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緊急降息至零,中國MLF利率為何“按兵不動”?

3月15日晚間美聯儲宣佈緊急降息100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大幅下調至0-0.25%,並啟動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QE)計劃,包括5000億美元的國債和2000億美元的抵押債券購買計劃。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這意味著為應對新冠疫情的潛在衝擊,美聯儲在短短一個月內已重啟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暴發後的貨幣政策模式——零利率+大規模QE,並正在引領全球貨幣政策進入新一輪“降息潮”。

美聯儲緊急降息至零,中國MLF利率為何“按兵不動”?

在此背景下,3月16日中國央行開展的每月例行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尤為引人注目。3月16日,央行發佈公告稱,開展1年期MLF操作1000億元,中標利率為3.15%,與上期持平。

對於市場討論的“中國應不應該跟隨美聯儲降息”,光大證券(11.440, -0.53, -4.43%)固收分析師張旭強調,2月初中國的政策利率已經降低了,中國貨幣政策一直堅持“以我為主”,中美經濟金融態勢的不同決定了貨幣政策的不同。與降息相比,當前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把前期出臺的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落到位,加快貸款投放進度,更好保障防疫物資保供、復工復產、春耕備耕等資金需求。

01

2月央行政策利率已降

短期內需觀察效果


美聯儲緊急降息至零,中國MLF利率為何“按兵不動”?

此前,2月3日,人民銀行已經引導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下降了10bp;2月17日,1年期MLF中標利率下降了10bp;2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也相應下降,其中1年期限下降了10bp,5年期以上期限下降了5bp。

“我國央行在2月先於美聯儲下調政策利率。3月以來複工復產節奏明顯加快,二季度經濟增速顯著回升的態勢已經顯現。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當前貨幣政策的重點是保持流動性充裕,針對中小企業等薄弱環節強化定向滴灌,助力復工復產加速。”王青認為,在此過程中,連續大幅下調政策利率會快速消耗政策空間,短期內對實體經濟產生的效果相對有限,有可能導致市場出現大幅寬鬆預期,不利於控通脹、防風險等政策目標。

張旭認為,近期降低MLF利率的迫切性並不高。在疫情出現之後,美國股市表現出了較大幅度的下跌,而中國資本市場的運行較為穩健。因此,美聯儲需要採取較中國央行更大幅度的降息措施以穩定市場信心,而中國股市的平穩運行降低了央行政策利率調降的迫切性。

“由於中國無論是股市還是債市都是估值窪地,目前包括美聯儲在內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實施寬鬆政策,一旦國際金融市場恐慌稍有平復,資金都會有相當部分流向中國,讓我國更加寬鬆。因此我國的政策反倒應該淡定從容,無需跟得那麼緊。”興業銀行(16.210, -0.65, -3.86%)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說。

回顧近兩年美聯儲和中國央行調整政策利率的幅度:2018年美聯儲加息4次共100個基點,2019年降息3次共75個基點;中國央行政策利率調整幅度均相對較小,2018年上調MLF利率1次5個基點,2019年下調MLF利率1次5個基點。

由此,王青指出,近年來在人民幣匯率波動整體可控的背景下,我國央行貨幣政策更加註重“以我為主”,美聯儲貨幣政策劇烈擺動對國內貨幣政策的影響力減弱。張旭指出,今年2月逆回購和MLF中標利率一次性下降了10bp,與前幾次相比政策力度明顯較大。短期內應對前期調降政策利率的效果進行觀察。

02

定向降準落地

直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

美聯儲緊急降息至零,中國MLF利率為何“按兵不動”?

本週五(20日)將迎來新一次LPR報價。去年以來,新LPR改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其中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點幅度則受各銀行自身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等因素影響。目前MLF操作已經常態化,基本上在每月月中也就是LPR報價之前進行。這已經成為觀察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時點。

儘管3月16日MLF利率沒有調整,但當日央行定向降準措施落地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此次定向降準疊加1月初的全面降準,可以增加銀行可用資金、從而直接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

央行表示,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有效增加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持實體經濟。

再加上1月初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兩次降準合計為銀行節約資金成本235億元。另外,3月至今,銀行在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的融資利率都較年初和2月有明顯下降。張旭表示,如果銀行可以將這些政策紅利毫無保留向下傳導,那麼則可以引導貸款實際利率下降。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15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綜合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貸款利率明顯下行。

美聯儲緊急降息至零,中國MLF利率為何“按兵不動”?

一是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供良好的流動性環境。

二是繼續推進LPR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引導完善商業銀行內部的轉移定價(FTP)體系,將LPR內嵌入銀行內部的利率機制中,完善LPR的傳導機制,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潛力。

三是引導銀行體系適當向實體經濟讓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暢通經濟金融的良性循環。

四是繼續發揮存款基準利率作為整個利率體系“壓艙石”的作用,同時壓降銀行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穩定銀行負債端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