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梁啟超《李鴻章傳》:評李鴻章功過,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讀梁啟超《李鴻章傳》:評李鴻章功過,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梁啟超所著《李鴻章傳》,大抵是目前為止影響最大的關於李鴻章的傳記。書中,梁先生對其功過是非的論斷,客觀公正,超越了時代的侷限性。即使放到今天來看,這些評價也非常中肯全面,值得我們借鑑思考的。

讀梁啟超《李鴻章傳》:評李鴻章功過,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出生,1901年11月7日去世。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李鴻章的一生滄桑淚痕、赤誠熱血、才華橫溢、時過境遷。"勞勞車馬為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作者開篇說道:"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寥寥數十字,讓我們意識到了李中堂的卓越才能,也把我們拉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舊中國環境中去,同時還表達了作者對這樣一位"偉人"的敬佩同情。

書中提到"然要之李鴻章為中國近四十年第一流緊要人物,讀中國近世史者不得不口李鴻章;而讀李鴻章者,亦不得不手中國近世史",這裡作者已跳出了為某一個人著書立傳的格局,而聚焦到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大格局。關於這一點,作者也在後文章節中有很多體現,比如由李鴻章"權臣"之爭引出中國專制政體的發展,格局之大,讓人敬佩!也正因為這樣的歷史發展觀,梁先生在評價李時,才能做到客觀公正、不偏不倚,跳脫了時代侷限性。

讀梁啟超《李鴻章傳》:評李鴻章功過,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梁先生在評論李中堂的功過是非時,說到時人都覺得李鴻章的功績在於平定太平天國和平定捻軍,而罪過在於甲午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而梁先生則表示不同意:前者是手足相殘,雖為清政府一家之功,實則是中華民族的罪;後者合約雖然喪權辱國,但換作別人也未必做得比李鴻章好。隨著時代變遷,清政府早已一去不復返,一家之功無從談起,但數次和談的影響卻是深遠重大的——早年間,人們都以"喪權辱國"來評價李鴻章,但時代進步,越來越多人懂得了更為客觀地評價,越來越多地顧及到人物所處時代的侷限性,可以說是社會發展、人們認知逐漸成熟的結果。而梁啟超先生在一百多年前,就能提出 "其所措果能有以優勝於李乎" 的感嘆,可見先生思想之先進。


李鴻章晚年時候的一副對聯,這樣寫道:上聯:"享清福不在為官,只要囊有錢、倉有粟、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下聯:"祁大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就是地上神仙"。然則先生談到李鴻章"是為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不免對李中堂苛求過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