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广大干部群众响应号召,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涌现出很多感人至深的“好人好事”,他们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队伍中,走在一线、奋勇逆行,捐款捐物、保障后方......用自己的行动为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临清市委宣传部、临清市文明办专门开展抗击疫情专题“临清好人”评选活动。在各部门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评选活动组委会的评选,本期共有于继斌等29人和临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7个团队入选“临清好人”,现将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予以公布。

希望荣获“临清好人”称号的团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始终坚持做好人、行善事,以实际行动感染身边人,引导身边人,带动更多的人争做“临清好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以他们为榜样,积极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踊跃投身疫情防控斗争,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为打造“一城三区”、建设“富美临清”作出更大的贡献。


薛 涛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薛涛,男,44岁,临清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市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定点收治医院后,薛涛作为疫情防治组专家组成员和疫情报告组组长,第一时间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新冠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以最短的时间,提高全院的诊治能力。当临清市首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入住他所在的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时,薛涛不计个人安危,主动请缨,迅速投入到一线救治工作中,义无反顾地冲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最前线。离家参与抗“疫”一线工作时,86岁的老母亲刚刚因不慎摔倒,导致骨盆骨折、卧床不起,急需照顾。关键时候,他把照顾受伤母亲的重任交给妻子,瞒着年迈的母亲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一线救治队伍中去。因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性强,参加救治的医护人员需要在隔离病区工作。在感染科连续工作二十多天薛涛都没有回过家,每天只能通过电话给患病卧床的母亲报平安。他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医者仁心,带领广大医务工作者科学救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陈晓清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陈晓清,女,中共党员,临清市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自从抗击疫情的号角吹响之后,陈晓清秉承不忘疾控人“一切为了公众健康”的初心,牢记“预防疾病、控制危害、促进健康”的使命,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充分发扬了疾控工作者的优良品格和高尚情操。“一定要一个个再打电话核实确认实时情况,他们接触过的每一个人员都要排查仔细,一个都不能漏。”这是1月25日下午,她作重点工作布置时说的第一句话。作为中心防控工作小组的组长,一整天下来办公室电话和手机交替响起,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不断协调工作和多次深入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做到防疫有责、防疫尽责。多日以来,她夜以继日,几乎没有和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有时,只是简单地吃上一碗方便面,便继续投入工作。无论白天黑夜,甚至通宵达旦,毫无怨言,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畏惧疫魔,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这一崇高职业尽心尽力。

吕正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吕正,男,39岁,中共党员,现任聊城市公安局警卫处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是市派临清市烟店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

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本不需要参与镇防控工作的吕正,于1月27日起主动请缨,担起烟店镇8个执勤点指挥协调保障调度工作,充分发挥原岗位优势特长,冲锋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他全天24小时坚守在辖区疾病防控路面检查点执勤工作一线,统筹公安部门,交警中队、镇卫生院等相关单位对进入辖区内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健康登记,扎实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密切协助镇政府梳理重点人员的行动轨迹、排查可疑人员、车辆信息,做好对进出辖区车辆人员的防控检查。疫情发生以来,他从未休息一天,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在得知烟店镇防护物资紧缺后,他发动身边力量,努力筹集物资,从1月28日开始,累计捐赠2000只隔离手套、120瓶84消毒液,2月1日通过捐款账号捐赠20000元。大爱无言,善举无价,他默默奉献,将温暖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

汪海丽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汪海丽,女,38岁,临清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

作为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汪海丽已守在战“疫”前线奋战一个多月时间。当绝大多数人还在恐惧、不知所措时,汪海丽主动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她每天不厌其烦的给大家讲解“六步洗手法”“穿好防护服”“注意细节”“及时消毒”等防护措施,在每名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前,穿上防护服的每个细节,她都亲自把关:“我深知这个环节有多重要,我有义务、更有责任,保障大家做到零感染!”由于护目镜戴上一会就被雾气遮住视线,穿刺时为了尽量减少雾气只能憋住气争取一次成功,如果雾气太多要经常晃动头利用镜面上的水珠冲刷干净。每次护理人员为患者穿刺前,她都要捏一把汗:“带着双层手套打针、抽血,这真的是凭感觉和技术了。”

她的丈夫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可12岁的女儿似乎早已习惯了父母冲在一线,显得格外坚强。工作之余,当她看到科室很多姐妹在与家里通完电话后,默默啜泣的样子,她会给每个人一个拥抱,并安慰大家:“我们一定要振作精神,不想当英雄,也绝不做逃兵!让我们一起努力,打败疫情,早日回家!”

刘峰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湖北,疫情蔓延全中国,作为地处冀鲁豫边区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担负着防控疫情的重大责任,感染性疾病科的科主任刘峰,更是责无旁贷,每日坚守在发热门诊最前线,大年三十早八点一直连续工作到初一晚上9点,初二早八点开始又连续工作24小时,晚上在家还要随时指导发热门诊医师诊疗工作,指导发热患者的处理。2003年的非典时,他就在隔离病房里待了半个多月,当时他家中幼小的女儿还不到一岁。不管平时上班还是有突发事件,刘峰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提前半个小时进入病房查房,每次传染病大流行,非典、甲流、手足口病,他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线,在手足口病大爆发的时候,连续几个月没有休过一天班。

这次疫情爆发时,他的17岁女儿马上要面临高考,正是需要家长关心和呵护的时候,春节放假期间,没有陪过一天孩子。小儿子才两岁半,更是需要照顾,他毅然把孩子托付给年老多病的父亲,投身到抗疫一线,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感染科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刘西奎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刘西奎,男,42岁,临清市烟店镇刘烟店村村民,烟店蓝天救援队队长。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危急时刻,刘西奎带领烟店蓝天救援队25名蓝天救援志愿者迎难而上,以“有危险,我先上”的担当,义无反顾地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除夕之夜,他备战执勤,配合镇政府逐村排查武汉返乡人员。大年初一,他四处奔走,协调防护装备、消杀装备,连续二十多日,他驻扎一线,街面巡逻,张贴公示,全力配合镇政府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他带领蓝天救援志愿者,连夜赶赴潍坊、东营、济南各地取回口罩、防护服、消毒用品等珍贵物资。烟店镇冯圈村确诊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来,刘西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先后带领8名蓝天救援队队员进入疫区,配合烟店镇政府组成专业应急消杀队开展无死角消杀,为全村村民筑起生命防护线。刘西奎垫资2万余元紧急购买疫情所需物资,并为烟店镇、刘烟店村捐献防疫物资。

王鑫淼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王鑫淼,女,18岁,共青团员,先锋办事处西石村村民,临清一中高二年级学生。

一张薄薄的口罩,一辆电动车,一个保温盒子,这是王鑫淼送牛奶的全部装备,她瘦小的身影穿梭在西石居各个道路卡口上,每天坚持给西石居各个路口值班志愿者送去热牛奶。从1月28日到现在,已经坚持了30多天,不论风雪,也无论阴霾。“你看小姑娘又来了,只要值班就能喝到热乎的纯牛奶,我这心里呀甭提多感动了,值班也更有精神头了。”抗击疫情期间,王鑫淼成了西石居志愿者们的熟人,他们都笑着称她为“小小志愿者”。

本来鑫淼的这个寒假应该充满欢声笑语,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打乱了她的计划。当她听到自己的爸妈计划着给值班志愿者献爱心的时候,她灵机一动,说,咱就送自家的牛奶吧,把现挤的牛奶加热后送到他们的手中,他们接着就能喝上。她的主意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支持。每天中午吃了午饭,小鑫淼就开始忙活了,挤牛奶,煮牛奶,这成了她生活的“标配”。每天西石居的志愿者大概是18人,为保证每人每天都喝到二斤牛奶,他家每天给每名志愿者送两袋热牛奶(一袋一斤),每天他们家要送出40斤左右的热牛奶,有时有多余了,王鑫淼还会给独居老人李大爷家送去一袋。当别人问她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她微微一笑说,听到你们的一句句谢谢,我的心里也是暖的。一袋袋热牛奶,温暖了值班“志愿者”,也温暖了别样的“志愿者”。

孙涛章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孙涛章,男,汉族,39岁,临清市老赵庄镇杨千户村村民,老赵庄镇、临清市、聊城市三级“好青年”。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孙涛章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孙涛章通过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武汉捐款500元,但他总觉得自己还可以为乡亲们做更多一点,在看到网上专家说中成药对预防新型肺炎有效果后,他无偿把自己家中价值2700多元清热解毒抗流感的药全部拿出来送给全村405户村民。

他沿街宣传防治知识,指导村民在家自行防护,尽量少出门,为村民发放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明白纸300多份,期间走访老年人90余户。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周合翠送去消毒用品,帮助其做好疫情期间的自我防控。孙涛章每天来回穿梭在多名务工返乡人员之间,为其测量体温直到隔离期解除。疫情期间,有的村民年龄大行动不便,卧病在床的,不能来诊所就诊,孙涛章便主动上门服务直到每个病号痊愈。同时为村里的老年人做着积极的心理疏导,缓解他们心理上的恐惧。

刘元超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刘元超,男,42岁,中共党员,聊城奥克孚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临清市轴承商会会长。

2020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他第一时间带头组织商会全体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号召大家捐款捐物,累计捐赠武汉疫情防控专用款项8.42万元。疫情无阻,逆风而行,得知疫情防控政府部门以及烟店镇疫情防控物资紧缺,刘元超立即号召轴承商会理事班子成员,20分钟的时间共筹集31678元,并在青年志愿者(烟店)服务站建设基金中再划拨6000元,全部用于购买方便面、矿泉水、酒精等疫情防控物资,先后带领轴承商会代表为市公安局、市交警队、烟店镇政府等奋斗在一线的部门送去战“疫”物资,力争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攻坚战做出贡献。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元宵节本应是阖家团聚的时刻,为让抗击疫情的一线先锋志愿者能够吃上热乎的汤圆,他组织商会代表前往烟店镇、潘庄镇、唐元镇、八岔路镇为执勤人员送去了节日的祝福,个人出资为李拐村的执勤人员单独送去一份祝福。他号召商会会员以及身边的家人朋友,提高思想意识,不给政府添乱,响应疫情防控举措,并组织策划商会会员线上学习课程等工作,让村民在家充实自我,丰富学习生活。

张旭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张旭,男,36岁,山东省临清市戴湾镇陈南村村民,武汉东湖高新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

春节期间,在疫区工作的张旭于1月23号从武汉回乡后至2月10日左右在家隔离,配合防疫部门做好消毒和检测。期间,张旭通过远程居家办公成立协会疫情工作小组,武汉的各企业迅速响应并成立物资捐赠小组迅速在山东各地寻找资源。解除隔离后,张旭从一个隔离者变成了志愿者。他了解到临清蔬菜因为疫情原因发生滞销,于是深入各蔬菜基地了解蔬菜情况,在新华中农基地和潘庄益生种植合作社采购了价值13万元的4万斤蔬菜,两天的时间完成了蔬菜的采摘、通行证的办理、车辆的协调、装车运输等工作,顺利将蔬菜捐赠到了武汉,让武汉人民吃到了来自临清的爱心菜。之后,张旭又联系了丁马科技和玉源公司,协调捐赠了价值200万元的牙膏和医用乳胶手套。得知武汉雷神山医院缺少梨和苹果等水果,他协调山东水果产地采购17吨的梨和20吨的苹果捐赠到医院,送给一线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在隔离期间临清防疫部门每天都上门登记,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张旭深受感动,个人出资为戴湾镇卫生院和志愿者捐赠了3000斤蔬菜。截止目前,张旭爱心团队共向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武汉各困难社区群众捐赠爱心物资300余万元。

霍显尧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霍显尧,男,39岁,中共党员,临清交巡警大队民警。

1月27日启动紧急响应以来,霍显尧同志就和中队民警一起奋战在一线。他周密部署、积极应对,合理安排所属警力,实行24小时联防联控值守机制,配合相关部门对外来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主动向组织请战,强烈要求加入党员先锋队,要求承担最危险最繁重的任务。他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过往车辆、人员管理,遇到可疑车辆和人员,他都是先保护好其他的同事,迎难而上,主动靠近车辆筛查,为年轻民警辅警树立了榜样。

霍显尧的妻子杨春华是临清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夫妻俩有两个孩子,岳父母在威海定居。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霍显尧夫妻俩双双奔赴抗“疫”一线。大年初三,年逾花甲的岳父驱车将近700公里,将女儿接到了威海照看,而年仅11岁的儿子却要像一个小大人一样,独自在家上网学习,甚至自己做饭。初六这天,本是女儿三周岁的生日,可惜霍显尧忙得根本没有想起来那天是什么日子,直到岳母发来一张孩子的照片,霍显尧才在工作之余给孩子视频通话,听着女儿稚嫩的声音不停地呼唤,这个一米八的钢铁汉子流下了眼泪,他连忙挂断了电话,拂去眼角的泪水,继续投入了工作中。他的事迹经学习强国山东平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聊城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转载,2月18日,聊城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巡警支队支队长刘占军同志亲自为其授予嘉奖。

第五期“临清好人”事迹公布(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