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2020庚子新春,全国上下正式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开战”,面对这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我们都成为了疫情的亲历者,因为亲历,所以我们感受深刻。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居家抗击疫情的我们,有困惑的时候,但我们更多地是,为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军人、志愿者们,为武汉救人的外卖小哥肖唐松、捐出一万口罩的工人郝进、大雪中站岗的社区工作者而感动;为康复出院的患者而欣喜;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迅速建成,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而骄傲,为身在中国而自豪。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许多人让我们潸然泪下,也激励着我们积极“战疫”。

我亲爱的学生们,为84岁再战疫情前线的钟南山院士而感动,为“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而感动,为张文亮医生的去世而悲伤,被身医院努力复习的学子们所激励。身为大学生的同学们,很多成为了抗击疫情的社区志愿者,居家上网课多了很多自控和自律,用我们自己的行动担负起青年人的使命。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成长的厚礼,更知读书的重要。

这次疫情,作为00后的大家收获了一份成长的厚礼,对于爱国也有了自己的体悟,对为什么要读书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敬畏生命,理性、科学的认识我们的世界。疫情之中,上演了许多“闹剧”,抢购双黄连、杀死自己或别人饲养的宠物、嘲笑李兰娟院士的口音、销售假口罩……每次大的灾难中,人性的“光芒”和“黑暗”总会同时出现,“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的发展”,读书,让我们可以更加科学、长远的看待问题,破除“黑暗”。

说“真”话的底气和资格。“但这个时候,我不管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你马上给我上去”、“没有讨价还价,必须得上去”。抗击疫情中,“硬核”医生张文宏因业务能力过硬、身先士卒,“敢讲真话”成为许多人的偶像。翻看张文宏的履历,可以很好地回答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农村出生的他,正式因为学术上孜孜不倦的钻研和对生活豁达的态度,才有了说“真”话的勇气、底气和资格,而这些,用他自己的话,都归功于“读的书多了”。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积攒力量,改变想要改变的。很多学生对李文亮医生的去世深感悲伤,但看到李文亮医生2月1日微博下的留言,温暖而又给人力量,英雄从来都不会白白牺牲。同时,我们为疫情中河南省的“硬核”措施而鼓掌。我们的情感随国家而动,现在的我们,唯有认真读书,夯实自己,增强担负起时代使命的本领,才能实现我们“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的理想,才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不惧困难,救人于水火。疫情爆发,恐慌蔓延之时,钟南山院士一段采访,安抚了全国上下的情绪,并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许多家长在回答孩子“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时,可以坚定地说“为了要做一个像钟教授那样有知识的人”。当危险来临,因为“读书”让我们不再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去战胜危险,保护我们想要保护的人,这不仅对个人有利,更对我们的国家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