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中《新西遊記》:關起門竊喜也是對經典的褻瀆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央視女導演楊潔拍攝了第一版電視連續劇《西遊記》,2010年初,

程力棟導演了浙江版的《西遊記》。楊潔版的《西遊記》總共不過25集,但拍攝製作卻花費了漫長的6年時間,通過反覆鍛造打磨使之成為精品。賈島詩歌“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無不證明了古語所謂的“慢工出細活”的正確性。

張紀中《新西遊記》:關起門竊喜也是對經典的褻瀆

事實上,任何藝術作品的成功無不來自於精心打造,粗製濫造註定缺乏生命力。2009年,張紀中僅用1年半的時間就將《新西遊記》拍攝完畢,2012年初《新西遊記》搶佔熒屏。

楊潔版《西遊記》限於篇幅,跳躍敘事,劇情更像電影,而《新西遊記》則迴歸電視劇“囉嗦”的本色,對人物心理細加摹寫,不厭其煩,而且充滿當代色彩。《新西遊記》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該劇似乎受港片影響極深,在橋段和臺詞的設置上經常顯出當代化和無厘頭傾向,甚至帶有幾分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遊》的色彩。翻拍經典必須創新,但這種創新應當有一條底線——就是對原著的尊重。為了提升電視劇的收視率而刻意添加帶有無厘頭色彩或低級庸俗的枝節,實在是對名著的一種不尊重,甚至是一種戲弄。

01

無聊複製代替可貴的創新

張紀中《新西遊記》:關起門竊喜也是對經典的褻瀆

藝術自於創造,來自於對歷史、自然的審美把握,更取決於藝術者心靈的創造與浸染。百回本《西遊記》的成功就來自於此,它的成功就得益於對唐僧西天取經故事的本質把握,創造性地實現由宗教故事向世俗生活的過渡、轉變,以孫悟空作為實際主角,以唐僧作為名義主角,從大鬧三界轉變為西天取經,用50多個故事創造性地展示英雄的本色,是前無古人的思想與藝術的創新。86版電視劇《西遊記》的成功主要得益於對原著思想精髓的深刻把握與藝術化展示,用一切世俗化的方式展示西天取經優美絢麗的故事、人物等,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與喜愛。

張紀中《新西遊記》:關起門竊喜也是對經典的褻瀆

而《新西遊記》以無聊的複製替代了對原著的創新,看看第一集猴子外形的改造就明白,100萬的面具,呆板、僵硬的面孔,哪有美感,完完全全在糟踏美猴王的經典藝術形象,比較86版六小齡童的猴王造型,的確是醜陋不堪,呆板、僵硬的面孔無法顯示孫悟空作為宇宙之精華孕育而生的鮮活靈動之氣,此一造型的失誤是硬傷,缺乏藝術美感是根本所在。

02

特效技術代替藝術想象

徐復觀說“老莊思想當下所成就的人生,實際是藝術的人生;而中國的純藝術精神,實際系由此一思想系統所導出”。百回本《西遊記》在明代中葉最後形成,使得西遊記故事題材達到集大成般的完善,就小說層面看,其藝術想象、創造達到浪漫主義深化故事的巔峰。

張紀中《新西遊記》:關起門竊喜也是對經典的褻瀆

然而張紀中曾透露,新版《西遊記》每集中都至少有300個特技鏡頭,投資的1.32億中大半撥給了特效。新版電視劇《新西遊記》試圖在故事情節、藝術形式等方面有所創新,立足當下,以高妙的技術,主要是用電腦技術製作代替了人腦的藝術想象,試圖展示出恢弘的妖魔世界、神仙世界,佛教境地的虛幻、迷茫、飄逸、無常,以大手筆打造出符合原著原貌的虛幻世界,取經人、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如來佛祖、觀音、四大天王、四海龍王等諸多神仙,妖精女怪,試圖開闢中國神話的新天地。

張紀中《新西遊記》:關起門竊喜也是對經典的褻瀆

實際上,原著的精髓是為我們創造出無比詭奇的神話世界、自然山水與人世生活,呈現出一個全面的個體所具有的修養和所達到的人生境界,讓讀者發揮無限想象的空間,老版《西遊記》電視劇也正是在此處頗得精髓,新版在特技上恰恰用力最多,試圖借用好萊塢大手筆製作出非凡世界的非凡圖景。把網上游戲世界的圖景、人物造型搬到電視劇裡,變成妖魔世界,只能是破壞藝術美感,在玩玩耍耍中,以熱鬧的打鬥,代替了藝術想像。

03

庸俗的狂歡代替藝術欣賞

張紀中《新西遊記》:關起門竊喜也是對經典的褻瀆

狂歡是文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術語,主要來源於巴赫金的“狂歡化詩學理論”。《新西遊記》以所謂破傳統的姿態,藉助西方所謂大片、大手筆、大製作,主要是美國商業大片的製作模式,虎視眈眈地向名著進軍,此前有過企圖,不敢明目張膽,隨著商業化的甚囂塵上,張紀中輩們嗅到了商業的滾滾利益所帶來的巨大收益。

張紀中《新西遊記》:關起門竊喜也是對經典的褻瀆

狂歡背景下的娛樂至上,趨向粗鄙化,癲狂忘我,原始放縱,於是,拍攝前後,藉助媒體,他們玩起炒作的把戲:投資1.2億,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試播被禁云云,足足吊起了觀眾的胃口!甚至用起了網絡水軍。可謂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試圖用“狂歡”顛覆一切,甚至強迫“受眾”接受,可謂“娛樂暴力”下的槍彈論翻版,顯現的恰是製作者一己私慾之“意淫”而已。稍具藝術欣賞知識的人,一眼就能看穿此劇的所謂“神幻、迷離、繽紛”狂歡世界的背後缺乏的正是對藝術精神、神韻的把握。

04

票房價值觀主宰精神的價值指向

優秀的電視產品,既體現文化的超前性,又能體現大眾性;既不趨利媚俗,又不喪失市場。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是一致的,文化產品的先進性與實現人民群眾的文化利益是一致的。

張紀中《新西遊記》:關起門竊喜也是對經典的褻瀆

但是,在理想化背景下,一般俗眾僅能從經濟效益入手抓住票房,獲得市場的認可價值,再轉向社會效益。更高明的藝術製片人恰恰秉承票房價值第一的拜物教心態,啟用一切世俗化甚至低級趣味來招徠標榜,吊足新媒體背景下億萬網絡民眾的口味,慾望張揚,貼近八卦。難怪天涯論壇上有網民高喊“新西遊記分明是一部赤裸裸激情大戲啊”。

張紀中自己也說,少了60集不行,投資方不答應云云!這不正是對票房價值的膜拜嗎?

張紀中《新西遊記》:關起門竊喜也是對經典的褻瀆

從電視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資本的無形之手在幕後的操縱、牽引。電視作為大眾文化,正是在資本的驅動之下,成為一種市場化、商品化的生產,具有了消費、商業的價值。在此背景之下藝術品的藝術價值全被掏空,文化只能成為娛樂的附庸!我們無需怪罪張紀中輩的“大製作”“大手筆”,因為我們所處的就是一個全民娛樂化世界,所謂的以票房為根本價值取向的大眾化、市場化影視、娛樂圈,製作人作為“工廠主”,考慮的就不能是純粹“小眾”的高雅、神聖、精神等等。

結語

張紀中《新西遊記》:關起門竊喜也是對經典的褻瀆

著名演員六小齡童曾表示:“我不反對翻拍,問題是怎麼拍。我這一版孫悟空在網上的支持率98.8%,這說明無論時代怎麼變,老百姓很清楚他們心目中的美猴王是什麼樣子的。中華民族世界級的名著不多,每一箇中國人都有責任把《西遊記》的精髓告訴下一代。”這是作為一個有責任感與使命感的藝術表演者對於電視藝術創作的中肯意見與提醒。當前,許多專家呼籲放下翻拍,迴歸原創。著名評論家仲呈祥建議,編劇應當多從生活這一創作的唯一源泉入手,積累生活素材和感情,以增強原創力。

張紀中《新西遊記》:關起門竊喜也是對經典的褻瀆

我們不缺少名著,我們缺少的是對於名著原創力的把握、思考、感悟、改造和創造!當用魔幻的面具代替可貴的原創,於是故事情節作為主導的指向就變得無足輕重了!一切為了獲得畫面的神奇、刺激,演員可以低俗,,一切為了收視、為了博得大眾的歡喜。

《新西遊記》雖然贏得了高收視率,張紀中導演固然可以竊喜,但是億萬民眾的反感、憤怒也達到高潮。這是對於名著的又一次綁架式的狂歡而非創新我們以為。其實其票房成功與實際的藝術成功並非一碼事,正如自媒體中的爆款的作品和優質的作品也不是一碼事。

如果確實想讀《西遊記》,原著當然更好,電視我只推薦你看86版,雖然它已經過了而立之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