了,老李接着还想聊聊:我是怎么看待类似的片子的?

2.看待节目的方式,决定了你的思维高度

如果你把它当作金科玉律,试图从里面找出创业守则,那只能说明学生思维太重,还迷信所谓成功学,但如果你只沉迷于找节目BUG,一个劲地怼别人演戏,那也只能说明你确实会批判,但离批判性思维还差得远。

我看这类节目,只关注一点: 如何从里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付诸实践或解释现实情境。

比如,片中有个让人有争议的场景:美食节夺冠的主力战将——女主厨,在餐厅开起来之后被开除了。

原因是,男主希望她能承担责任、独挑大梁,女主厨却并不想参与管理。

亿万富豪开局100美元,90天内赚100万:要老李上,行不行?

有人觉得,情绪化不听话的员工,是个定时炸弹,在创业初期就识别并踢掉,男主有先见之明,也有人觉得,要是没有女主厨,美食节根本不可能夺冠,男主卸磨杀驴不地道。

但我会跳出对错这个框架,思考这么些东西: 既然女主厨在餐品制作上的能力OK,那为什么就不能专才专用,让她只负责烤肉、带学徒、研发新品呢?

企业里,人才的发展路径,不都有纵向专家,以及横向管理者两条路径吗? 再比如,片中,男主在不给工资,画大饼的情况下,空手套白狼整出一只杂牌军。

在美食节上,虽然最后夺了冠,过程却是一言难尽: 缺人手指望员工带亲友,缺材料指望当天从别的摊位买,开烤前没有正儿八经的实战演练,甚至连主角烤炉也差点没按时完工……

亿万富豪开局100美元,90天内赚100万:要老李上,行不行?

一般人都能想到的是:正面就是夸,说男主带团队能力牛逼,随机应变,反面就是怼,谁这样都能干掉别的正规军,太假。

而我会更多地结合自己带团队的角度去想:在现实创业中,我也会试探甚至会去赌,但绝对不会把企业的身家性命,押注在完全没有磨合过的新团队上。

针对这个节目,高维度思考的例子还有无数个,这取决于你的身份,以及你想从中得到什么:割韭菜的人,觉得这就是美帝精英阶层的愚民节目,写个答案喷完之后,就把里面洗脑的那一套学走,拿去洗别人。

搞策划的人,学到了一个绝佳的做节目套路,兴高采烈地拿去本土化。有小伙伴经常在后台提问:老李,如何才能提升思维高度?

怎么去看待这样的片子或者书籍,就是一种绝佳的训练。 很多人喜欢提炼出满篇的大道理,就像小学作文写观后感一样。

但实际上,若这些道理你无关,和你的经验阅历不相符,那就是毒鸡汤、正确的废话。

3.很苦,今年会更苦

知乎上不少人,对这个节目,讲起道理来长篇大论,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我上,我不行。”

为什么?因为创业真的是太苦了。光是男主开局100美元,为了省钱大冬天睡两周汽车里的玩法,就得吓退不少人。

亿万富豪开局100美元,90天内赚100万:要老李上,行不行?

说到苦,我想起来以前在企业里,开会的时候,领导们总喜欢说:今年,是最近几年来最苦的一年。

但没想到2020年,这句话竟一语成谶: 商场实体店恢复营业遥遥无期、工厂企业延迟开工损失惨重、餐饮影视等这种极度依赖“春节经济”的行业更是欲哭无泪。

就老李我个人来说,开年继续开外卖店的计划,肯定是得往后搁置了,三四个门面的租金已交,也只能无奈空置。

谁都希望疫情快点过去,一切恢复正常。但有时候我也会想,这次天灾人祸,对创业者来说,会不会也是一种破局:

厮杀激烈的春节档电影纷纷撤档,徐峥的《囧妈》竟然能免费看,既卖了口碑,也补回了票房。

往后影视行业,这种打法会不会成为院线之外的一种常态?

亿万富豪开局100美元,90天内赚100万:要老李上,行不行?

线下教育停止开展,不少企业纷纷发力线上,甚至免费开放课程,吸引流量。线下恢复后,这些流量如何进行二次付费转换?是导流回线下,还是找到新的线上盈利模式?

订单取消、食材囤积,不少餐饮店给周围居民免费送菜,并关闭堂食保留外卖,有没有企业会因此,把从外卖为辅变成外卖为主?轻资产、轻门店的道路会不会成为主流?

亿万富豪开局100美元,90天内赚100万:要老李上,行不行?

不少人在家待工待业,成千上万个不见经传的账号,在这期间做出10w+爆款,副业刚需的观念,全民自媒体的趋势,离我们又有多远?

创业很苦,今年会更苦,时势造英雄,风口上的猪,自然飞得高;英雄造时势,生死存亡关头,能活下来才是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