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安:瑶山“金凤凰” 精算“扶贫账”

【通讯员:覃庆和 唐洪 罗洁芳 摄影报道】她,是瑶山深处的数学才子;她,是融安县学历最高的“村两委”干部;她,是融安县年龄最小的村民委员会女主任;她,是脱贫攻坚最基层的“战士”;她,是融安县深度贫困村的巾帼玫瑰……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基层一线,集结了一批批优秀的巾帼扶贫战士。


广西融安:瑶山“金凤凰” 精算“扶贫账”

3月4日,在融安县板榄镇东岭村,村主任戴盘珍(左一)与同事们在整理扶贫档案。(覃庆和 摄)

位于大山深处的板榄镇东岭贫困村的村主任戴盘珍就是其中一名瑶族女战士,她与战友们栉风沐雨、并肩作战,为改善家乡贫苦落后的面貌献出自己绵薄之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反哺家乡“报桑梓”

戴盘珍出生于板榄镇东岭村一户普通瑶族农户家,在学业上,她从小就勤奋刻苦,立志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飞出穷山坳。“家里经济并不宽裕,小学毕业后我停学了两年才重拾学业上初中。”戴盘珍说到。对于重返校园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戴盘珍更加珍惜,经过勤学苦练,2009年考取了广西大学数学系。

广西融安:瑶山“金凤凰” 精算“扶贫账”

无人机拍摄的融安县板榄镇东岭村东岭屯瑶寨。(覃庆和 摄)

2013年毕业后,在广东短暂工作的她毅然选择回到老家照顾年迈的父亲;2017年,在村里一位老党员的推荐和鼓励下,29岁的戴盘珍参加了村委干部的选举,并以高额票数当选东岭村村主任。

戴盘珍是县里为数不多的年轻村干,全新的工作岗位和年龄的问题,在开展工作中少不了碰壁。但她骨子里透着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她说:“刚开始,我对于村务工作并不熟悉,尽管从小在村子里长大,但在实际开展工作时还是有一定难度,为了能尽快进入角色,我天天跟着村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他们进村入户,学习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

广西融安:瑶山“金凤凰” 精算“扶贫账”

3月4日,在融安县板榄镇东岭村,村主任戴盘珍在印制扶贫政策宣传资料。(覃庆和 摄)

“戴主任特别能吃苦,也胆大心细,村里脱贫攻坚最忙的时候,她一个女孩子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还骑摩托车翻过7公里左右的山路回家,有时呢就直接在村委办公室睡着了。”东岭村第一书记黄善辉说,戴主任还是两个小孩的母亲,家人对她的工作给予很大的支持和理解。

广西融安:瑶山“金凤凰” 精算“扶贫账”

3月4日,在融安县板榄镇东岭村,下班回到家的村主任戴盘珍(前二)在陪伴家人。(覃庆和 摄)

“小戴是大学生,点子多,在任职期间啃下了村里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村里老党员戴承杨对戴盘珍的工作树立了大拇指。例如陈年的林地纠纷,在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20多起林地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群众都很认可她。她常说做群众工作要以理服人,事在人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她开展村里工作已经是一把老手了,村里群众都由衷的称呼她“戴主任”。

脱贫致富“精准算”

“我来帮你算一下,如果你今年种植罗汉果,每亩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每亩奖补是600元......”2018年初,戴盘珍在向建档立卡脱贫户戴宗斌解读产业菜单政策。在她的建议下,戴宗斌种了4亩罗汉果,养了30羽鸡,当年纯收入8000多元,顺利实现脱贫。

戴盘珍每次向贫困户解读产业菜单政策时,都会提前对当年的菜单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受益点,因户施策为贫困户进行产业推荐。为便于宣传扶贫政策,她建了全村首个贫困户微信群,在线上与贫困户及时沟通,答疑解惑。

广西融安:瑶山“金凤凰” 精算“扶贫账”

3月4日,在融安县板榄镇东岭村,村主任戴盘珍(中)向群众讲解今年的产业扶贫政策。(覃庆和 摄)

“我算了下,有了路之后,村民出行方便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村的产业附加值提高了 。”当村主任这两年,戴盘珍带领村民修通了总长经12.2公里、路基5.5米、路面宽4.5米的通村硬化道路,并接上了乡镇路网,还有2公里产业路正准备进场施工。截止目前,全村90%的通屯道路已经硬化,预计到2020年年底可以全部实现硬化。

广西融安:瑶山“金凤凰” 精算“扶贫账”

3月4日,在融安县板榄镇东岭村,村主任戴盘珍在一条通屯道路塌方处设置警示标志。(覃庆和 摄)

东岭村是“十三五”贫困村,也是少数民族聚集村,瑶族群众占80%,全村辖11个自然屯。在戴盘珍科学精准的带领下,2019年该村的“3+1”、“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8.78%,人均收入均达10000元左右,贫困发生率降至2.86%,村屯面貌得到很大改变。数学系的高材生就这样把她的知识潜移默化用到了工作中,她算得快、算得准,在村里的扶贫这套帐上算出了好效益。“下一届换届选举,我们一定都还选戴主任!”村民们肯定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