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廖化

東漢末末年,三國時期,將星燦爛,,說到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我們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關二爺,其實真正千里走單騎的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廖化”。

真正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廖化


人們熟知廖化可能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話,認為是蜀中人才匱乏,讓能力平庸的廖化做先鋒,其實這是人們對這句話的誤解,這句話出自清朝的小說《掃迷帚》,原義本是說蜀漢連個年輕的將領都沒有了,居然讓老將廖化做先鋒,其實在裴松的《華陽國志》中還有一句話:“前有王,句,後有張,廖”。意思是說廖化和蜀漢後期的將領王平,句扶,張翼齊名。在正史中廖化並不是一個能力平庸的人,而是一個文武全才。

真正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廖化


廖化早期在關羽手下做主薄,不要小看這個職務,司馬懿,楊修都做過,後關羽戰敗後,據《三國志》記載“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這裡可以看出廖化有勇有謀,忠孝兩全,不知道我們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聽說會怎麼想,會不會臉紅,廖化走了兩年多,終於在秭歸碰上了東征的劉備,劉備被廖化的忠義所感動,極為高興,馬上封廖化為宜都郡太守。這才是真正的千里走單騎,我們可想而知廖化在東吳的屬地上到達蜀漢是多麼困難重重,而他還帶著一個老母親,而他卻完成了這次壯舉,廖化千里走單騎完全詮釋了什麼叫“至忠”“至孝”“至義”。

真正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廖化


劉備病逝後,諸葛亮輔佐劉禪登基,諸葛亮掌握軍政大權,廖化被封為丞相參軍,後又為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據《三國志.蔣費姜傳》中記載“舉茂才,琬固讓劉鰦,陰化,龐延,廖淳(廖化本名淳)”丞相參軍馬謖和荀彧都做過,這說明劉禪和諸葛亮是認可廖化的能力的,而蔣琬做為諸葛亮的繼承者卻認為才能不如廖化,可見廖化的才能也是得到大臣們認可的。

公元238年,廖化攻打曹魏,曹魏的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率兵救援,兩軍想從東西兩面夾擊廖化,廖化看到遊奕軍隊不是在險要的地方駐紮,而且兩邊的兵力十分分散,於是廖化抓住機會,果斷出擊,打敗了王贇和遊奕的軍隊,並在交戰中射死王贇。

真正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廖化


公元248年,西涼的羌護部落叛變了曹魏,想來蜀漢投靠,廖化隨著姜維率領軍隊去迎接,姜維安排廖化在成重山築城留守,廖化成功的阻擊了前來截留羌戶的郭淮,

幫助姜維順利的接回了羌戶部落。圓滿完成了任務。

真正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廖化


廖化不但在征戰中屢建奇功,戰略眼光也很了不起,公元262年姜維再次北伐中原時,廖化明確提出反對意見,據《漢晉春秋》中記載“景耀五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

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如果用兵不知道節制,必將引火燒身,自食惡果。沒想到廖化一語中的,同年十月,姜維被鄧艾擊敗,退軍駐紮在沓中,再也沒有力量北伐。

真正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廖化


公元263年八月,曹魏進攻蜀漢,七八十歲的廖化再次披掛上陣,支援姜維,不料十一月,劉禪下旨投降,公元264年春,遷往洛陽的路上由於心情憂鬱傷感,得病去世。作為蜀漢後期的主要將領,他官位一直做到右車騎將軍,假節,幷州刺史,中鄉侯。在今天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裡面,為紀念蜀漢一朝的武將,在塑有十四尊塑像的武將廊裡有廖化的雕像,排名第八。

真正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廖化


廖化不但是文武雙全的良將,還見證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末期的歷史興衰,卻因為一句話被人嘲笑了千年,從廖化最初千里走單騎,到後來七八十歲還披掛上陣,保家衛國。廖化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有勇”“有謀”“至忠”“至孝”“至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