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發跡後有兩心願,一個至死也沒實現,另一個因何甘願放棄?

杜月笙於清光緒十四年農曆七月十五日(1888年8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川沙廳(現為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附近。為了生活,杜月笙的父親杜文卿在茶館當過跑堂的,在碼頭扛過大包,杜文卿積攢了一點錢財之後就與人合夥在楊樹浦開了一家小小的米行,維持生計。杜月笙的母親朱氏就進了紗廠做女工來填補家用。


杜月笙發跡後有兩心願,一個至死也沒實現,另一個因何甘願放棄?


1889年的時候,上海一直下雨,這場雨連續下了一個半月,四處都很潮溼,在這種衛生條件差而且又潮溼的情況下,上海爆發了瘟疫。當時杜月笙只有一歲多,這個時候他的母親懷有身孕。

由於日子過得非常緊張,所以杜月笙的母親朱氏一直營養不良,最後雖然成功生下了杜月笙的妹妹,但是卻因為流血過多而去世了。

杜文卿僱人把朱氏的遺體裝進棺材,運回了高橋鎮老家,因為無錢下葬就只能稍作遮蓋放在一個院中。

杜月笙的父親一個人養著兩個孩子,一個剛剛出生,一個不到兩歲,日子過得非常辛苦。

後來有一戶人家看他們過得太困難,於是就提出了要收養杜月笙的妹妹。剛開始杜文卿不同意,但是後來想了想,如果不給別人撫養,很有可能最後兩個孩子都被餓死,於是就忍痛將杜月笙的妹妹送了人。

杜文卿帶著兒子經營著小米行來餬口。這時候他們父子倆遇到了一個好心的女人,杜月笙的繼母張氏,可是不幸的命運卻並未放過年幼的杜月笙。1892年,上海大旱,貧病交加的杜文卿也去世了。張氏也無錢安葬杜文卿,就同樣用一口薄棺裝了杜文卿的遺體後,送回了老家安置,放在了朱氏的棺木旁邊。

1895年,繼母張氏外出找活時失蹤,孤苦無依的杜月笙來到了外婆家被舅舅撫養。


杜月笙發跡後有兩心願,一個至死也沒實現,另一個因何甘願放棄?


疏於教養的杜月笙覺得家鄉太貧窮了,13歲的杜月笙做著一夜暴富的美夢跑去了大上海。經過一番努力,19歲的杜月笙成了一個水果行的正式夥計,20歲的時候經人介紹正式成為了一名青幫弟子。

又通過青幫的兄弟介紹成了黃金榮的隨從。杜月笙開始了他的飛黃騰達之路,逐漸成為了上海灘呼風喚雨的人物。

發跡後的杜月笙一直有兩個心願,一是找到失散多年的妹妹,一是讓父母屍骨入土為安。

為了實現找到妹妹的心願,杜月笙嘗試過很多方法,想方設法去聯繫當年收養妹妹的那戶人家,但是因為自己當年還非常小,所以很多細節都已經不記得了,尋找自己的妹妹就像大海撈針一樣。

而她的妹妹也是很小就被送走,所以她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親哥哥,也無法去尋找杜月笙。杜月笙到死也沒能實現這個心願,這也成為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杜月笙發跡後有兩心願,一個至死也沒實現,另一個因何甘願放棄?


人死後講究入土為安。

在鄉下,放置在院中的杜月笙父母的棺材中間,逐漸長出了一棵黃楊樹,而且越長越高。當杜月笙發跡後擇吉地,為父母重新下葬時,黃楊樹已經生長的枝繁葉茂,完全遮蓋了杜月笙父母的棺材。

此時一位風水先生說,放置棺材的地方是寅藏卯發福蔭後人的風水寶地,而那顆黃楊樹,更是讓子孫後代永享榮華的根源。


杜月笙發跡後有兩心願,一個至死也沒實現,另一個因何甘願放棄?


杜月笙聽信風水先生的話,放棄讓父母屍骨入土為安的心願,在老家修建了杜氏宗祠,而父母的棺材一直放置在黃楊樹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