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市場按兵不動 定向降準指日可待

截至12日,央行已連續18個工作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不過,資金面較為寬裕,物價水平逐步回落。在此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空間進一步拓寬。分析人士認為,定向降準指日可待。

  流動性充裕

  12日,Shibor繼續下行,隔夜Shibor大幅下降45個基點至1.66%,7天、14天Shibor持續低於同期限央行逆回購利率;銀行間債券質押式逆回購利率紛紛下行,DR001跌40個基點至1.7%,DR007跌10個基點至1.8%。

  1月中旬開始,由於涉及跨春節資金需求,央行通過逆回購和MLF等操作投放超1.7萬億元流動性;春節後,為應對疫情影響,央行先後開展2.8萬億元逆回購和2000億元MLF操作。截至2月19日,春節後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的短期流動性已基本收回。

  繼去年年底下調5個基點,央行今年2月初一次性下調7天和14天逆回購操作利率10個基點,幅度之大創逾四年新高。MLF利率同幅度下調,2月LPR報價也順勢下行。

  在量寬價松背景下,企業融資成本顯著下降。交易商協會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定價估值系統顯示,2月3日以來,各期限AA級以上債券發行利率降幅大多超過30個基點。

  定向降準箭在弦上

  公開市場操作持續靜默,但新一輪“定向降準”已在醞釀之中。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抓緊出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措施,額外加大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促進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支持,幫助復工復產,推動降低融資成本。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既急迫又必要。目前,復工復產各環節尚未完全協同,產業鏈、供應鏈還存在阻滯環節,實體經濟需求偏弱。

  分析人士預計,近期有望出臺定向降準措施。央行副行長劉國強2月底表示,將擇機實施2019年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釋放長期流動性。

  結構性政策更有效

  近期,多國央行降息,中外利差走闊,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空間擴大。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央行或於近期開展MLF操作並下調利率。

  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認為,短期國內經濟已出現弱需求和緊信用特徵,伴隨全球疫情發展,海外寬鬆大幕拉開。基於以上因素,國內貨幣調控或已近在眼前。

  不過,當前“降息”也面臨制約因素。“在當前的價格環境下,如果頻繁降低逆回購和MLF中標利率,會給通脹預期管理帶來壓力。此外,降息預期越高,LPR轉換時加點幅度就越大。LPR轉換的實施期為3月1日至8月31日,期初、期末這兩段時間是貸款轉換的高峰期。在此階段,應避免頻繁降息形成過於強烈的降息預期,使LPR改革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打折扣。”光大證券張旭團隊表示。

  相比之下,結構性貨幣政策或可避免這一問題,並可實現“精準滴灌”。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一些行業雖然受影響,但衝擊程度不一;不同行業復工復產的緊迫性也不完全相同。從體量上看,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弱,需要及時的金融支持。

  從近期調控舉措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被頻繁使用。除了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央行此前使用了再貼現、再貸款等政策。

  光大證券張旭團隊認為,結構性政策的作用更為精準,可以在不明顯增加流動性總量的前提下,實現流動性的精準滴灌和信用的精準供給。與此相比,因為面對的調控對象不同,總量工具不容易達到這個效果。(作者:羅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