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隐逸之乡,竹林七贤、邵雍、耶律楚材和袁世凯等皆隐居于此

百泉远溯于三皇时期,盛名于殷商时代,它是国内最古老的泉。它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城区西北3千米的苏门山下,百泉湖开凿于商,因湖底泉眼无数而得名。这里有晋人孙登隐居处啸台、宋代理学家邵雍故址安乐窝、元人耶律楚材住地梅溪。晋代竹林七贤(嵇康、阮籍隐居于此),唐代诗人贾岛、画家吴道子,宋代诗人苏轼,金代的诗人元好问,明代的画家唐伯虎,清代的乾隆皇帝、画家郑板桥等皆云游于此。这里是著名的隐逸之乡。

这里是隐逸之乡,竹林七贤、邵雍、耶律楚材和袁世凯等皆隐居于此

一、《诗经》赞美过的地方

这里是隐逸之乡,竹林七贤、邵雍、耶律楚材和袁世凯等皆隐居于此

早在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因其美丽的自然山水而闻名遐迩。《荀子》卷八《儒效篇》记载:“周公跟随武王伐纣,遂选马而进,朝食于戚,暮宿于百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公随武王伐纣,早晨骑马从戚地(河南濮阳县县北)出发,晚上住在了百泉。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百泉的优美诗句。《诗经·邶风·泉水》一篇写的就是百泉:“毖彼泉水,亦流于淇”。《诗经·卫风·竹竿》中有“淇水在右,泉源在左”等赞美百泉的诗句。

二、竹林七贤游隐的地方

这里是隐逸之乡,竹林七贤、邵雍、耶律楚材和袁世凯等皆隐居于此

苏门山是竹林七贤隐居、游历的重要场所。苏门山山顶有啸台,是魏晋时孙登隐居长啸处。孙登,字公和,号苏门先生,是当时一位高人。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曾从游孙登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临别之际,赠言嵇康敛身自保。为此,嵇康在入狱后作《幽愤诗》,中有“昔惭柳下,今愧孙登”之句。阮籍作有《大人先生传》,阮籍认为“大人先生”是居住在苏门山中的得道之士,一些文献认为“大人先生”即孙登。

三、邵雍安乐窝所在地

这里是隐逸之乡,竹林七贤、邵雍、耶律楚材和袁世凯等皆隐居于此

安乐窝旧址

安乐窝(邵雍故居)位于百泉湖北约300米的苏门山南坳。邵雍,字尧夫,谥康节。其先为范阳人,自幼随父迁共城(北宋时期辉县叫“共城县”),居于百泉,聪慧好学,是北宋五子之一(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和程颢),是易学大师,著有《皇极经世》。邵雍居住于百泉苏门山谷的安乐窝,三十岁后迁居洛阳。

四、耶律楚材梅溪所在地

耶律楚材曾随元太祖南下,游览过百泉。苏门山水,令他流连忘返,一见倾心,他便在卫水之源——梅溪,购置别墅一处,里边置亭台楼阁,梅园荷塘,清幽雅静,胜似江南,十分宜于读书吟咏。年迈时,他在梅溪隐居,留下《梅溪》七言绝句九首。耶律楚材死后葬于苏门山,后来北移到了颐和园。

五、大儒云集的地方

这里是隐逸之乡,竹林七贤、邵雍、耶律楚材和袁世凯等皆隐居于此

这里是邵雍讲学之地,周敦颐、程颐、程颢等在此讲学。公元1241年,姚枢被任命为燕京行台郎中。姚枢赴任后,见燕京官场污浊,辞官而去,携家迁至辉州苏门山百泉隐居。1250年,慕姚枢之名,著名学者许衡、窦墨来到百泉,百泉弹丸之地,遂成理学渊薮。后人评价理学发展时称“宋兴伊洛,元大苏门”。清初,大儒孙奇逢讲学于百泉,名震中州,学者云集,影响全国,奠定了清代河南的学术地位,影响直至清末。

六、袁世凯隐居的地方

这里是隐逸之乡,竹林七贤、邵雍、耶律楚材和袁世凯等皆隐居于此

清末,袁世凯因与载沣不和,被迫回原籍,袁世凯没有回项城,而是首先去了辉县百泉。1909年,袁世凯与徐世昌募集数万银两重修百泉,今有百泉有三通石碑记载了这一事件。今百泉内的三夫子祠就有袁世凯题写的对联:老屋三间,坐揽烟云成小隐;清泉百脉,好从濂洛溯真源。另外,袁世凯老友徐世昌,曾任民国大总统,亦在此建水竹村,自号水竹村人,隐居于此,死后葬于此,后墓地被毁。

往期回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