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无效?巧用“三明治效应”,孩子愉快接受批评

朋友说,她家的孩子做错事了。批评他几句,他就关起门生气,跟他说话理都不理。有次,孩子语文考试没考好,可数学考了满分,当朋友批评孩子不重视语文学习,才考得这么差。孩子忽然委屈地大声说,你只知道看到语文不好,怎么没看见数学考了满分啊?你就只会整天批评我。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无效?巧用“三明治效应”,孩子愉快接受批评

很多父母认为,“谦虚使人进步”,为了让孩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应该经常批评孩子;孩子犯了错,父母必须得批评孩子,否则不能改正;父母不仅自己批评孩子,还要求孩子自我批评。

但为什么有时候父母的批评,孩子不愿意听呢?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抗?就像朋友的孩子,朋友一批评他,他不是接受、改正错误,而是关起门以示抗议。

这是因为有些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走入了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父母过度批评。

很多父母处于一个极端,采用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式,认为只有对孩子更多的批评教育,孩子才能长记性,才能改正错误。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无效?巧用“三明治效应”,孩子愉快接受批评

有个朋友讲过,他家就是以批评为主的教育。他说:我清晰地记得自己小时候被“批评教育”的时候,感觉无地自容,怒火中烧,心里忙着辩解、回骂,感觉不公平、倒霉,想着有朝一日会怎样怎样报复,哪里听得进批评,父母教育自己的目的,基本上很难达到。

父母动不动就批评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身上没有优点,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低,从而自卑、抑郁。

第二个误区:父母信奉赏识教育,忌惮对孩子批评。

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度批评,而有的父母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很多父母认识到表扬对于孩子成长的价值,接受了赏识教育的理念,因此,对孩子忌惮批评,认为批评会伤害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害怕影响亲子关系,即使孩子犯了错误,言行不当,也听之任之,不敢批评、不予批评,结果把孩子养成了“玻璃心”、“熊孩子”。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无效?巧用“三明治效应”,孩子愉快接受批评

曾经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亲戚家的熊孩子来我家,往我的钢琴倒了一桶水,说是洗钢琴,我看着被水浇坏的钢琴,生气骂了他一句,他妈就说我事多,不懂得爱护小孩,还骂了我一顿。他们走时,我把那熊孩子叫过来给了个红包说:这是洗钢琴的奖励。一个月后,这孩子在商场把可乐浇在了一台68万的钢琴上。

孩子把别人的钢琴弄坏了,妈妈竟然还舍不得批评孩子,让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结果造成更大的错误。

这就是因为孩子做错事,父母不批评,让孩子失去了最基本的明辨事非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危害。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无效?巧用“三明治效应”,孩子愉快接受批评

第三个误区:父母把指责、抱怨当成批评。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教育孩子,一发脾气你就输了。

在生活中,当孩子考试没考好,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作业没完成、跟同学发生矛盾了等等,都可以让我们着急上火,情绪失控,就拿孩子的错误来批评他,我们以为这就是在“批评教育”,这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发泄。

当父母把指责、抱怨,当成了批评,教育效果是有限的,还带来反作用,伤害了孩子,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导致孩子悲观、逆反,与父母关系紧张,无心学习。

字典释义中特地指出,“批评不是指责、不是抱怨、不是批判。批评不是贬义色彩的词语。”

由于,很多父母误解了批评,以为指责、吼叫、羞辱、打骂就是批评,使得批评成了一个负面、否定的词汇,误会了批评的真实价值,也导致很多人不会批评,以致没有起到教育的目的。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无效?巧用“三明治效应”,孩子愉快接受批评

情绪化的批评往往事与愿违,那不是批评这种手段的问题,而是滥用了批评的原因。真正的批评是有力、有效的教育手段。

那么,怎样才是有效的批评?

01、冷静、客观、不带情绪化的、就事论事地批评孩子。

首先是态度方面,当父母批评孩子时,确保自己处于理性状态,切忌不要把批评当做情绪化的表达;并且,确保自己是出于爱和善意,而不是怨恨;确保自己是为了帮助孩子,而不是为了发泄怨气、怒火。

02、南风效应:父母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错误。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效果更好些,就如南风一样,孩子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批评,改正错误。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无效?巧用“三明治效应”,孩子愉快接受批评

什么是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越来越热,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

同样的道理,南风效应也可以应用到孩子的批评问题上。当孩子犯错误时,应先避开问题的实质,把孩子从犯错误的阴影中带出来,走到温暖的“阳光”下,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心境,和风徐徐地吹掉他们自我保护的“盔甲”。

然后父母心平气和地、通情达理地去解释分析,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这样孩子就会主动向你敞开心扉。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

批评之所以常常“逆耳”,也是因为批评常常与被批评者的情绪状态相抵触。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会对生理活动发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情绪能使人的言行积极起来。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无效?巧用“三明治效应”,孩子愉快接受批评

一般说来,人们都乐意接受正确的批评,所不愿接受的,往往是批评的方式方法。所以,批评者如能考虑到被批评者的情绪状态,采取对方易于接受的批评方式,使被批评者在“良好的情绪”下认识到问题所在,那么,批评就能起到南风效应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03、三明治效应:先表扬再批评。

沟通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在传达令人不愉快的看法之前,先表扬优点,这有助于别人接受意见。”

美国儿童发展障碍诊断治疗专家、《直觉养育的力量》作者斯蒂芬·卡马拉塔教授也指出:

一般来说,每指出孩子的一个缺点,至少要找出4、5个优点,同时,不要一次指出孩子的太多不足,以免孩子觉得自己是坏孩子,从而陷入消极、怠惰。

三明治效应是指把批评的意见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无效?巧用“三明治效应”,孩子愉快接受批评

人在愉快的心境下比较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父母在批评孩子的同时,肯定、认同孩子的优点,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可以使孩子积极地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比如:孩子的考试考得很糟,尤其是英语后退的厉害,你可以这样跟孩子说,虽然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你的数学成绩提高了5分,语文作文也写得很好,如果下次把英语的听力分提高一些就更好了。

先肯定孩子的两个好的地方,再指出需要改正的一个地方,让孩子乐意接受父母批评,以改正不足。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改正的过程,因此,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要保持包容心,创造一个安全、接纳的交谈氛围,既坦诚指出孩子的缺点、错误,也倾听孩子的解释,着眼于与孩子积极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