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援鄂医疗队员朱广福:疫情面前,我们永不惧怕

滕州援鄂医疗队员朱广福:疫情面前,我们永不惧怕

朱广福,1981年出生,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介入室主管护师。2月9日,出征支援湖北。临行前,他说:“这次驰援武汉,不管任务多么艰巨,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各种困难,保证完成任务!”

滕州援鄂医疗队员朱广福:疫情面前,我们永不惧怕

支援武汉十多天了,我其实没有太多时间去回忆、去分享、去记录。这里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太多太多了。

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武汉乃至全国涌现出了太多默默坚守的人。在医院里通宵达旦守护感染患者的医务人员、警察、专车司机、保洁员、行政协调员、物质保障员、酒店的工作人员、食堂的师傅,素未谋面的志愿者们,合力一起筑起了一座座精神脊梁。

我所在的方舱医院是一个真正的没有硝烟的火线战场,这里只有医务人员和感染患者,没有家属,没有陪护。患者的吃、喝、拉、撒,病区的消毒保洁工作得全部由我们自己来完成。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希望所有的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滕州援鄂医疗队员朱广福:疫情面前,我们永不惧怕

在方舱医院的日子里,我结识了一位好兄弟,他的名字叫汪洋。人如其名,跟他相处会感觉到自己像置身于爱的海洋之中,特别舒服。“汪洋,等会准备发药,把每个单元的单元长召集起来” “汪洋,让你统计的家庭住址呢……” “汪洋,你在哪?……” “汪洋,来分诊台……”这时你们一定以为这个汪洋是一个比较能干的医生或者护士,其实他是一位患者,一位年仅28周岁的年轻小伙子。

一开始,我们方舱医院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护目镜,行动不便。护目镜里有雾气,再加上流的汗,就导致两个人面对面站着,却胜似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你站在我面前,我不知道你是你。所以,日常工作中即便是很简单的一个环节,也需要花费比正常情况多出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语言不通,开展起工作难上加难。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阳光大男孩走了进来,自报家门,“我叫汪洋,汪洋大海的汪洋,有事您说话!”一开始,只是感激他的挺身而出,并不认为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然而事实证明,他真的是我们的“救星”。比如,发药的时候,患者太多,秩序难以把控。汪洋会交代每一位患者拿药的时间,既避免了人员拥挤,又节省了时间;来了物资,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方便搬运,他会召集志愿者们一起把物资搬来,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一个地方;要询问每一个人的家庭住址,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他会组织志愿者们分头去询问每一位患者,反复核对无误后交给我们;他帮我们翻译武汉话、建立护患共同群、定时向我们报道,等待分配任务,监督患者的用药和不良情绪……久而久之,我们口中的患者汪洋变成了“我们的汪洋”。

称他为我们的汪洋,不是因为他上下奔走为我们排忧解难,不是因为他舍己为人把多次检查核酸的机会让给别人,更不是因为他和我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而是他用实际行动感化了我们,用无私的爱包裹着我们,他的出现让我们从心里认同了他。现在的汪洋,是我们这批援鄂医疗队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是我们真正的“家人”。

有一次,我问汪洋:“汪洋,你有什么愿望?”

汪洋说:“我想看看你们所有人的脸,好知道以后要报答谁?”

突然间,我被深深感动了。我对汪洋说:“你知道么?你很像我们山东人,热情、奔放、干练!等疫情过去了一定要来滕州找我,我带你去喝羊肉汤、吃辣子鸡……”

下班了,我走在清冷的街道,想到了汪洋,想到了这两周以来接触的患者,感觉责任无比重大。在疫情面前,人类何其渺小,但我们不会惧怕。祖国何其强大,能让方舱医院如此迅速壮大,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四面八方迅速集结,一起并肩作战!

春已来,冬雪消,春林盛,万物生,等疫情过去,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就能摘下口罩,热情拥抱,笑对阳光!面对疫情,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一定会以最快速度取得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战的最终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