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風氣之先—陳子昂在唐詩發展中的作用

陳子昂是初唐的詩人,對大多數人而言,陳子昂是因為他的《登幽州臺歌》而知名,對中國文學史有研究的人,更知道他是唐代詩歌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因為他是一個復古派的大將,

他反對六朝的形式化走向,不滿詩歌被當作一種講究對偶、聲律、用字的文字遊戲,他認為詩歌應該是要有寄託有感發的生命力的藝術,所以反對六朝甚厲。

確實,南朝的詩壇上是以對偶、聲律、用字這一面的追求作為主要的特徵。一般認為六朝尤其是南朝包含宋、齊、梁、陳、隋這幾個時代,是一個講究對仗工整,聲律動聽,和文字華麗的階段,而過度強調文字的講究就很容易失去對內在感受的發生,因此甚至有人批評南朝的詩歌表現是形式化的、表面的、唯美的、不是內容深刻的,有生命力在感發的。

開風氣之先—陳子昂在唐詩發展中的作用

而且,南朝的詩歌發展還直接影響到後世的初唐,初唐大約有100年,出現了上官儀、王、楊、盧、駱這四傑以及“沈宋”,就是沈佺期、宋之問等等著名的詩人,他們屬於南朝詩歌發展的直接繼承人,形成了初唐詩歌的主流。因此明代陸時雍他在《詩鏡總論》這部著作裡就說:“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點出他們時間的這個繼承關係。

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一個聲嘶力竭的反對者,那就是陳子昂。他覺得文字的講究不應該反客為主成為詩人最主要的目標,事實上他認為情感心靈的表達才是文學最根本的價值,而齊、梁的詩人實在是本末倒置。因此陳子昂以復古的理論與100多首詩歌的創作逆勢走出不同的道路,當時他雖然沒有辦法動搖到詩壇,他的這個主張和努力到了後來卻影響到偉大的詩人李白,一前一後形成了一種激昂的聲勢。

開風氣之先—陳子昂在唐詩發展中的作用

因此,有人把唐詩有別於六朝的旺盛生命力歸功於陳子昂,這也造就了陳子昂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例如說韓愈的《薦士詩》就說“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搜春摘花卉,沿襲傷剽盜。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總而言之,他就是在批評六朝,尤其是南朝宋,齊,梁,陳這幾個朝代,韓愈認為這些時代的詩人就好像夏天的蟬在呱噪一樣,沒有什麼動聽的聲音,只不過是“搜春摘花卉,沿襲傷剽盜。”只在無關緊要的小地方做文章,流於風花雪月,“爭構纖維,竟為雕刻”。而且,他們還流於輾轉抄襲,沒有創意,這就是反對者最常見的批評。然後韓愈說:“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請注意“始”這個字,這標誌了陳子昂最重要的文學史地位,意思是說他的作品不一定最好,和後面的復古大將李白相比事實上是不夠的。但是從一個時間點來講,他確實是所謂的開風氣之先,把文學發展扭轉回正道上。也就成為所謂的時代的先行者領導者,就這一點而言,陳子昂獲得了一致的公認。

開風氣之先—陳子昂在唐詩發展中的作用

歐陽修、宋祁所編撰的《新唐書》,在《陳子昂傳》裡面,他就提到了“唐興,文章承徐庾餘風,天下祖尚,子昂使變雅正”。又是這個“始”字,可見陳子昂的歷史地位就是在於開創性,而他的開創性就是把南朝徐、庾所帶來的影響加以扭轉、改變回歸到雅正,漢魏風骨這就是所謂的文學正統。

再例如說宋代的劉克莊,他在《後村詩話》裡也說“唐初,王、楊、沈、宋擅名,不脫齊梁之體,獨拾遺首唱高雅沖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請看首倡高雅沖淡之音,這就等同於子昂始變雅正然後接下來才有後繼者,把這樣的一個非主流變成了後代的主流,以至於太白、韋、柳繼出,皆自子昂發之,大家都是在肯定陳子昂掃去六朝錦色的一個歷史地位,所以陳子昂可以說“因開風氣而為師”因為開了風氣而成為先驅的導師,再到了明代胡應麟《詩藪》也說“子昂的《感遇》,盡削浮靡,一振古雅,唐初自是傑出”。陳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就是他用來扭轉六朝風氣的有力傑作,把纖弱、浮靡、綺麗、雕琢的誤入歧途加以導正回到高雅醇厚的理想。

開風氣之先—陳子昂在唐詩發展中的作用

我們上面提到的種種說法可以看出,抱持著這一種態度的人很多,從唐朝一直到今天這都是非常強大的意見主流,我們現代的文學史也大都是採取這樣的說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