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掐苜蓿的時節

春風吹綠山萬重,對於秦嶺山腳下的鳳縣平木來說想要綠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但這並不能阻擋初春苜蓿芽展露頭角的步伐。吹幾天春風,下幾場春雨,即使山尖尚餘若隱若現的積雪,但田間地坎已有了稀疏的綠影。

正所謂“草色遙看近卻無,”掐苜蓿亦是如此,遠看固有蔥綠,近尋惟餘草黃,這種情景不僅是春天的常態,更是掐苜蓿時特有的體驗,春天是羞澀的,春天的草也是羞澀的,苜蓿亦然,這便是春天的魅力,或許更是掐苜蓿真正的樂趣所在吧。

又到掐苜蓿的時節


又到掐苜蓿的時節


苜蓿俗稱金花菜,是一種多年生開花植物,營養價值高,在農村,初春苜蓿是農家飯桌上最常見的野菜,當然,也有成片種植的,掐起來方便,但無疑失去了在野外尋找的樂趣。小時候常與小夥伴去挖野菜,掐苜蓿便是印象最深刻的了,田間的地稜上、山腳的荒地,只要是向陽的地方,扒開上年枯黃的荒草梗子,便能尋得這開春來的第一抹新綠,初生的它怯怯地搖曳在眼前,春天賦予了它生命力和希望,這樣的小精靈又怎能不惹人喜愛?把它帶回去下飯,能吃出春的芬芳與氣息,整個人都輕快起來。

又到掐苜蓿的時節


現在,農家的飯桌上四季都不會再缺新鮮的蔬菜,但總是吃不出苜蓿那種特有的味道與氣息了,偶爾能嚐到苜蓿也沒有了兒時的味道。人總是在成長中獲得很多也失去很多,小時候那種簡單的滿足感再也找不回來了,總覺得苜蓿不是當年的苜蓿,自然吃出來的味道也就不再是當年的味道,誠如東坡先生所言“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或許這一切都沒有變,只是因為我們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願意花一整個午後都撅起屁股去掐苜蓿的小孩了吧。

掐苜蓿在以前物質匱乏的年代承載了許多人的童年,長大後希望我們在忙碌之餘也能抽空給自己放個假,去掐掐苜蓿,苜蓿每年都有新芽,人生也當如此,但願在拼命生活的同時,也能找到心中的那一叢嫩芽,如果換個角度和心態來生活,幸福或許就是掐個苜蓿這麼簡單……(胡利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