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病人》:从三个角度剖析电影“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及思考

电影《英国病人》是根据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同名小说而改编 ,由著名好莱坞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执导的经典影视作品。上映后一举获得了第69届奥斯卡9项大奖,以及英国演艺学院所颁发的6项大奖,可谓盛极一时。

该电影以残酷的二战和无垠的沙漠为背景,通过两条感情线,演绎一场跨越时空的爱情悲剧。其中,主线是艾马殊伯爵和凯瑟琳・克利普敦夫人的婚外情,副线则是汉娜和基普之间的爱情。

电影中人物来自世界各地,“多元文化背景”给情节的发展、人物情感的走向带来深刻的影响。也正是因为电影“多文化的融合和冲突”,才给观众带来一场庞大的视觉盛宴。

今天,我将从人物塑造、叙事方式、情感线三个角度,来分析电影中“多文化的融合和冲突”。在第四部分,我会谈谈这部电影带给我对爱情与生命的几点思考。以下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 01、人物塑造的“多文化碰撞”:人物间的不同文化相互碰撞,让故事情节更饱满
  • 02、从叙事方式的角度,体现“多文化的交汇与融合”
    :采用多元文化因素,突出文化间的碰撞;又以一场象征意义的大雨,使多文化交汇融合,得到心灵的一致释放
  • 03、从情感线上,突出“多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文化的差异使彼此相互吸引,文化的冲突又使爱情走向灭亡
  • 04、基于《英国病人》两段时空交错的爱情故事,谈谈我对爱情与生命的几点思考
《英国病人》:从三个角度剖析电影“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及思考

01、人物塑造的“多文化碰撞”:艾马殊才华横溢,凯瑟琳优雅聪慧,汉娜善良坚毅,基普神秘自卑,人物间的不同文化碰撞,让故事情节更饱满

电影中各个人物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这些不同文化差异的人物聚在一起发生着文化的碰撞。

主线男主人公艾马殊是匈牙利伯爵,同时又是历史学家和探险家,精通九国语言,不喜欢政治,醉心于自然。凯瑟琳则是一位英国飞行员的妻子,博学多识,是一位典型的英国淑女。而其丈夫表面上是地理学会的成员,实际上却是为英国打探北非地图的间谍。

副线中的汉娜是来自加拿大的女护士,善良坚毅,爱人在战争中死亡。拆弹手基普则来是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具有神秘的东方气息;还有为盟军效力的间谍卡拉瓦乔代号“会友”,在多国之间游走。

正如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所言:“战争的精华,却不是在胜利,而是在于文化命运的展开。”

战争将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汇集在一起,透过文化的碰撞、融合、排斥,使彼此的命运相互联系又有着必然的冲突,从而营造了宏大壮阔的气势和凄美悲凉的氛围。

在我看来,文化的融合让人物有了交集,从而组成一幅美丽壮阔的图画。而差异则让他们保持了自我的文化特质,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活,更加深入人心,也使电影情节更为饱满、生动。

《英国病人》:从三个角度剖析电影“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及思考

02、从叙事方式的角度,体现“多文化的交汇与融合”:采用多元文化因素,突出不同文化间的碰撞;最后以有象征意义的一场大雨,使多文化交汇融合,得到心灵的一致释放

电影不仅将诸多跨文化的元素运用到人物和场景,更在叙事方式上采用了多元文化。

比如,英国病人随身携带的那本西方历史之父赫罗蒂特斯的历史专著,影射男女主角穿越时空的沙漠之恋,贯穿于全片中。

汉娜在废弃的钢琴上演奏钢琴曲,打趣时提及巴赫钢琴曲。印度青年基普包裹的头巾和长至腰际的头发则是代表印度文化的符号。还有用特制药水救了英国病人的沙漠居民,他们吟唱如咒语一般,挂满了瓶瓶罐罐的骆驼无一不是非洲沙漠文化的象征。

整部电影将多种文化元素融为一体,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宏大壮阔的视觉效果和深入人心的情感体验。

《英国病人》:从三个角度剖析电影“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及思考

最能体现多元文化交汇和谐的一幕是在修道院里塔楼外。久旱逢甘霖,众人一起在雨中奔跑跳跃,即使是行走不便的英国病人,也同他们一起享受了一段快乐时光。

平日神秘忧郁的英国病人因为疾病的困扰和回忆的折磨很少展露笑颜,但在这个雨中狂欢的场景,透过他斑驳的面容,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舒缓和快乐。

在这个场景中,身怀仇恨的卡拉瓦乔暂时忘却了他的断指之仇,基普忘却了白日里危险的拆弹工作,汉娜也将对基普的担忧和悲伤的过往抛在脑后,而英国病人更是将前尘往事埋在了心底。

这些人抛开了身份的束缚,文化的差异,以及各自痛苦的过往,都在这场大雨中得到了释放与解脱。可以说,雨作为贯穿整部电影的重要象征符号,与代表着毁灭与死亡的“火”不同,水象征着救赎与解脱,也是“多文化交汇融合”的催化剂。

在我看来,一场大雨冲刷了多文化碰撞间尖锐的棱角,包容了文化间的冲突,使多文化交汇在一起,让不同文化的人汇聚在一起得到心灵的释放与救赎。

《英国病人》:从三个角度剖析电影“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及思考

03、从情感线上,突出“多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文化的差异使彼此相互吸引,文化的冲突又使爱情走向灭亡

人物文化背景不同,造成了人物性格上的差异,这都是文化差异的体现。

艾马殊是来自匈牙利的伯爵,虽潇洒淡薄,但骨子里仍然有着深刻的控制欲和大男子主义。而凯瑟琳作为一位英国上流社会女子,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英国式教育,但骨子里却喜好自由。

文化背景的差异让他们之间的感情过程炽热和甜蜜,又添了几分不安和恐慌。

至于副线中的汉娜,来自加拿大,她的国家没有太多对于国民压抑的教条和羁绊,因此她的性格是开朗善良的;而战争生活又培养了她坚毅果敢的性格,丧失爱人和挚友的伤痛过往又为她平添了几分忧郁气质。而男配角基普,深受本民族锡克文化的影响,加上英国对印度的殖民色彩,他的身上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息,神秘又充满吸引力。

他们之间被对方的与众不同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投入了感情。但随着相处,很多潜在的问题也慢慢暴露。可以说,文化的差异最初是男女相互吸引的动机,也是情感升温的催化剂,但也可能是情感不和谐和矛盾的导火索。

《英国病人》:从三个角度剖析电影“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及思考

从主线来说,艾马殊是一位伯爵,出身贵族家庭,骨子里带着骄傲。而凯瑟琳接受传统的英式淑女教育,却有一颗向往自由、挣脱束缚的心。他们相遇,相爱,相伤。

凯瑟琳在这段感情中一直处于克制和纠结的状态,痛并快乐着。 艾马殊步步紧逼,凯瑟琳则步步后退,直至无路可退。

在我看来,虽然这段不伦之恋注定以悲剧告终,但他们各自文化背景的差异,更是他们之间矛盾的根源。人们都只为感人的爱情悲剧所叹息,却忽略了即使没有杰弗里的撞破,他们之间性格本身的差异和文化冲突,也会让他们产生很多矛盾。

而从副线来说,护士汉娜和印度青年基普之间的爱情就要简单的多。头包白布的印度小伙对于汉娜来说是神秘的,充满吸引力的。而印度小伙也被这个善良勇敢的姑娘所吸引。

但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他们拥有不同的爱情观。

基普深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喜静,性格也偏严肃。当基普的战友因为未排除的炸弹而离世后,基普悲痛万分,自责不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静坐冥想,以此来悼念好友。而心急担忧的汉娜却一心想进门陪伴爱人度过这悲伤的时光。

二人文化背景差距大,文化差异也更深。彼此之间的文化冲突,给他们的爱情染上悲剧的色彩。

在我看来,爱情的产生可能只需要那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但情感的发展和延续却需要双方的理解与认同。文化差异可以是欢乐的起源,文化冲突却会成为痛苦的深渊。

《英国病人》:从三个角度剖析电影“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及思考

04、基于《英国病人》两段时空交错的爱情故事,谈谈我对爱情与生命的几点思考

《英国病人》是一部二战题材的史诗级电影。然而,电影故事却没有一场戏是正面描写战争的,取而代之的是动人的爱情故事。

接下来,我结合观看《英国病人》中得到的一些感悟,谈谈我对爱情与生命的几点思考:

①真正的爱情,来自心灵的契合。

电影中,艾马殊才华横溢,言辞间透着一股桀骜与睿智。凯瑟琳外表优雅,学识丰富,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迷人的气质,随口说出的历史典故,都闪烁着聪慧和知性的光芒。他们志趣相投、心思相通,彼此欣赏和吸引,爱上对方。

就心灵的契合度而言,艾马殊要远胜于凯瑟琳的丈夫。凯瑟琳和丈夫的性格相左、气质相差甚远。她对丈夫的感情,很大程度上是青梅竹马的手足情,友情或亲情胜于爱情。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况。两人从小感情很好,青梅竹马,对方对自己好,就以为这是爱情。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或者感动。如果两人性格、爱情观相差甚远,感情波澜不惊,没有心灵的激荡与共鸣,那不是爱情,充其量只是友情。

《英国病人》:从三个角度剖析电影“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及思考

②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即使是受伤的心灵也能给人带来希望。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深刻意蕴在于对生命的悲悯之情。

凯瑟琳和艾马殊在背叛了婚姻和友情的前提下完成了爱情,但上天仍留有悲悯之情,让艾马殊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对往事做个总结。

而对于汉娜,心藏着失去爱人和挚友的伤痛。上天安排她遇见一个如父般伟岸博学的“英国病人”,让她有了情感的依恋和悲伤的倾诉对象;又让她遇见了基普,满足她少女的情感。

对于卡拉瓦乔,那个心怀仇恨的断指者,上天为他安排一个温柔的妻子和美满的婚姻。这些都曾被战争笼上阴影的生命,在这个小院里相聚,相互扶持。伤痛或许无法根除,但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解脱与救赎。

这也是这部电影带给我关于生命的思考:我们作为渺小的人,或许面对生命中的苦难无力回避,但即使是受伤的心灵也能为他人带来慰藉和希望,渺小的力量也能给予他人幸福。

在我看来,电影或许给人些许的遗憾,但细细品味,故事的结尾为我们留下了一线希望。生命的美好要比爱情本身丰富得多。爱情及世间的一切快乐,都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之上。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曾经的痛苦,而在于坚持和守望,更在于解脱与救赎之后带来的新生。

《英国病人》:从三个角度剖析电影“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及思考

结语:

看完电影《英国病人》,不禁陷入了沉思中,我们往往因为爱情的失去而痛苦,有人还不惜为之殉情。殊不知,生命才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珍惜生命,才有机会谈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